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的严君平还没有成为算命先生之前,是成都石室学校一名不合格的教师。他之所以离开不是因为他教学水平不高,也不是因为他不受学生欢迎,而是因为他离经叛道。
石室学校是政府开办的学校,办学目的明确——培养朝廷官员,因此其他老师都老老实实地教授学生儒家思想、四书五经,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可他却反其道行之——学校明文规定不准教授道家思想,他偏偏教学生《道德经》《庄子》,并告诉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一次公开课上,严君平不卑不亢地说:“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来发展生产,来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结果毫无悬念,在说出这番话后的第二天,严君平就离开了石室学校。
离开石室学校后干什么呢?严君平已经想好了,他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与那些儒生对着干——他在石室学校附近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校合只是一间破屋子,他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
在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的大环境中,谁愿意来他的学校呢?生源问题加上他本也没什么钱,学校很快就办不下去了。严君平苦苦思索了两天两夜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算命,一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二可以宣扬他的道家思想。
于是,成都的老百姓看到了这样的景象:穿着道袍的严君平拿着竹竿,竹竿上端系了一条布幡,上书“算命”二字,游走于成都的大街小巷。可一连几天,严君平连一个顾客也没拉到。一天,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青年迎面走来,严君平看青年愁眉不展,便主动走过去,问他有什么心事。失意青年极不耐烦,让他走开。严君平怎会轻易放弃,说能猜到他为什么发愁。失意青年一怔,说如果他能猜到,就算一卦,付双倍的卦资。
其实,严君平早就注意到了,失意青年穿着体面,面容清俊白皙,应该不是为生活发愁;又看他正是找工作的年纪,加上有点茫然,便猜测他是为工作发愁。失意青年大吃一惊,马上对眼前这个算命先生刮目相看,急切地问:“我该如何是好呢?我想做官,但老爹偏心,把官职传给了哥哥。”
严君平问他做官是为了什么,失意青年答,为了能够吃好、穿好,受人尊敬、开心。严君平听此,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了一个黑点,问失意青年看到了什么。失意青年毫不犹豫地说看到了黑点。严君平笑笑说:“这个黑点就代表你想做的官,黑点以外的世界那么广大,你却没有看见,除黑点以外的空白世界正是你的最终目的——开心。”
失意青年听后恍然大悟,不过他后来还是选择了做官,并做到了益州牧。因为他认为官场适合自己,他要为老百姓办事,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位失意青年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念念不忘严君平当初对他的那番教诲,就利用自己的关系大力宣扬道家思想,宣扬严君平的理念。随着严君平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找他算命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几乎每个来找他算命的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学生,这些学生回去后又在自己的圈子内大力宣传他的思想。终于,在众多学生的帮助下,严君平的学校重新开张,他对学生只有一个要求:人品要好,要信奉道家思想。
这天下午,严君平正在滔滔不绝地对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位英俊少年,这位少年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话说清楚,他说他想成为严君平的学生,但是他没有钱交学费。
在见到英俊少年的第一眼,严君平就感觉到眼前这位不善言谈、眉清目秀的少年就是他一直要找的学生,只有他才是自己最适合的思想接班人和传播者。于是,他收下了这个英俊的少年。
历史证明,严君平的眼光没有错,这位天生结巴的少年后来成为汉朝唯一可以与司马相如媲美的畅销书作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耕读理论”的创始人——扬雄。成为严君平的学生后,扬雄就一直跟随在老师身边,勤奋刻苦,虚心受教,一点一滴地学习老师教给他的知识。
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最想看到的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了,而对于严君平来说,有了扬雄这个学生,他就已满足了。于是,在严君平知天命的时候,他觉得扬雄足以继承发扬他的思想,便决定归隐,他要到一个没有车马尘嚣的地方完成一部伟大的著作。
严君平就这样离开了成都,隐居在距成都三十余公里的横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心一意地干着两件事:一是研读《道德经》,二是写读后感。三十多年后,严君平终于完成了一部与《道德经》同样经典的著作——《老子指归》。十多年后,严君平在横山无疾而终。
编辑/子玉
石室学校是政府开办的学校,办学目的明确——培养朝廷官员,因此其他老师都老老实实地教授学生儒家思想、四书五经,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可他却反其道行之——学校明文规定不准教授道家思想,他偏偏教学生《道德经》《庄子》,并告诉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一次公开课上,严君平不卑不亢地说:“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来发展生产,来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结果毫无悬念,在说出这番话后的第二天,严君平就离开了石室学校。
离开石室学校后干什么呢?严君平已经想好了,他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与那些儒生对着干——他在石室学校附近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校合只是一间破屋子,他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
在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的大环境中,谁愿意来他的学校呢?生源问题加上他本也没什么钱,学校很快就办不下去了。严君平苦苦思索了两天两夜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算命,一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二可以宣扬他的道家思想。
于是,成都的老百姓看到了这样的景象:穿着道袍的严君平拿着竹竿,竹竿上端系了一条布幡,上书“算命”二字,游走于成都的大街小巷。可一连几天,严君平连一个顾客也没拉到。一天,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青年迎面走来,严君平看青年愁眉不展,便主动走过去,问他有什么心事。失意青年极不耐烦,让他走开。严君平怎会轻易放弃,说能猜到他为什么发愁。失意青年一怔,说如果他能猜到,就算一卦,付双倍的卦资。
其实,严君平早就注意到了,失意青年穿着体面,面容清俊白皙,应该不是为生活发愁;又看他正是找工作的年纪,加上有点茫然,便猜测他是为工作发愁。失意青年大吃一惊,马上对眼前这个算命先生刮目相看,急切地问:“我该如何是好呢?我想做官,但老爹偏心,把官职传给了哥哥。”
严君平问他做官是为了什么,失意青年答,为了能够吃好、穿好,受人尊敬、开心。严君平听此,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了一个黑点,问失意青年看到了什么。失意青年毫不犹豫地说看到了黑点。严君平笑笑说:“这个黑点就代表你想做的官,黑点以外的世界那么广大,你却没有看见,除黑点以外的空白世界正是你的最终目的——开心。”
失意青年听后恍然大悟,不过他后来还是选择了做官,并做到了益州牧。因为他认为官场适合自己,他要为老百姓办事,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位失意青年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念念不忘严君平当初对他的那番教诲,就利用自己的关系大力宣扬道家思想,宣扬严君平的理念。随着严君平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找他算命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几乎每个来找他算命的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学生,这些学生回去后又在自己的圈子内大力宣传他的思想。终于,在众多学生的帮助下,严君平的学校重新开张,他对学生只有一个要求:人品要好,要信奉道家思想。
这天下午,严君平正在滔滔不绝地对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位英俊少年,这位少年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话说清楚,他说他想成为严君平的学生,但是他没有钱交学费。
在见到英俊少年的第一眼,严君平就感觉到眼前这位不善言谈、眉清目秀的少年就是他一直要找的学生,只有他才是自己最适合的思想接班人和传播者。于是,他收下了这个英俊的少年。
历史证明,严君平的眼光没有错,这位天生结巴的少年后来成为汉朝唯一可以与司马相如媲美的畅销书作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耕读理论”的创始人——扬雄。成为严君平的学生后,扬雄就一直跟随在老师身边,勤奋刻苦,虚心受教,一点一滴地学习老师教给他的知识。
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最想看到的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了,而对于严君平来说,有了扬雄这个学生,他就已满足了。于是,在严君平知天命的时候,他觉得扬雄足以继承发扬他的思想,便决定归隐,他要到一个没有车马尘嚣的地方完成一部伟大的著作。
严君平就这样离开了成都,隐居在距成都三十余公里的横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心一意地干着两件事:一是研读《道德经》,二是写读后感。三十多年后,严君平终于完成了一部与《道德经》同样经典的著作——《老子指归》。十多年后,严君平在横山无疾而终。
编辑/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