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教育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作文教学却相对有些滞后,存在着作文教学的无序化,学生课外阅读的贫乏化,师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等弊端,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改进建议,即1.更新观念,求发展。2.拓宽阅读,增视野。3.注重积累,爱生活。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丰富积累 重视写读书笔记
【中图分类号】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潮,真可谓是风起云涌。广大一线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改革,向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改革。诚然,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软件配备上,还是在理论更新上或者课堂教学的很多方面,我们不得不说农村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在作文教学这块,我觉得我们迈出的步子还是小了些,农村作文教学仍是一片等待我们昂首阔步大开发的蛮荒之地。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作文教学的无序化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当是一个有的放矢、逐步提高的过程,古语也曾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作文教学,作为一个学校,一个教研组,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提前有一个谋划。确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措施,谋划出有利于学生写作提高的几项活动,但遗憾的是,很多农村学校由于作文教学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缺乏相应的工作思路,缺乏相应的经验,而毫无章法的让作文课流于一种“胡乱命题——简单指导(或不导)——老师简单评判——简单朗读范文”的极简作文套路,那么,这种无统筹安排,无训练重点,无重点评判的作文如何能够深层次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求,写出灵动出彩的好文章来呢?
2、学生课外阅读的贫乏化
众所周知,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阅读中,精彩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精巧的布局都会直观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季羡林先生就曾说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在无意中形成了自己对写文章的一套看法。”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得学生在拿起笔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父母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学生从小往往很难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书籍来读,因此大多数学生往往缺乏对图书的兴趣,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提升,他们往往更容易被网络吸引,从而切断了与文学接触的机会。进入中学以后,课业的负担更是让他们无暇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去体会这个用语言文字构建的文学世界的妙处。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怎会拓宽,信息量怎么会变大,素材怎么会变丰富。
3、师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一方面是语文教师作文评改的大量工作量,一方面是很多学生作文时的无话可说,东拼西凑,一方面是教师忍受低质量作文的无奈,一方面是很多学生毫无情趣可言的作文状态。那么,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老师和学生有谁会爱上作文呢?那么,在这种作文形势下所衍生出的种种作文怪状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抄袭,背诵范文,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有违作文教学的初衷的 。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可是,由于这个畏难情绪,学生何以述真情。也许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是很普遍,但他也確确实实的存在在新时期的教育形式下,那么,农村作文教学,如果再不着眼改革能行吗?
其实,如果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村的孩子同样有着鲜活的生活,有着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果我们能对这个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大胆改革,大胆实践,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新路来,下面,我再根据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谋求发展。作文教学难,农村老师教作文更难,那么作为一个学校,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有这种谋划意识,提前谋划,狠抓落实,大胆实践,不怕失败,
从而,从组织保障上改变这种无序的状况,让每节作文课都应当有训练的目标、训练的重点,明确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
其次,必须有计划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很多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利用图书馆和微机室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和电子阅览室,让阅览室成为语文的课外课堂。教师就可以推荐那些教人知识、悦人性情、给人美感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名作名篇巧妙的创作结构、高超的语言应用技巧、丰富的表现手法、浓厚的风土人情等等。当他们逐渐对这种阅读方式产生兴趣的时候,那样就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注意指导学生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重视学生读书笔记的积累,此外写日记也是学生积累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一天中的所遇所感当天就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这些记录下来的材料都是以后写作的真实素材。作文的外延就是广阔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学会发现生活,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热爱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成为永不干涸的源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观察经验,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走进作文,这时,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就特别重要,比如,一次回家周的汽车上会有什么风景呢?车厢内抑制不住激动的人群,倚窗眺望的,低头沉思的,说笑打闹的,高谈阔论的,把它写下来不就是一幅生动的青春画卷吗?在这幅画里凝聚着青春的朝气,凝聚着学子的乡思,再看看窗外,那柳是初春第一抹新绿吗?那失去生命的老树根有对我们诉说着怎样的心事呢?我想如果老师能够教会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话,我们的学生就都成了美的代言人,作文课怎能让人倦怠呢?
当然,在作文提高方法上,很多前辈已经用他们的心血谱写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我想作为农村基层的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虚心学习,大胆实践,农村孩子也会成长为小小作家。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丰富积累 重视写读书笔记
【中图分类号】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潮,真可谓是风起云涌。广大一线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识: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改革,向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改革。诚然,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软件配备上,还是在理论更新上或者课堂教学的很多方面,我们不得不说农村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在作文教学这块,我觉得我们迈出的步子还是小了些,农村作文教学仍是一片等待我们昂首阔步大开发的蛮荒之地。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作文教学的无序化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当是一个有的放矢、逐步提高的过程,古语也曾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作文教学,作为一个学校,一个教研组,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提前有一个谋划。确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措施,谋划出有利于学生写作提高的几项活动,但遗憾的是,很多农村学校由于作文教学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缺乏相应的工作思路,缺乏相应的经验,而毫无章法的让作文课流于一种“胡乱命题——简单指导(或不导)——老师简单评判——简单朗读范文”的极简作文套路,那么,这种无统筹安排,无训练重点,无重点评判的作文如何能够深层次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求,写出灵动出彩的好文章来呢?
2、学生课外阅读的贫乏化
众所周知,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阅读中,精彩的语言、深刻的思想、精巧的布局都会直观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季羡林先生就曾说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在无意中形成了自己对写文章的一套看法。”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得学生在拿起笔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父母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学生从小往往很难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书籍来读,因此大多数学生往往缺乏对图书的兴趣,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提升,他们往往更容易被网络吸引,从而切断了与文学接触的机会。进入中学以后,课业的负担更是让他们无暇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去体会这个用语言文字构建的文学世界的妙处。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怎会拓宽,信息量怎么会变大,素材怎么会变丰富。
3、师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一方面是语文教师作文评改的大量工作量,一方面是很多学生作文时的无话可说,东拼西凑,一方面是教师忍受低质量作文的无奈,一方面是很多学生毫无情趣可言的作文状态。那么,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老师和学生有谁会爱上作文呢?那么,在这种作文形势下所衍生出的种种作文怪状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抄袭,背诵范文,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有违作文教学的初衷的 。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可是,由于这个畏难情绪,学生何以述真情。也许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是很普遍,但他也確确实实的存在在新时期的教育形式下,那么,农村作文教学,如果再不着眼改革能行吗?
其实,如果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村的孩子同样有着鲜活的生活,有着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果我们能对这个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大胆改革,大胆实践,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新路来,下面,我再根据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谋求发展。作文教学难,农村老师教作文更难,那么作为一个学校,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有这种谋划意识,提前谋划,狠抓落实,大胆实践,不怕失败,
从而,从组织保障上改变这种无序的状况,让每节作文课都应当有训练的目标、训练的重点,明确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
其次,必须有计划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很多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利用图书馆和微机室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和电子阅览室,让阅览室成为语文的课外课堂。教师就可以推荐那些教人知识、悦人性情、给人美感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名作名篇巧妙的创作结构、高超的语言应用技巧、丰富的表现手法、浓厚的风土人情等等。当他们逐渐对这种阅读方式产生兴趣的时候,那样就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注意指导学生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重视学生读书笔记的积累,此外写日记也是学生积累生活的良好习惯,对一天中的所遇所感当天就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这些记录下来的材料都是以后写作的真实素材。作文的外延就是广阔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学会发现生活,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热爱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成为永不干涸的源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观察经验,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走进作文,这时,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就特别重要,比如,一次回家周的汽车上会有什么风景呢?车厢内抑制不住激动的人群,倚窗眺望的,低头沉思的,说笑打闹的,高谈阔论的,把它写下来不就是一幅生动的青春画卷吗?在这幅画里凝聚着青春的朝气,凝聚着学子的乡思,再看看窗外,那柳是初春第一抹新绿吗?那失去生命的老树根有对我们诉说着怎样的心事呢?我想如果老师能够教会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话,我们的学生就都成了美的代言人,作文课怎能让人倦怠呢?
当然,在作文提高方法上,很多前辈已经用他们的心血谱写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我想作为农村基层的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虚心学习,大胆实践,农村孩子也会成长为小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