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比喻的精妙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可以说是四十年代的“儒林外史”,其夫人杨绛女士说《围城》是作者“痴气”十足的作品。但造就《围城》的不仅仅是作者的“痴气”,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作者天才地巧妙无比地运用了比喻这一奇葩艺术(本书运用了700多处比喻)。
   姹紫嫣红的比喻之花,各具美姿,耀眼眩目。《诗经·卫风·硕人》中“手如糅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论语·颜渊》中的句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它们或说理,或状物,或抒情,都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心中所想,使表达在受话者那里得到了象形的延伸。比喻的作用许许多多,今天就最常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结合《围城》谈一谈。
   (一)比喻的生动性
   比喻的运用不能为追求奇巧而晦涩费解,妨碍意义的表达,应该是生动形象的。而生动形象的比喻就要求新鲜、精巧、贴切不落俗套。
   1、比喻要新鲜
   动人的比喻应该是新鲜的。应当像清晨的露珠,乍放的花朵,初霁的彩虹,给人清新之感。《围城》中写道:
   ⑴鸿渐……想这是撒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汽车夫定在暗笑。
   ⑵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例(1)以玻璃的脆薄比喻谎言的真实度,以玻璃的明亮比喻谎言的透明度,于是谎言和玻璃这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就被作者奇巧的联系到了一起,构成了一个新鲜的比喻;例(2)人们不提防忠厚老实人的心理正如不提防饭里的砂砾和出骨鱼片里的未净的刺,所以常常会受到“一种不期待的伤痛”。这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新发现。
   2、比喻要精巧
   精巧的比喻应该是神似与形似的统一。刘勰的“拟容取心”之说就比较早的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围城》中有这样几句比喻:
   ⑶她像睡着了,脸上的泪渍和灰尘,结成几道黑痕;幸亏年轻女人的眼泪还不是秋冬的雨点,不致把自己的脸摧毁的衰败,只像清明时节的梦雨,浸肿了地面,添了些泥。
   ⑷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例(3)以雨点比眼泪,两者在形状上确实有相似点,更是在于它们之间还具有内在的相似。用“清明时节的梦雨”比喻年轻女人的眼泪;用“秋冬的雨点”比喻年老女人的眼泪。清明时节的梦雨,滋润了苏醒来的大地,也给春天增加了乐趣,年轻女人的眼泪装点着自己的女性美,而此处孙小姐的眼泪也滋润着辛楣和鸿渐的怜悯之心。与此相反,年老的女人在哭过以后,会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就像是患了重病的人,正如秋冬时节的雨点一样具有杀伤力。例(4)以猴子的尾巴比喻一个人的缺点,两者的神似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有时却是容易被人忽略,有时却又容易引起别人的议论,而更相似的地方在于这种差别主要在他们地位有所变化时体现出来。
   3、比喻要贴切
   做比喻时要对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概括,如果信手拈来,喻而不当,就会不伦不类。《围城》中写道:
   ⑸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出的油渍,顷刻布道满脸,腼腆得迷人。
   例(5)这个比喻不是一个固定的事物,而是比一个变化着的事物,所以比喻本身也要求是变化着的,苏小姐的脸红扩展到全脸都红,所以要找一个变化着的比喻,这里用“像纸上沁出的油渍,顷刻布道满脸”作比,就很贴切,具有创造性。
   (二)比喻的形象性
   形象性和生动性其实是一个问题,然而在此所要论述的形象性并非是多此一举,而是就形象和“抽象”进行分析,在《围城》中有个很经典的比喻,就是关于唐小芙肖像的比喻。
   (6)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的使人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的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在这个肖像描写中,作者把她娇艳滋润的脸庞比喻成“好水果”,无疑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而第二个比喻,作者为了突出唐小姐的眼睛绝无骗人的妩媚,而是实在的动人灵活温柔的魅力,竟以“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的“大眼睛”作反衬,在这里把“大眼睛”比做政治家的大话,到底是形象的还是“抽象的”呢?表面上看来,眼睛是具体可感的,是事实的存在,而政治家的大话是我们理性认识的判断。其实这个比喻同样是体验的、可感的、作用于人们感情的。这里作者没有在视像上用意着墨,而是利用读者的联想,把视觉、听觉和幻觉粘合在一起,从而不仅把唐小姐描写得活灵活现,而且对说大话的政治家戳了一枪,对现实进行了揭露和讽刺。
  《围城》从艺术特点上来说堪称传世佳作,而比喻的运用更令人唏嘘不已,拍案叫绝,二者相得益彰。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了《围城》鲜活的模样,而《围城》让比喻的生动形象特色有了不朽的灵魂。
   冯红勋,教师,现居山东济宁。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它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也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与活水,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没有阅读教学也就没有语文教学。因此,了解当前教学对象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趋向、选择理由、方式和期望,对改进语文阅读教学,使之与时俱进,让学生化其被动为主动,是很有必要的。   一、从一次调查看中专生的阅读特点   笔者在2008年10月24日—29日对本校08级的18
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会写”的“本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模式,使话不会说、情不会抒、大话空话等“毛病”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细查起来,最大的原因还是多年承袭下来的较为封闭的作文教学导致的,不注重学生作文时的“说”,取消了这个重要的“程序”,严重妨碍了口头表达向书面作文的转化,使作文教学难度更大。本人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针对作文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炼成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拿到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圈点批注法就是文言文阅读上“少教多学”的一种尝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无“骨气”,少“大气”。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事例,材料不充分,不真实,不典型。究其原因,主要是材料匮乏,归根到底是积累颇微,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从何而来?主要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素材积累多,作文内容往往会呈现一种“丰富”的状态,厚积薄发,取精用宏,写作往往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为考生,
日记是一种文体,其中记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师之所以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原因在于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生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微型日记”的特点在于“微”,是指简短的日记。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阶段,他们对很多汉字都不太熟悉,而微型日记对于字数的要求并不高,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往,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会让学生背诵大量作文,然后让学生进行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中如何提升效率、如何应对高考,是每名高三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旨在为困惑中的教师同行们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体会,用研究提升效率,以素养应对高考,团队协作,师生协作,温馨备战。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应考的实践提炼并推行了具有我校特色和模式的“三研三时(实)”:课前三研,即研读定方向、研判理学情、研讨找方法;课后三时,即随时反馈、按时反思、及时返还;课上三实,即唯实
有效教学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靠近新课改的要求,它让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从传统的讲授轉变全新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浅做分析研究,期盼本文的策略能给同仁以启发。   一、研究的意义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但是我国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其次是试验教材的编写,至于教学基层的实施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的天空中,尽情享受美,本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既定目标,可如今的语文课堂为了应试普遍存在考什么就教什么,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那么如何做到“退耕还农”呢?我认为应该捡拾起“美的碎片”,形成美的场力。  一、间关莺语花底滑——感受语文的音乐美  无论是古代诗歌、散文,还是现代诗歌、散文,每个汉字都承载着万种风情。我们要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文字来体会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老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文章内容很空洞。其中不少是因为文章写得很虚,多是概念化的东西。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生活表达感情?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丰富表象的积累  形象思维是借助表象来进行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的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没有表象的活动就没有形象的思维。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语文课堂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第一可作为主导的独立学科,是学生高中学业的组成部分,第二可渗入到多项学科的研究中,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支持,拉近各个学科的距离。实际高中语文课堂,着实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导致语文课堂始终处于低效率的教学状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高中语文课堂将对话教学应用到实际课程中,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一.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