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个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70912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策略。
  一、合理导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往往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一篇文章。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导入新课,慢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作准备。例如,在讲解《六国论》一文时,笔者便将自己收藏的春秋时期的箭簇(包括破甲箭、毒箭等)带给学生观察、欣赏。课前,我把这些箭簇分发给各组的学生,告诉他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历史’看得见,轻轻抚‘春秋”’。学生们拿到后便兴致勃勃地观察、抚摸。教学一开始,我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用手抚摸时发现它们虽然历经了2千多年,却还是那么锋利。”有的学生说:“这些箭镞统一为三棱箭头,每一个箭头呈现三棱的流水线形状,每一面的弧度几乎是一样的,非常精美。”有位女生用富有诗意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的指尖感受到了春秋的寒意。”通过投影,我向学生进一步介绍这些箭簇,告诉他们这种三棱箭头稳定性好,在发射之后能够减少空气带来的阻力,据说射程可以长达300米。在战国时期制作出这样的箭簇,只有秦国才能做到。听到这里,学生既兴奋又好奇,书本上那抽象而又遥远的秦朝,突然间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了。这时候,我又追问学生这些箭簇的重量,他们纷纷表示沉甸甸的。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秦国富庶,武器精良”。此时,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思考《六国论》中苏洵的观点是否正确,他们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我还带学生观看了纪录片《复活的军团》,让他们去博物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二、适时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地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时设置了一个基础问题:“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角,为什么?”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开始思考主角是“琼珊”还是“贝尔曼”。有的学生认为主角是“琼珊”,因为从文章的篇幅来看,描写“琼珊”的文字最多,“琼珊”的出场也最早;有的学生认为主角是“贝尔曼”,因为故事的高潮是紧紧围绕“贝尔曼”展开的。“那么文学作品是不是以笔墨多少来定主角?主角与作品的主题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我顺势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于是,学生又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他们发现:小说的主人公跟电视剧的主角不一样,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不一定是作者所用笔墨最多的。因此,判断某個人物是否为主人公,绝对不能单纯地以他在小说中所占的笔墨多少为标准。再次回归文本,学生发现文章的主题是歌颂那些敢于为他人作出伟大牺牲的人,而这一主题又是通过“贝尔曼”这一人物来表现的,所以主角是“贝尔曼”。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为例。《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语言简练,词约义丰。在教学中,教师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秦伯说,与郑人盟’中的‘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是通假字,通‘悦’,是高兴的意思。”笔者接着追问:“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劳师远征,难道没思考过这次征战的利害关系吗?被烛之武劝说后居然还很高兴?”有的学生认为,秦穆公为“自己及时停止了战争”而高兴。有的学生认为,攻打郑国本就是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而烛之武给了秦穆公一个台阶,他自然高兴。学生给出了多种解释,但是,最后他们发现这些说法都不符合秦穆公一代霸主的形象特点。于是,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将编印的一份关于春秋时期政治文化和农业文明发展状况的阅读材料分发给学生阅读,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时的农耕文明还不够发达,过于广大的土地对于秦穆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得到正统身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秦穆公攻打郑国的目的不是得地或得财,而是得到政治上的认同。只有这样,他日后才有称霸的可能,而烛之武送给了他最想要的,所以不禁大“说”。至此,学生才真正感受到了《左传》“一字传神”的艺术魅力,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教师合理导入,适时提问,拓展延伸,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根据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新课改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优化以及完善的地方,本文以“Healthy eating”阅读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期刊
在训练英语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尤其是经历了几次大考的“严苛”的作文评阅之后,同学们脑海里面都装了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一上高三我的英语作文水平就直线下降?为什么我觉得我写得很好的作文可是分数还是这么低?为什么我把老师教的全都用上了作文还是不行?为什么我的作文比某某同学写得好,可是他的分数就是比我高?为什么质检的作文评阅要使用“机器助手”?为什么书面表达要求用“衡水体”而不得“自由体”?……  这十万个
期刊
读后续写是出现在2016年10月浙江省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这一题型的评分规则,一篇优秀的读后续写应该考查以下几个维度:和原文的融合程度、续写内容的丰富程度、语言结构以及词汇的充盈程度。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通过分析例文的主题、语言和细节的描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该如何实施读后续写这一题型解题技巧的教学。  一、紧跟主题  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时,应引导学生首先关
期刊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能够较为全面地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目前,同伴纠错作为新的改错方式被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所推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理应将同伴纠错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组织成立同伴纠错小组  同伴纠错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头脑风暴”,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
期刊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完形填空题是难度比较大的题型之一。这个题型不但考查了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考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是一种对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型。通过研究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完形填空题可发现,完形填空题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语篇理解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必须在能够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合理推断文章的情节与内涵,并能根据文章的上
期刊
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沟通交流,但是由于国家历史进程和民族价值观念的不同,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掌握西方文化的特点对高中英语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理论内容讲解,要结合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诉求,通过合理手段使学生了解西方优秀文化,让学生在中外文化碰撞中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进而实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一、合理利用教材,讲解西
期刊
明朝张翰刚当上御史,就去拜访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为了鼓励张翰当好官、做好人,给他讲了自己乘轿的故事。有一次,王廷相乘轿进城办事,走到半路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抬轿的人中有一名轿夫穿的是新鞋,刚开始,他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无水的地方走,可是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新鞋沾满了泥水。再往前走的时候,他就不再躲避泥水了。王廷相对张翰说:“做官、做人、做事都是一样的啊!有的人一不小心犯了错,以后就不再有所顾
期刊
高考复习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考改革进入更高层次的阶段,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与能力,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因此复习教学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所学知识,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灵活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回顾以往,我们总是沿用传统的复习教学法:一轮复习重温课本、二轮复习模拟练兵,复习方式主要采用学生大量进行练习,教师不厌其烦地逐一讲评的方
期刊
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  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距离我出生人世还有七年。  他永远是那么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哼哼哈哈,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
期刊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全诗重章叠句,三个章节极其相似,只是在关键处换了一些词。《毛诗大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吟咏这首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