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事半功倍。促好带头、抓好苗头、净化后头。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管理的组织者、策划者。所以班主任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个班级的好不好,关键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细微的,是平淡的,只有热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断进取,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让别人细微处见真情,见真心,也才能把自己朴实的工作做到位。所以,我认为具有一颗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比如:就拿卫生这事来说,每天一到学校,我第一时间先到教室和宿舍看看卫生。一旦发现细节做得不够好,决不能睁只眼闭只眼,一定要指导学生做好为止。再细点说,就是有一张桌子没有排齐,有一丁点粉笔头留在地上,有一把扫帚稍微放偏了点,做班主任的都要提出来,或身体力行在学生面前把事情做好。可以说班主任腿要勤,多看看、多问问比说十遍都强。
二、关爱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理解、尊重和宽容学生,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有差異的,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包容学生有差异的发展,造就学生的幸福发展;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而且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比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做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个班主任,当学生犯了错误而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做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教育的作用。
三、班主任要有耐心
做好班主任工作,耐心不可少。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班级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是经常变化的,有的学生犯了错误,经过教育,认识了错误,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重犯,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耐心细致,勤于观察,讲究方法,防止反复。学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其思想行为也会不断的变化,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应该是长期的、持久的、不能用僵化的观点,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自己教育的对象。而是随着其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其核心作用
高中每个班都有几十名同学,要管好一个班集体,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更多的要靠班干部的支持和行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但是班干部毕竟是孩子,有时会出现不稳定情绪,会随心所欲,甚至会用个人的好恶代替理智,这就需要对他们多加指导,多听他们的不同意见,然后谨慎处理,切忌轻率盲目,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
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及时互通情况,共同研究问题,协调统一本班的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目标一致、要求一致的教师集体。同时,班主任还要支持任课教师的工作,注意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听从指导。
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家庭教育和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在高中这个关键而特殊的阶段,班主任更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特别是当前的70后家长在学生教育中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与班主任互动的需求十分突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真诚互信,目标一致。只有诚心诚意,尊重家庭的选择,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才能真正打动家长,使他们愉快地合作,进而帮助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二是要合理借力家庭教育。高中生的独立人格已初步形成,且正处叛逆年龄,对部分家长简单粗暴的介入管理方式十分反感。因此,班主任在同家长的互动中,要根据其家庭特点进行恰当的信息反馈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尽量避免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会继续用“心”来管理班级,期待着一个个真、善、美的心灵,培养出一个更好的班级。
一、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管理的组织者、策划者。所以班主任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个班级的好不好,关键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细微的,是平淡的,只有热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断进取,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让别人细微处见真情,见真心,也才能把自己朴实的工作做到位。所以,我认为具有一颗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比如:就拿卫生这事来说,每天一到学校,我第一时间先到教室和宿舍看看卫生。一旦发现细节做得不够好,决不能睁只眼闭只眼,一定要指导学生做好为止。再细点说,就是有一张桌子没有排齐,有一丁点粉笔头留在地上,有一把扫帚稍微放偏了点,做班主任的都要提出来,或身体力行在学生面前把事情做好。可以说班主任腿要勤,多看看、多问问比说十遍都强。
二、关爱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理解、尊重和宽容学生,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有差異的,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包容学生有差异的发展,造就学生的幸福发展;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而且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比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做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个班主任,当学生犯了错误而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做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教育的作用。
三、班主任要有耐心
做好班主任工作,耐心不可少。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班级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是经常变化的,有的学生犯了错误,经过教育,认识了错误,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重犯,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耐心细致,勤于观察,讲究方法,防止反复。学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其思想行为也会不断的变化,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应该是长期的、持久的、不能用僵化的观点,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自己教育的对象。而是随着其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其核心作用
高中每个班都有几十名同学,要管好一个班集体,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更多的要靠班干部的支持和行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但是班干部毕竟是孩子,有时会出现不稳定情绪,会随心所欲,甚至会用个人的好恶代替理智,这就需要对他们多加指导,多听他们的不同意见,然后谨慎处理,切忌轻率盲目,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
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及时互通情况,共同研究问题,协调统一本班的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目标一致、要求一致的教师集体。同时,班主任还要支持任课教师的工作,注意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听从指导。
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家庭教育和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在高中这个关键而特殊的阶段,班主任更要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资源,特别是当前的70后家长在学生教育中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与班主任互动的需求十分突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真诚互信,目标一致。只有诚心诚意,尊重家庭的选择,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才能真正打动家长,使他们愉快地合作,进而帮助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二是要合理借力家庭教育。高中生的独立人格已初步形成,且正处叛逆年龄,对部分家长简单粗暴的介入管理方式十分反感。因此,班主任在同家长的互动中,要根据其家庭特点进行恰当的信息反馈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尽量避免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会继续用“心”来管理班级,期待着一个个真、善、美的心灵,培养出一个更好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