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践行以人为本,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方式
魏 丹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随州 441300)
【中图分类号】G420
科学发展观不仅为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样也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强调“发展”,既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更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可见理论依据的很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人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他们思想活跃、观念多元、意识自我、个性独立,所以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去汲取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精华,践行以人为本,更好的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方式。
一、首先要转变学生工作理念,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1、 教育模式转变促使改变理念。根本原因是21世纪面临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二是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周而复始的师道尊严根深蒂固。要求学生总是向前辈学、向老人学,“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模式。老师一定是对的,书本一定是对的,学生学业是量的积累,饱学知识,灌输知识,好处是简单,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而新时代的大学生接触新信息渠道广、途径多,能力强、来得快,在很多方面甚至于超过老师。
2、 教育者角色定位和转变促使改变理念。对于每个教育者来说,每个学生可能只是我们接触学生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对于每个学生的家长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全部,寄予了百分之百莫大的期望。尤其是高校的一线管理人员,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学管干部;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也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必须要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一定要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荣。
二、思路讲求开阔与创新
1、 师生关系的新思路。和谐校园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互尊互爱,形成良师益友、知心朋友的融通关系,这样才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今天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下,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他们在很多方面比老师更精通,老师一定能理解、宽容并接受个别和个性学生的质疑,提倡学生创新性思维,敢于说不,这是互动式的教育方式。很多高校尝试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
2、 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二是过渡关心关爱学生,延续家底的角色,象父母一样地太呵护,太过于帮助他,什么事情都靠老师。“母爱”是不能用在学校里的,它是非理性的,有碍于学生的成长。“师爱”一定是讲道理的爱,创造机会和情境故意让学生摔打、锻炼,主动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的能力,处处培养自主性和主体性。
3、 眼光和目标放在每个学生和全体学生身上。中央培养人才有三个层次:一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即青年骨干和党团干部,引导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是可靠接班人。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人才;三是普通劳动者或者合格的公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在实践中去锤炼,这是一种理想。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应处理好六方面关系。
1、正确处理道德和智育的关系。“人才”两个字,做人在前,成才放在后面,古人也懂教育规律;先传道,道是真理、规律、道德;后授业再解惑,是指专业上和思想上的困惑。用专业知识教育人,可以训练成一个机器,种植与养殖都要讲科学,为什么教育人不能讲科学、和谐发展。现在的学校和家长很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优,重智轻德无处不在,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培优,严重失衡。
2、正确处理教育引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不仅仅是管理,尤其是大学生的管理,重管理轻教育问题严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郝尔巴特说:管理不是教育,只能使人不犯规,循规蹈矩,并没给人精神增添新的东西,唯一使人进步,给人精神以积极影响才算教育。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开导、指导、引导,它是比管理高一个层面。对学生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1、学习与生活层面的引导。也包括生理、心理、择业、学业、就业的引导;智力、能力、品行、情感多个方面如何。2、人生层面的教育引导。人生的理想、信念、信仰、人生目标、态度、意义、规划。3、价值层面的教育引导。爱心、善心、道德诚信,自我价值实现,这是从感性自我到理性自我的飞跃。
3、正确处理专业技术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我国大学服务社会偏重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和文化的熏陶、引导。教育家杨淑子讲,学生在学校成绩差不多,最后成为院士的是有理想、有目标、有百折不挠精神的人。他也说过: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高校大学生40%都没有学习目标和源动力,大多数学校很注重对学生智商的投入与开发,而对学生情商开发和培养却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4、正确处理好由学校人到社会人之间的关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由家庭人到学校人再到社会人,如果不按社会人的要求来培养人,只是封闭式的教育,学生会觉得只看到美好的一面,没看到丑恶的一面,关键还要教会他们思考。学校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的地方,还要告诉学生社会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引导,应包容多样和多元,要关注光明点,不要忧虑低暗点,注意到多元和多样必然造成的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提高社会竞争力。
5、正确处理好心理和谐与环境和谐的关系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我们高校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环境转变和自身适应问题等多种压力,极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高校出现了专门提供场地让学生发泄情感的地方。高校应加大珍惜生命与爱护生命教育。
6、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专业课老师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除了教书还要育人,真正实现全员育人。新课改中的工学交替就是设置工作情境,老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道德。李家瑞院长讲,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既有实践行动,也有心智行动,职业美德与素养。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真、善、美的工作,是合规律的真、合目的地善、合理想的美三者的统一,是一个塑造人、培育人的过程,是净化自己的心灵,感化学生心灵的美好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身正人,以实帮人,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向理论知识要高度,向历史知识要深度,向专业知识要精度,向百科知识要广度,在工作中去实践、锻炼提高,总结工作方法和经验,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
魏 丹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 随州 441300)
【中图分类号】G420
科学发展观不仅为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样也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强调“发展”,既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更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可见理论依据的很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人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他们思想活跃、观念多元、意识自我、个性独立,所以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去汲取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精华,践行以人为本,更好的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与方式。
一、首先要转变学生工作理念,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1、 教育模式转变促使改变理念。根本原因是21世纪面临的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二是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在传统的教育理念里,周而复始的师道尊严根深蒂固。要求学生总是向前辈学、向老人学,“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模式。老师一定是对的,书本一定是对的,学生学业是量的积累,饱学知识,灌输知识,好处是简单,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而新时代的大学生接触新信息渠道广、途径多,能力强、来得快,在很多方面甚至于超过老师。
2、 教育者角色定位和转变促使改变理念。对于每个教育者来说,每个学生可能只是我们接触学生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对于每个学生的家长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全部,寄予了百分之百莫大的期望。尤其是高校的一线管理人员,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学管干部;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也是他们的人生导师,必须要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一定要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荣。
二、思路讲求开阔与创新
1、 师生关系的新思路。和谐校园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互尊互爱,形成良师益友、知心朋友的融通关系,这样才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今天新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下,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他们在很多方面比老师更精通,老师一定能理解、宽容并接受个别和个性学生的质疑,提倡学生创新性思维,敢于说不,这是互动式的教育方式。很多高校尝试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
2、 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二是过渡关心关爱学生,延续家底的角色,象父母一样地太呵护,太过于帮助他,什么事情都靠老师。“母爱”是不能用在学校里的,它是非理性的,有碍于学生的成长。“师爱”一定是讲道理的爱,创造机会和情境故意让学生摔打、锻炼,主动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的能力,处处培养自主性和主体性。
3、 眼光和目标放在每个学生和全体学生身上。中央培养人才有三个层次:一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即青年骨干和党团干部,引导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是可靠接班人。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人才;三是普通劳动者或者合格的公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在实践中去锤炼,这是一种理想。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应处理好六方面关系。
1、正确处理道德和智育的关系。“人才”两个字,做人在前,成才放在后面,古人也懂教育规律;先传道,道是真理、规律、道德;后授业再解惑,是指专业上和思想上的困惑。用专业知识教育人,可以训练成一个机器,种植与养殖都要讲科学,为什么教育人不能讲科学、和谐发展。现在的学校和家长很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优,重智轻德无处不在,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培优,严重失衡。
2、正确处理教育引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不仅仅是管理,尤其是大学生的管理,重管理轻教育问题严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郝尔巴特说:管理不是教育,只能使人不犯规,循规蹈矩,并没给人精神增添新的东西,唯一使人进步,给人精神以积极影响才算教育。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开导、指导、引导,它是比管理高一个层面。对学生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1、学习与生活层面的引导。也包括生理、心理、择业、学业、就业的引导;智力、能力、品行、情感多个方面如何。2、人生层面的教育引导。人生的理想、信念、信仰、人生目标、态度、意义、规划。3、价值层面的教育引导。爱心、善心、道德诚信,自我价值实现,这是从感性自我到理性自我的飞跃。
3、正确处理专业技术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我国大学服务社会偏重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和文化的熏陶、引导。教育家杨淑子讲,学生在学校成绩差不多,最后成为院士的是有理想、有目标、有百折不挠精神的人。他也说过:没有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就不打自垮。高校大学生40%都没有学习目标和源动力,大多数学校很注重对学生智商的投入与开发,而对学生情商开发和培养却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4、正确处理好由学校人到社会人之间的关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由家庭人到学校人再到社会人,如果不按社会人的要求来培养人,只是封闭式的教育,学生会觉得只看到美好的一面,没看到丑恶的一面,关键还要教会他们思考。学校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的地方,还要告诉学生社会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引导,应包容多样和多元,要关注光明点,不要忧虑低暗点,注意到多元和多样必然造成的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提高社会竞争力。
5、正确处理好心理和谐与环境和谐的关系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我们高校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环境转变和自身适应问题等多种压力,极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高校出现了专门提供场地让学生发泄情感的地方。高校应加大珍惜生命与爱护生命教育。
6、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专业课老师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除了教书还要育人,真正实现全员育人。新课改中的工学交替就是设置工作情境,老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道德。李家瑞院长讲,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学生既有实践行动,也有心智行动,职业美德与素养。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真、善、美的工作,是合规律的真、合目的地善、合理想的美三者的统一,是一个塑造人、培育人的过程,是净化自己的心灵,感化学生心灵的美好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身正人,以实帮人,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向理论知识要高度,向历史知识要深度,向专业知识要精度,向百科知识要广度,在工作中去实践、锻炼提高,总结工作方法和经验,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