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课程教学,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可以看出,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教学模式却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转变师生在教学关系上的地位;转变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做到这几个转变,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历史兴趣
  
  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填鸭式,势必导致教师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地位。而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更广泛地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历史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把学生的参与落实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过程。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学生思想情感的激发,不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倾注更多的个人情感,而且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建立起双向的情感交流。学习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决不是单纯的陈述和记忆,必须伴之以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才能使学生真正产生喜怒与爱憎,崇敬和鄙视。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唱独角戏是不行的。
  
  二、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整体性原则是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机会均等。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即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在认识观念上与应试教育有差距,这就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支持,全社会协调一致。学生的教育主战场在学校,因此学校必须摆正各学科的位置,对历史学科也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功能。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课程标准》在历史课教学的目的中,明确提出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大目的任务。全面阐述了历史教学的任务,即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和导向,能力培养是关键。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的历史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最佳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学会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对 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指导的一种策略。
  1.学会阅读
  历史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最基本的是要学会读教材,读相关的史料、图画、图表等。可以从教材入手,历史事件的论述是多方面的,但概括精要,揭示本质,最关键的表述往往只一句或几句话。阅读中应提倡多问、大胆质疑、人人参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或史料中不理解、不明确的问题质疑,对教材不同论点质疑,对尖子生、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引导其既能质疑又能释疑,充分开发其潜能。
  2.学会用范例理论原理去认识和解决同类问题,使知识达到有效迁移
  示范性的分析历史问题,向学生展示教师理解问题的思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的主渠道。
  3.学会讨论
  讨论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学生参予讨论历史问题,它的益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占有材料,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争鸣,达到解决问题、深入学习、发展自我的目的。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从当前的现状看,应试教育还比较普遍,口头上的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做着应试教育,要把应试教育彻底转变为素质教育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教育者责任大,任务重,只有教育者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组稿编辑:成小兵】
  (作者单位:713600陕西省长武县马寨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巨大的压力,学困生因为各种因素,学习兴趣日趋下降,从思想上找根源,从教学中落实转化,是广大农村中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学困生 三基     新一轮的初中新课改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和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然而,同一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尤其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班级的后进生比例逐步扩大,
期刊
小学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科学合理地用好这40分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小学三年级数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钻研教材,备课充分  怎样使数学课上得有滋有味?这是教师们一直追求探索的问题。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充分估计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把课备在嘴上,要做到胸有成竹,出口成章。  二、掌握学生心理,公开教学任务  教师应当抓
期刊
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因受应试教育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将历史列为副科,教师教学多是应付,学生学习多不予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历史教学被中考“主科”挤压在狭缝之间,举步维艰。面对中学历史学科现状,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如下思考:    一、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努力改进历史教学方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努力培
期刊
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即“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其实质是提倡低耗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处理历史课堂教学各环节,促使教学整体最优化。近
期刊
【摘要】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质量就会得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可以得到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 兴趣 培养    从教以来,笔者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老
期刊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新课标》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实施新课程中,笔者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来开展教学,致力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
期刊
思想政治学科标准要求教学应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关键,而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庞杂,教学时间紧,这就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加强历史教学,必须充分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乐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目前,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占有、配置和知识生产、分配与消费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时代,国家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不是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少,而是科学技术和知识更新发展水平,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个时代,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智力资源蕴于人才,人才来自教育。提高民族创新力,归根到底依靠全民教育水准。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
期刊
【摘要】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创设好的物理情境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是开拓学生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物理情境 课堂教学 兴趣 宽松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一个好的物理情境,使学生循着教师设计的方向深入思考,学生将会有进入神奇的科学殿堂之感!这样,学生就会因好奇而自动产生“探奇”的念头,学习过程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