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中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让学生体会成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参与欲,才能有效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47-02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学习或活动的主要推动力,是探索的不竭动力。化学学习也是如此,化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无味,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只有激起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整体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巧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师也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一个巧妙、新颖、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我们要以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为中心,以设计出最佳导入。常用的课堂导入法有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直接导入法等等。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初中生爱故事的特点,运用屠狗洞的故事来导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一个神秘的洞,被称之为屠狗洞,其神秘之处在于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进入洞中则必死无疑,长时间以来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人们。著名的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前往探个究竟,他拿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中,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些异样,紧接着狗就晕倒了,他俯下身时,自己也马上感到呼吸困难,要晕倒,此时他恍然大悟,抱着狗匆忙走出洞,他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团,原来所谓的屠狗洞就是……这样的故事导入法,既符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同时又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妙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妙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此时面对学生的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诉学生,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地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
  三、会生活,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可见,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如我们都知道食用加碘盐的重要性,可以预防碘缺乏症,那么炒菜时等菜快出锅时再放碘盐,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通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碘酸钾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钾很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体碘的摄入量,故此不要过早放碘盐。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切实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
  四、自评价,在知识完善中发展兴趣
  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学习完一节、一章甚至一个模块后我们要及时地自我评价,通过简单的测试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寻找知识的遗漏点或遗忘之处。然后查阅笔记或资料填补知识的不足。在这样反复自我评价-知识填补的过程中寻找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也使知识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五、巧借魔术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智力发展也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先避开书本,做了两个实验。首先,我拿来了一盏酒精灯,问学生怎么点燃它,学生当然回答用火柴,但我的举动却让学生大吃一惊,我将一根玻璃棒沾上浓硫酸,然后再接触灯芯,他们意外地发现酒精灯竟燃烧起来,这就是"魔棒点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这是为什么?但我并没急于回答。接着,我将带火星的小木条让学生看,他们说小木条会熄灭,这时我把它伸入到一集气瓶中,他们惊讶地发现小木条复燃了,便急切地问我瓶里是什么气体?我还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诉他们":在以后的化学的学习中,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等着你们,化学会让你们收获许多惊喜!你们喜欢化学吗?想学好化学吗?"当然他们给了我肯定的回答。这些简单的小魔术激发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不论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求知,化学实验对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六、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就要在创设问题情境上多下工夫。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课题里,我将一个鸡蛋放在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让学生观察现象。鸡蛋在稀盐酸中反复浮沉,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一个个问题便接踵而至:为什么会这样呢?鸡蛋壳的成分是什么?鸡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是什么?这样既能自然地切入本课主题,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迫切希望领会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年龄,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年龄特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七、巧用比喻,引导学习兴趣
  恰当地以生活现象为例,用生动的比喻引起学生兴趣,运用联想开拓思路,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非但不难学,而且很有趣味。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核外电子是由近及远、能量由小到大排列的,针对这一难题,我借鉴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位老奶奶照看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婴儿"离老奶奶最近,需要抱在怀里;"会蹒跚走路的孩子"离老奶奶稍远,可在老奶奶身边玩耍;"再大一点的孩子",离老奶奶更远,可去远处玩或去上学。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连连点头称是,欢笑不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八、动画生情,提升兴趣
  由于化学的抽象性很强,致使许多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难度,以至于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动画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轻而易举地唤回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教学中,我在大屏幕上展示水电解的微观动画,学生先看到了众多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绿色的小球)和一个氧原子(蓝色的大球)构成的,接下来他们看到每个水分子破裂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进而看到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最后学生看到众多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学生当然对眼前的动画片兴趣盎然,他们甚至要求再看一遍,那些会跑的小球俨然是大明星,他们觉得特好玩。我抓住他们兴致勃勃的大好时机,让学生根据观赏到的整个动画过程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他们就很快回答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破裂为原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就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生动形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九、课外拓展,巩固兴趣
  适时适当的课外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阵地。竞猜化学谜语就是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之一。教师可创设一节活动课,主题就是化学谜语竞猜,其形式可以是学生分组,也可以是师生互动。例如:"包公静卧水晶房,清风吹来喜洋洋,突然烈火平地起,包公变成关云长。"打一化学实验。于是谈笑间,学过的知识便被大家"消化"和深化。再如组织故事会,让大家收集整理并演讲"我最敬重的化学家"等。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十、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发展学习兴趣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在情感上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发展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哪怕是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也会使学生信心大增。因此,我们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同时,我们要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伺机用不同凡响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扉,在恰当的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的幽默,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喜欢老师并对其所教的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化学。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打开化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需要我们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菜籽饼是芸苔属几种油料作物榨油后的副产品。含蛋白质32-36%,氨基酸比较完全,对猪的消化能约为2880大卡/公斤,是很好的蛋白质饲料。油菜是我国的油料作物之一,各地菜籽饼产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1975年我们第六生产队夺得了粮、棉、油全面丰收。粮食单产802斤,棉花单产130斤,75亩水田回旱花生,平均亩产达到426.7斤。由于花
一九七七至一九七九年,我们先后在黑龙江省海伦县和本所利用包衣种子和机械磨光的裸种进行了机械播种技术与保苗的试验研究工作。试验证明,影响播种质量和出苗 From 1977 t
本文对用线性神经网络提取主分量的现有各种算法和作者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比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以收敛的单调性、收敛速度较快、收敛精度较高而优于
【摘要】如何评价一节好语文课,长期以来,由于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因此,旧的评价标准与新的评价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异。当下,新基础教育,新的教学理念,应该有新的评价标准。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有六个方面:一是应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深情地读书;二是应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话;三是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工整地写字;四是应该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思考;五是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恰当地表演;六是应该引
一、明确学习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产生达到目标的动力,学习汉语也是如此,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积极地,快乐的投入学习。因此,汉语教师首相应该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国家,汉语是我国的国语,要想走出和田,走出新疆,面向全中国就必须学习汉语。除此之外,汉语教师还应该是学生明白,汉民族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有着
目前对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的研究,主要是从肥料本身的种类及剂型、施用技术及作物育种等三方面进行。本试验企图从研究杂交春小麦的吸肥特性,探讨其对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意义
一、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  在生物学习当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品质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有了思维的独立性品质,才能敢怀疑,敢发问,敢思考,敢想象。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再丰富,学识再渊博,如果他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那么,这样的人只是一个庸才。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很重要,良好思维的其他品质,诸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同样重要。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善于学习的人应该
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农业,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违背自然规律主观安排农业,必然受到自然惩罚,这是大家公认的普通道理。目前我省各县正在分期分批进行土壤普查,其目的就是为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