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科学体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着重介绍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时代性、突破性、实践性的特色以及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八个方面。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思想 特色 科学体系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特色和科学体系,由于各人的信息不同,因而学习体会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学习,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色主要有三方面,其科学体系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色
  
  1.在服务中心上,强调教育必须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转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我国在1956年已胜利完成了社会三大改造,由于没有及时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转移,片面强调教育为政治斗争服务,为政治斗争培养人才服务,忽视教育对发展生产力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因而,拖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转移后,邓小教育思想及时地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使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突出特色之一。
  2.在教育评价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强烈的突破性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依据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深刻地分析中国教育的新问题,突破性地解决中国教育的新问题。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又一个突出的特色。
  邓小平运用实事求是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和胆略,推倒了“四人帮”炮制的、毛泽东画了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来的教育的“两个估计”。邓小平指出:“‘纪要’里讲的‘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建国后的17年,各条战线包括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战线,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路线占主导地位,唯独你们教育不是这样,能说得通吗?‘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我们不能简单处理。……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否则非犯错误不可。……‘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邓小平还提出:“我们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些突破实事求是地还了历史事实本来的面目,使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解除了精神枷锁,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建设中来。
  3.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上,既要搞好微观结合,更要搞好宏观结合,具有极深层次的实践性
  邓小平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在新条件下,如何更好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的方针?那又怎么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怎么可能满足新的历史时期向教育工作提出的艰巨要求?”邓小平的上述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马、恩、列、毛主要侧重于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途径和措施、内容和方法来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这种结合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邓小平认为这种结合是必要的并在新的条件下应有新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这是学能所用,用与学相结合。这种结合需要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来办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合格的人才。这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深层次发展,主要是讲教育与外部(即社会)的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宏观结合。邓小平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上,既注重微观结合,又注重宏观结合,把马、恩、列、毛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实践意义。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社会发展战略转移的历史条件下,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出发,更加关心和重视教育工作。他对教育工作的一系列论述,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对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它是论述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构成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题,为我党充分评价教育的价值,实现思想上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依据。其基本观点是:
  (1)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重点。邓小平在规划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优先考虑的是科学和教育问题。“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不抓教育不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在邓小平看来,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的基石。所以邓小平提出;发展战略第一位就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体系。
  (2)抓科学技术必须同时抓教育。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要人来创造发明,也要由人来掌握使用。他认为:“抓科学技术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一直抓到中学、大学。他还说,因为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的发展很不容易。翻两番要50年,前一段是20年翻两番,下一个翻两番是50年,而且50年翻两番也要在20世纪打好基础,特别是智力方面的基础。因为那时候管事的是现在的娃娃,比如说小学生、中学生,现在再不解决就晚了。现在的娃娃,比如小学生、中学生,现在还不顶用,到那个时候就顶用了。邓小平还说,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20年,还要再耽误20年,后果就不堪设想。
  (3)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的大小,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与质量。邓小平提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了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的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就成了开创21世纪的大业的生力军。”他还说:“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设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2.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教育首先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同时,教育自身必须实现现代化,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是现代经济和新技术革命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对外开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改造和发展教育工作,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敢于竞争,勇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对世界应该有较大的贡献。教育要“面向未来”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今天的教育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水平和生产水平,因此教育要走在四化建设的前面,要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改革和发展今天的教育。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多次强调人才问题,就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范围、人才的规格、造就人才的的途径及有关原则等作了一系列详细的论述,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献身四化事业的决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培养人才的战略意义。邓小平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力的全局出发来分析人才问题,号召全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9年1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这就是说,人才问题成了四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重视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不仅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邓小平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2)新时期的人才规格。邓小平指出,要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又强调培养的人才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可见,人才优势的发挥,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而且取决于人才的质量。
  (3)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师重教”。邓小平十分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从事科学文化教育工作的广大知识分子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在1977年就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就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献身四化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邓小平还指出:“科学技术的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而非常关心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他认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者和劳动者”。号召“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尊重教师的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国家设立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人民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地位,邓小平非常重视教师的待遇问题。他说:“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邓小平还就如何提高教育队伍的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对于稳定和发展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4.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推倒“两个估计”,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说:“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绝大多数已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2)衡量知识分子的标准是坚持又红又专。在衡量知识分子的标准上,邓小平坚持又红又专的标准。提出“专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是专”。他认为“红”的政治标准是“世界观”的解决,而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标志是“爱我们社会主义的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5.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千秋大业。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多次强调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1985年邓小平又明确提出:“现在我们国内的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培养“四有”新人,这一思想后来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各级各类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指明了方向。
  6.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2)指出学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学校要从学生到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努力使我们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组织、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他还说:“学校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这些科学论断正确地揭示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3)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理想和纪律教育。邓小平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我们革命怎么能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成功?我们强调有理想、有纪律,用这个来教育青年,教育后代培养人”。
  (4)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指出:时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了。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明的方法,从容讨论的方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
  7.教育要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要更好地贯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说:“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在谈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时,邓小平特别强调,“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邓小平是站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容,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即不但要搞好微观方面的结合,更要搞好宏观方面的结合,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8.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是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使教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也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地位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十分重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战略眼光,把教育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教育。邓小平指出:“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个任务,就会负历史责任。邓小平还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多干实事”。并要求各级党委第一把手要管教育,指出不管教育的现象是不能容忍的。还说:“忽视教育的领导,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他还号召全党;教育事业决不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把教育作为大事来抓。
  至于如何实现党对教育的领导?邓小平指出: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通过计划来领导。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和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路明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同志论教育》[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邓小平文选》[C],人民出版社,198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425900湖南省东安县职业中专学校)
其他文献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实施新课程中,笔者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来开展教学,致力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
期刊
思想政治学科标准要求教学应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关键,而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庞杂,教学时间紧,这就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加强历史教学,必须充分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乐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目前,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占有、配置和知识生产、分配与消费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国家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不是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少,而是科学技术和知识更新发展水平,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个时代,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智力资源蕴于人才,人才来自教育。提高民族创新力,归根到底依靠全民教育水准。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
期刊
【摘要】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创设好的物理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是开拓学生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物理情境 课堂教学 兴趣 宽松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一个好的物理情境,使学生循着教师设计的方向深入思考,学生将会有进入神奇的科学殿堂之感!这样,学生就会因好奇而自动产生“探奇”的念头,学习过程自然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课程教学,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可以看出,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教学模式却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如此明显的反差呢?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思维方面的问题。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而在中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对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这样就需要对学生实验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科学的实验素养方面加以培养。学生要学好这一学科,除了要掌握好基本的知识要点外,还要学会动手操作。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否熟练正确地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评价一节物理实验课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和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根据教学理论和长期教学实践,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效果,关键是让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期刊
天资聪慧的现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保护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让其受到伤害,是教育教学中特别关键的一环。学生在感兴趣的事物或学习材料的刺激下,会产生惊异感,会特别兴奋和全神贯注,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进而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求知欲望的潜能所在,便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现实世界某种事物或活动积极探索的认识倾向,能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