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日益对称的今天,似乎人们没有理由相信马可·波罗关于东方财富的浪漫畅想,但对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跨国公司依旧深信不疑,那么中国是否是跨国公司的福地呢?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改变西方企业做生意的方式。如今,中国成为众多跨国企业快速增长的收入来源之一,更是它们利润增长的源泉。
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及汽车市场⋯⋯甚至有人说,如果一家领袖性企业不能在中国成为市场领头羊,那么该公司的全球领导地位将受到挑战。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Revere Data对在美上市公司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进行分析后发现,2001年时仅有44家公司报告称其收入中有5%以上来自中国市场。但是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上升至108家。显然,实际的数据肯定要比这个数字高,因为很多公司并不单独公布来自哪个具体国家的收入。
“升级”,中国市场
阿斯利康执行副总裁大卫·史密斯说,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但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它是两个世界的混合体,所以公司管理层对它十分重视。
全球五大领先制药公司之一的阿斯利康在2000年时就已在华建立了一家制药厂并从事销售业务。目前其已扩大了在华的临床试验业务,增加了研发人员并设立了采购业务。阿斯利康预计其在华销售额今年将增长25%,中国5年之内将成为其第三大市场。
与阿斯利康一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Sun公司预计,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将在3年内增加一倍,从而使中国超过日本成为该公司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市场。
2007年,英特尔还专门成立了直属公司总部的中国子公司,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有5家直接归公司总部管辖的子公司。英特尔中国区总裁陈伟锭表示,中国是英特尔在美国之外拥有业务最广、最全的国家。
AMD亦不甘落后,不但宣布了四核皓龙处理器正式上市,还同时宣布下两款更先进的处理器计划,其中45纳米先进制程的处理器计划被命名为“上海”。一直以来,英特尔宣称45纳米技术将在今年底引进量产,而AMD也不甘落后,宣布2008年就推出45纳米产品,双方时间差不会太大。
以“上海”命名AMD下一款产品绝非偶然,AMD全球副总裁王正福透露,AMD去年在上海建成的研发中心是AMD除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的人员会越来越多,中国团队将来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在“巴塞罗那”的研发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技术工作也是中国做的。
就在今年1月17日,奥迪第一款超级跑车R8登陆中国,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安世豪当天宣布:“奥迪第一次在海外市场突破10万大关。”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成为除德国本土之外,奥迪最大的海外市场。
同样是在2007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也颇有斩获—再次实现100%以上的高速增长,进口车销量直逼奔驰的进口和国产车销量总和。
自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雷克萨斯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丰田公司也希望它能够复制北美市场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市场全面超越奔驰、宝马。2006年开始,美国豪华车的销量开始下滑。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导致豪华车销售疲软。由于受到经济放缓和金融市场动荡等影响,业界普遍预计2008年美国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将继续下滑。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豪华车销量连续几年超过35%增幅的根本原因。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增长周期,2003年开始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10%,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富人阶层。
比如在私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江浙、广东地区,更多年轻的私营中小企业主的出现;全国主要城市经济增长也培育出更多的中等收入阶层,这些人群购买力的提升极大拓展了豪华车的市场规模。另外2006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火爆使得一些个人投资者的财富急剧增长,其中一部分人的购车选择从中高档轿车升级到豪华车。
因而对于豪华车的生产商来说,美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稳定,而中国市场却是方兴未艾。
捷径——本土化
“各个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方式的多样化和集中化正体现着它们本土化趋势的加强。”对跨国企业颇有研究的专家何忠长说。
商务部有关人士分析,目前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呈现三方面新趋势:一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本土化趋势明显;二是技术本土化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公司产品的不断创新带来技术向本地转移,而研发中心的快速增长,也带动应用技术的研发逐渐向基础技术研究深入;三是生产配套的本土化日益突出。
从销售代表处到涵盖所有价值链环节的在华集团公司,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慢慢地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开始成为“中国企业公民”。
据麦肯锡大中华分公司董事长欧高敦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国设立销售办事处;第二阶段是开始投资建厂;第三阶段则意味着中国市场已经成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最近两年有一种很明显的趋势是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欧高敦说:“几年前中国市场对于它们来说可能还主要是一个采购基地,而现在它们已经开始在中国建立起商业运营中的各种环节,从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物流、客户服务到人才培训等等。”
回顾跨国公司在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欧高敦认为其中的成功者主要得益于它们对中国市场的适应和成功的国际化策略,而那些失败者则主要是因为忽视了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适合本地市场的个性化产品。
“它们充分利用了已有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同时很好地进行了一些本土化方面的努力,在渠道建设、成本控制、客户认可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欧高敦在总结跨国公司中国发展经验时说,这种经验对于中国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进军大农村
当前全国农民的平均消费能力和农村市场消费状况和1995年左右的城市消费市场相似,全国农民购买力每年增长20%至30%。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家用电器、电脑等消费产品正成为农民消费热点。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农民消费档次已接近甚至超越城市的水平。
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升温,早已关注中国农村市场的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大企业敏锐地感觉到,农村市场开发的大好时机正在到来,它们纷纷制订计划大举进军农村市场。
今年越来越多的跨国采购商掩饰不住对国内二三线市场和广阔农村的投资向往。“现在一线城市外资零售企业已经有很多,去二三线城市或农村市场,才可以找到更合理的回报。”马来西亚鸿德集团总经理黎民庆这样认为。
而熟悉大陆市场的我国台湾地区展翔资本董事李民川,更是直言不讳:“一线城市的零售业已经基本饱和,今后的投资回报也可能会打折扣,前景预计比较悲观。相反,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的收益可能更高。”
而知名顾问公司永华投资的业务负责人李国豪透露,他们曾经为一些外资企业提供市场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有不少业务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据他们了解,实际回报率相当可观。“当然,不管在哪儿,重要的还是寻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他补充说。
很显然,自从去年政府相关部门试图引导外资企业为农村市场开发专门的日用消费品之后,外资对农村这一特定消费群的重视,大大超过从前。
中国有600多个城市,除去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别发达的地级城市,其他部分市场都可以归入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数据显示,在中国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助推器作用的不是一线的中心城市,而是那些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有影响力城市所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4年起只有微幅增长,仅仅是从10%上升到了14%,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却在经济增长中表现良好。
国内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各层次的市场规模都迅速膨胀,导致众多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中国不仅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战略性销售市场。为此,跨国公司希望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能扩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跨国公司重点突破的一线市场却渐渐出现饱和的情况。在这种微妙时刻,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下乡运动”也就成了众多跨国日化公司的“救命稻草”。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跨国公司把重心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和众多本土企业的崛起有着紧密的关系。20世纪末期,一线市场和二、三线市场的天然屏障逐渐被打破。不少在二、三线市场渐渐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对跨国公司构成强大的威胁。例如,在竞争激烈的日化行业里,生产雕牌洗衣粉的纳爱斯集团就给宝洁带来不少的压力,导致宝洁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射雕行动”。面对本土企业的不断逼近,人们普遍认为,跨国公司会藉着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予以猛烈反击。
重塑形象是要务
近年来,曾经在中国长期备受尊敬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开始黯然失色。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这个快速发展国家的跨国公司发现它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与那时完全不同的中国:中国公众不但对跨国公司的品牌日益关注,而且更加关注这些国际巨头到底做了些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回应本地消费者的要求。
一系列有关宝洁、联合利华、耐克、麦当劳、雀巢和东芝等大企业的劣质产品、环境污染、商业贿赂、无德广告以及血汗工厂的负面报道使中国消费者极为困惑。
据本土市场咨询机构安邦集团的调查,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约50万起商业贿赂案件,其中64%与跨国公司有关。
更多案例包括:宝洁的SK-II化妆品被发现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麦当劳对兼职员工支付的工资低于标准;富士康和耐克被发现使用童工和剥削工人;卡夫和亨式在中国的产品中使用转基因调料,而这两家公司在欧美承诺不使用任何转基因原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饮料中本亚甲基超标。
据中国一家非政府环保机构——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自2004年以来的跟踪调查,有90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包括肯德基、百事公司和嘉士伯,均有违规排污、危害水质的行为。
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经营时并不遵从它们自己制定的国际准则。尽管它们在发达市场为产品质量、技术和售后服务制定了相当高的标准,但是在中国却采取较低的标准。
上海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彭希哲指出,一些跨国公司总是试图触碰中国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底线。
“跨国公司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公民,最基本的标准是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和人性化用工。但是很遗憾,一些跨国公司并未在中国履行这样的基本责任。”上海社科院的王泠一博士说。
以巴黎为总部的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曾开展了名为“中国人眼中的跨国公司2007”的网上调查。1000名来自大中城市的网民积极参与。34.2%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优于外国企业,同时高达73.1%的被访者表示了对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和工厂转移到中国来经营生产”的强烈不满。此外,82.5%的网民对那些提供虚假账目企图逃税的公司表示指责。
毋庸置疑,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务部统计数字表明,在2001年~2006年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55%均来自外资公司,同时超过一半的中国对外贸易是由跨国公司运作的。
王泠一博士指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在中国的法制体系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工业标准也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下,单单依靠公关活动和社会捐赠来提升在华品牌形象已经远远不够了。”
从2000年开始,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 美元,并且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断攀升,中国民众的公平竞争意识日益高涨。
跨国公司不再被认为是超乎于本土企业之上的特等公民。三星经济研究院的朴院长认为从明年开始的内外资企业统一企业所得税政策即是这一理念的佐证。
由于更加自由和开放的社会氛围和更加透明的政府监督机制,中国媒体也得以及时发现和报道跨国公司的错误。
同时,中国有1.6亿的互联网网民,他们可以迅速地得到最新信息,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在论坛或聊天室发表论点、交换观点、参与讨论。
“跨国公司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阶层。精明的消费者现在更重视一些服务细节和产品的质量。”王泠一博士认为,中国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跨国公司是否遵守当地法律和道德理念,是否履行了它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朴院长和王博士一致认为,公关策略和社会捐赠仪式不再被认为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形式。跨国公司需要重塑它们在中国的形象,就像它们在自己的本土所做过的那样。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改变西方企业做生意的方式。如今,中国成为众多跨国企业快速增长的收入来源之一,更是它们利润增长的源泉。
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及汽车市场⋯⋯甚至有人说,如果一家领袖性企业不能在中国成为市场领头羊,那么该公司的全球领导地位将受到挑战。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Revere Data对在美上市公司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进行分析后发现,2001年时仅有44家公司报告称其收入中有5%以上来自中国市场。但是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上升至108家。显然,实际的数据肯定要比这个数字高,因为很多公司并不单独公布来自哪个具体国家的收入。
“升级”,中国市场
阿斯利康执行副总裁大卫·史密斯说,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但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它是两个世界的混合体,所以公司管理层对它十分重视。
全球五大领先制药公司之一的阿斯利康在2000年时就已在华建立了一家制药厂并从事销售业务。目前其已扩大了在华的临床试验业务,增加了研发人员并设立了采购业务。阿斯利康预计其在华销售额今年将增长25%,中国5年之内将成为其第三大市场。
与阿斯利康一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Sun公司预计,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将在3年内增加一倍,从而使中国超过日本成为该公司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市场。
2007年,英特尔还专门成立了直属公司总部的中国子公司,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有5家直接归公司总部管辖的子公司。英特尔中国区总裁陈伟锭表示,中国是英特尔在美国之外拥有业务最广、最全的国家。
AMD亦不甘落后,不但宣布了四核皓龙处理器正式上市,还同时宣布下两款更先进的处理器计划,其中45纳米先进制程的处理器计划被命名为“上海”。一直以来,英特尔宣称45纳米技术将在今年底引进量产,而AMD也不甘落后,宣布2008年就推出45纳米产品,双方时间差不会太大。
以“上海”命名AMD下一款产品绝非偶然,AMD全球副总裁王正福透露,AMD去年在上海建成的研发中心是AMD除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的人员会越来越多,中国团队将来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在“巴塞罗那”的研发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技术工作也是中国做的。
就在今年1月17日,奥迪第一款超级跑车R8登陆中国,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安世豪当天宣布:“奥迪第一次在海外市场突破10万大关。”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成为除德国本土之外,奥迪最大的海外市场。
同样是在2007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也颇有斩获—再次实现100%以上的高速增长,进口车销量直逼奔驰的进口和国产车销量总和。
自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雷克萨斯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丰田公司也希望它能够复制北美市场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市场全面超越奔驰、宝马。2006年开始,美国豪华车的销量开始下滑。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导致豪华车销售疲软。由于受到经济放缓和金融市场动荡等影响,业界普遍预计2008年美国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将继续下滑。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豪华车销量连续几年超过35%增幅的根本原因。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增长周期,2003年开始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10%,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富人阶层。
比如在私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江浙、广东地区,更多年轻的私营中小企业主的出现;全国主要城市经济增长也培育出更多的中等收入阶层,这些人群购买力的提升极大拓展了豪华车的市场规模。另外2006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火爆使得一些个人投资者的财富急剧增长,其中一部分人的购车选择从中高档轿车升级到豪华车。
因而对于豪华车的生产商来说,美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稳定,而中国市场却是方兴未艾。
捷径——本土化
“各个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方式的多样化和集中化正体现着它们本土化趋势的加强。”对跨国企业颇有研究的专家何忠长说。
商务部有关人士分析,目前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呈现三方面新趋势:一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本土化趋势明显;二是技术本土化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公司产品的不断创新带来技术向本地转移,而研发中心的快速增长,也带动应用技术的研发逐渐向基础技术研究深入;三是生产配套的本土化日益突出。
从销售代表处到涵盖所有价值链环节的在华集团公司,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慢慢地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开始成为“中国企业公民”。
据麦肯锡大中华分公司董事长欧高敦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国设立销售办事处;第二阶段是开始投资建厂;第三阶段则意味着中国市场已经成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最近两年有一种很明显的趋势是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欧高敦说:“几年前中国市场对于它们来说可能还主要是一个采购基地,而现在它们已经开始在中国建立起商业运营中的各种环节,从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物流、客户服务到人才培训等等。”
回顾跨国公司在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欧高敦认为其中的成功者主要得益于它们对中国市场的适应和成功的国际化策略,而那些失败者则主要是因为忽视了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适合本地市场的个性化产品。
“它们充分利用了已有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同时很好地进行了一些本土化方面的努力,在渠道建设、成本控制、客户认可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欧高敦在总结跨国公司中国发展经验时说,这种经验对于中国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进军大农村
当前全国农民的平均消费能力和农村市场消费状况和1995年左右的城市消费市场相似,全国农民购买力每年增长20%至30%。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家用电器、电脑等消费产品正成为农民消费热点。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农民消费档次已接近甚至超越城市的水平。
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升温,早已关注中国农村市场的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大企业敏锐地感觉到,农村市场开发的大好时机正在到来,它们纷纷制订计划大举进军农村市场。
今年越来越多的跨国采购商掩饰不住对国内二三线市场和广阔农村的投资向往。“现在一线城市外资零售企业已经有很多,去二三线城市或农村市场,才可以找到更合理的回报。”马来西亚鸿德集团总经理黎民庆这样认为。
而熟悉大陆市场的我国台湾地区展翔资本董事李民川,更是直言不讳:“一线城市的零售业已经基本饱和,今后的投资回报也可能会打折扣,前景预计比较悲观。相反,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的收益可能更高。”
而知名顾问公司永华投资的业务负责人李国豪透露,他们曾经为一些外资企业提供市场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有不少业务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据他们了解,实际回报率相当可观。“当然,不管在哪儿,重要的还是寻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他补充说。
很显然,自从去年政府相关部门试图引导外资企业为农村市场开发专门的日用消费品之后,外资对农村这一特定消费群的重视,大大超过从前。
中国有600多个城市,除去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别发达的地级城市,其他部分市场都可以归入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数据显示,在中国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助推器作用的不是一线的中心城市,而是那些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有影响力城市所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4年起只有微幅增长,仅仅是从10%上升到了14%,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却在经济增长中表现良好。
国内市场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各层次的市场规模都迅速膨胀,导致众多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中国不仅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战略性销售市场。为此,跨国公司希望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能扩大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跨国公司重点突破的一线市场却渐渐出现饱和的情况。在这种微妙时刻,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下乡运动”也就成了众多跨国日化公司的“救命稻草”。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跨国公司把重心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和众多本土企业的崛起有着紧密的关系。20世纪末期,一线市场和二、三线市场的天然屏障逐渐被打破。不少在二、三线市场渐渐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对跨国公司构成强大的威胁。例如,在竞争激烈的日化行业里,生产雕牌洗衣粉的纳爱斯集团就给宝洁带来不少的压力,导致宝洁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射雕行动”。面对本土企业的不断逼近,人们普遍认为,跨国公司会藉着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予以猛烈反击。
重塑形象是要务
近年来,曾经在中国长期备受尊敬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开始黯然失色。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这个快速发展国家的跨国公司发现它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与那时完全不同的中国:中国公众不但对跨国公司的品牌日益关注,而且更加关注这些国际巨头到底做了些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回应本地消费者的要求。
一系列有关宝洁、联合利华、耐克、麦当劳、雀巢和东芝等大企业的劣质产品、环境污染、商业贿赂、无德广告以及血汗工厂的负面报道使中国消费者极为困惑。
据本土市场咨询机构安邦集团的调查,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约50万起商业贿赂案件,其中64%与跨国公司有关。
更多案例包括:宝洁的SK-II化妆品被发现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麦当劳对兼职员工支付的工资低于标准;富士康和耐克被发现使用童工和剥削工人;卡夫和亨式在中国的产品中使用转基因调料,而这两家公司在欧美承诺不使用任何转基因原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饮料中本亚甲基超标。
据中国一家非政府环保机构——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自2004年以来的跟踪调查,有90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包括肯德基、百事公司和嘉士伯,均有违规排污、危害水质的行为。
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经营时并不遵从它们自己制定的国际准则。尽管它们在发达市场为产品质量、技术和售后服务制定了相当高的标准,但是在中国却采取较低的标准。
上海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彭希哲指出,一些跨国公司总是试图触碰中国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底线。
“跨国公司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企业社会公民,最基本的标准是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和人性化用工。但是很遗憾,一些跨国公司并未在中国履行这样的基本责任。”上海社科院的王泠一博士说。
以巴黎为总部的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曾开展了名为“中国人眼中的跨国公司2007”的网上调查。1000名来自大中城市的网民积极参与。34.2%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优于外国企业,同时高达73.1%的被访者表示了对跨国公司“把污染产业和工厂转移到中国来经营生产”的强烈不满。此外,82.5%的网民对那些提供虚假账目企图逃税的公司表示指责。
毋庸置疑,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务部统计数字表明,在2001年~2006年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55%均来自外资公司,同时超过一半的中国对外贸易是由跨国公司运作的。
王泠一博士指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在中国的法制体系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工业标准也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下,单单依靠公关活动和社会捐赠来提升在华品牌形象已经远远不够了。”
从2000年开始,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 美元,并且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断攀升,中国民众的公平竞争意识日益高涨。
跨国公司不再被认为是超乎于本土企业之上的特等公民。三星经济研究院的朴院长认为从明年开始的内外资企业统一企业所得税政策即是这一理念的佐证。
由于更加自由和开放的社会氛围和更加透明的政府监督机制,中国媒体也得以及时发现和报道跨国公司的错误。
同时,中国有1.6亿的互联网网民,他们可以迅速地得到最新信息,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在论坛或聊天室发表论点、交换观点、参与讨论。
“跨国公司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阶层。精明的消费者现在更重视一些服务细节和产品的质量。”王泠一博士认为,中国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跨国公司是否遵守当地法律和道德理念,是否履行了它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朴院长和王博士一致认为,公关策略和社会捐赠仪式不再被认为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形式。跨国公司需要重塑它们在中国的形象,就像它们在自己的本土所做过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