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了课堂 教学中了。语文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整合的必要性、意义、要求、原则和方法,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媒体情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了语文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语文教学恰当地整合起来。下面,我就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整合的必要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用多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黑板加粉笔”的呆板教学模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这种电教手段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特点。相比较而言,缺少信息技术手段的语文传统教学不能与时代同步,枯燥单调,学生学习被动,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长,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
二、整合的意义
1.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语文常规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一堂课中,有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抄写劳动上。有些内容由于时空的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得勉强,学生学得模糊。如果我们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和表现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教学,就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增加课堂的容量,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一幅鸟语花香、树林掩映的山中小屋画面,配上本文最重要的几段景物描写,再配上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文本,就可以使本文更生动、更直观,通过对比更可以让学生明白作者李乐薇的思想情怀。这样也拓展了本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使语文教学具有亲切感和实时性,并帮助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多媒体网络一方面集成了网络的功能,便于信息的共享、控制和传播,另一方面能有效调控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得学生对语文消除陌生感甚至畏惧感,更近距离地接触语文,融入语文,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媒体网络中的图像广播、监看、监听等功能,可以让教师有条不紊地将多媒体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反馈信息作出回答,并通过屏幕或耳机提醒和督促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而又不影响其它同学。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控制教学、优化教学。
3.动静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关键。有些课文重点难点内容学生感到很抽象,通过推理想象又很难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制成动画课件,把需要学生理解的重点难点转化成声像或文本,就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能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插入鸦片战争、马关条约、国民党亲美、邓小平改革等几幅画面,插入文字,让学生更好地认清“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接受创新的“拿来主义”精神。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整合的要求和原则
1.恰当地选择电教媒体。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选择电教媒体时要扬长避短,要使用最能表现出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种类。所以,电教媒体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年龄特征等而定。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各类电教媒体的特点,才能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最佳的电化教学媒体,才能优化教学效果。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所表现的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B.所表现的内容应是传统媒体表达不清或难以表达的内容;C.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D.要与教师的自身优势互补。
2.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对比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原则。编制课件要融合课文主题,科学地涵盖全文结构,做到框架明显,体现作者写作主旨和艺术手法。同时联系与本文相关的修辞、语法等基础知识或其它诗文、典故,与本课形成一条线,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渗透“大语文教育”的思想,通过刺激感官、立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注意低成本、高效能原则。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以最简单的媒体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作为依据,媒体所提供的教学信息,要有利于创造教学情景,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般来说,教学难度大,难于讲清,学生较难理解的可以采用多种媒体,知识比较浅显,学生比较熟知的可以不用或少用媒体。
4.注意媒体的演示时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媒体出示的时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媒体的表现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师设计媒体使用时机,把握媒体演示时间,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符合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认识发展规律,只有当学生在认识、心理上已达到可接受的契机,媒体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使学生产生顿悟和启发,这样才能发挥最佳效益。关于媒体的演示时机,有专家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A.把抽象变为具体的需要;B.从多种可能中得出一种必然的需要;C.把分歧导向一致的需要;D.由旁征引入正题的需要;E、在已知与未知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另外,还有的专家将媒体演示时机归纳为以下六点:A.知识迁移时机;B.释疑解难时机;C.激发情景时机;D.启发思维时机;E.朗读教学时机;F.复习巩固时机。
四、整合的方法
1.情景助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设赏心悦目的学习情景,并以情境激情,以情景引趣,以情景助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而使得学生学习快捷,理解透彻,从而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集画面、色彩、音乐和教师的有声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优势,不但可以使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更为多样。老师“导”得有声有色,学生“入”得意兴盎然。师生紧密配合,这就为进一步到课文中去探索,开辟了一条最佳通道。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插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美国黑人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美国南北战争、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斗争史等影音资料。通过一系列情景演示,渲染学生同情黑人的不平等地位,理解黑人的自由斗争,从而引起共鸣,实现德育目标。
2.声形同步,视听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声、形结合起来,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给予学生立体刺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想象力,从而加深对画面的全面理解。语言文学与音乐艺术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语言文学中一类直接描写音乐艺术的作品,使这种联系更为紧密。在一些作品的教学中,可以搜集与课文有关的音乐资料并加以恰当使用,让学生在对音乐感知、欣赏理解的基础上,探求作者著文之心,所述之志。如《胡同文化》一文,假如我们在导入时播放《北京胡同》这首歌曲,就会让学生初步领略北京胡同的古老特色,带着一种兴趣去学,会更快地感受、理解课文。在学习诗词时,可以配上轻音乐如钢琴曲、古筝曲,然后再放课文朗读音频,就可以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诗词的音韵节奏中。例如《再别康桥》《致橡树》《错误》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另外,还可以引入美术、影视,增大信息量,启发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有的国画、油画、漫画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例如学习《孤独的收割人》时,可以插入凡高、塞尚的油画,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对比画中的姑娘,总结人物的形象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已经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还有的虽没有改拍成影视作品,但是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影视资料。这就能把课文的静态知识与影视作品的动态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比较课文与影视作品的优劣长短,拓宽加深对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等手法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及辩证分析的能力。如《祝福》《边城》等课文,都可以找到相关影视资料。
3.媒体演示,引导写作。在提倡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的今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单调地板书命题作文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文学灵感。倘若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山水云霞、鸟鱼虫兽等利用网络中的优美贴图或视频演示,倘若把一小段故事情节用动态画面(flash)或影视短片演示出来,就会给学生赏心悦目、焕然一新的感受,使他们的大脑兴奋,兴致勃勃,灵气百出,妙笔生花,一气呵成。例如放映刘翔在奥运会上百米跨栏的短片,让大家重温那创造历史的伟大一刻。然后教师用激越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引导几句,给出“障碍与跨越”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片不限文体的作文。相信学生们都会大有内容可写。这是因为动态画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了,引起情绪共鸣,激发语言表达能力。
4.对于教师而言,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编写电化教案,建立电教资料室。写电化教案,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卷面更整洁、更规范,也便于改编、保存和复制。这些是用笔写教案所不能代替和超越的。同时还可建立电教资料室,利用音像制品、网络下载,逐步积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电教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备课查阅、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媒体作文、编制试题,也便于组织学生活动,为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提供讨论话题、背景资料、疑问解答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媒体情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了语文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语文教学恰当地整合起来。下面,我就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整合的必要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用多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黑板加粉笔”的呆板教学模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这种电教手段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特点。相比较而言,缺少信息技术手段的语文传统教学不能与时代同步,枯燥单调,学生学习被动,教师工作量大,时间长,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
二、整合的意义
1.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语文常规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一堂课中,有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抄写劳动上。有些内容由于时空的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得勉强,学生学得模糊。如果我们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和表现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教学,就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增加课堂的容量,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一幅鸟语花香、树林掩映的山中小屋画面,配上本文最重要的几段景物描写,再配上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文本,就可以使本文更生动、更直观,通过对比更可以让学生明白作者李乐薇的思想情怀。这样也拓展了本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使语文教学具有亲切感和实时性,并帮助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多媒体网络一方面集成了网络的功能,便于信息的共享、控制和传播,另一方面能有效调控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得学生对语文消除陌生感甚至畏惧感,更近距离地接触语文,融入语文,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媒体网络中的图像广播、监看、监听等功能,可以让教师有条不紊地将多媒体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反馈信息作出回答,并通过屏幕或耳机提醒和督促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而又不影响其它同学。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控制教学、优化教学。
3.动静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关键。有些课文重点难点内容学生感到很抽象,通过推理想象又很难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制成动画课件,把需要学生理解的重点难点转化成声像或文本,就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能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插入鸦片战争、马关条约、国民党亲美、邓小平改革等几幅画面,插入文字,让学生更好地认清“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接受创新的“拿来主义”精神。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整合的要求和原则
1.恰当地选择电教媒体。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选择电教媒体时要扬长避短,要使用最能表现出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种类。所以,电教媒体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年龄特征等而定。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各类电教媒体的特点,才能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最佳的电化教学媒体,才能优化教学效果。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所表现的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B.所表现的内容应是传统媒体表达不清或难以表达的内容;C.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D.要与教师的自身优势互补。
2.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对比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原则。编制课件要融合课文主题,科学地涵盖全文结构,做到框架明显,体现作者写作主旨和艺术手法。同时联系与本文相关的修辞、语法等基础知识或其它诗文、典故,与本课形成一条线,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渗透“大语文教育”的思想,通过刺激感官、立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注意低成本、高效能原则。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以最简单的媒体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作为依据,媒体所提供的教学信息,要有利于创造教学情景,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般来说,教学难度大,难于讲清,学生较难理解的可以采用多种媒体,知识比较浅显,学生比较熟知的可以不用或少用媒体。
4.注意媒体的演示时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媒体出示的时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媒体的表现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师设计媒体使用时机,把握媒体演示时间,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符合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认识发展规律,只有当学生在认识、心理上已达到可接受的契机,媒体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使学生产生顿悟和启发,这样才能发挥最佳效益。关于媒体的演示时机,有专家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A.把抽象变为具体的需要;B.从多种可能中得出一种必然的需要;C.把分歧导向一致的需要;D.由旁征引入正题的需要;E、在已知与未知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另外,还有的专家将媒体演示时机归纳为以下六点:A.知识迁移时机;B.释疑解难时机;C.激发情景时机;D.启发思维时机;E.朗读教学时机;F.复习巩固时机。
四、整合的方法
1.情景助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设赏心悦目的学习情景,并以情境激情,以情景引趣,以情景助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而使得学生学习快捷,理解透彻,从而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集画面、色彩、音乐和教师的有声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的优势,不但可以使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更为多样。老师“导”得有声有色,学生“入”得意兴盎然。师生紧密配合,这就为进一步到课文中去探索,开辟了一条最佳通道。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插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美国黑人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美国南北战争、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斗争史等影音资料。通过一系列情景演示,渲染学生同情黑人的不平等地位,理解黑人的自由斗争,从而引起共鸣,实现德育目标。
2.声形同步,视听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声、形结合起来,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给予学生立体刺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想象力,从而加深对画面的全面理解。语言文学与音乐艺术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语言文学中一类直接描写音乐艺术的作品,使这种联系更为紧密。在一些作品的教学中,可以搜集与课文有关的音乐资料并加以恰当使用,让学生在对音乐感知、欣赏理解的基础上,探求作者著文之心,所述之志。如《胡同文化》一文,假如我们在导入时播放《北京胡同》这首歌曲,就会让学生初步领略北京胡同的古老特色,带着一种兴趣去学,会更快地感受、理解课文。在学习诗词时,可以配上轻音乐如钢琴曲、古筝曲,然后再放课文朗读音频,就可以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诗词的音韵节奏中。例如《再别康桥》《致橡树》《错误》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另外,还可以引入美术、影视,增大信息量,启发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有的国画、油画、漫画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例如学习《孤独的收割人》时,可以插入凡高、塞尚的油画,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对比画中的姑娘,总结人物的形象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已经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还有的虽没有改拍成影视作品,但是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影视资料。这就能把课文的静态知识与影视作品的动态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比较课文与影视作品的优劣长短,拓宽加深对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等手法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及辩证分析的能力。如《祝福》《边城》等课文,都可以找到相关影视资料。
3.媒体演示,引导写作。在提倡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的今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单调地板书命题作文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文学灵感。倘若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山水云霞、鸟鱼虫兽等利用网络中的优美贴图或视频演示,倘若把一小段故事情节用动态画面(flash)或影视短片演示出来,就会给学生赏心悦目、焕然一新的感受,使他们的大脑兴奋,兴致勃勃,灵气百出,妙笔生花,一气呵成。例如放映刘翔在奥运会上百米跨栏的短片,让大家重温那创造历史的伟大一刻。然后教师用激越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引导几句,给出“障碍与跨越”的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片不限文体的作文。相信学生们都会大有内容可写。这是因为动态画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了,引起情绪共鸣,激发语言表达能力。
4.对于教师而言,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编写电化教案,建立电教资料室。写电化教案,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卷面更整洁、更规范,也便于改编、保存和复制。这些是用笔写教案所不能代替和超越的。同时还可建立电教资料室,利用音像制品、网络下载,逐步积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电教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备课查阅、教案编写、课件制作、媒体作文、编制试题,也便于组织学生活动,为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提供讨论话题、背景资料、疑问解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