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逐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思维起点,是衡量一个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抓学生的写作训练。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害怕作文,作文难教难学关键在于没有写作素材,所以积累写作素材又是作文的关键。只有广集素材,才能在写作时厚积薄发。如何教会学生主动积累素材呢?以下我从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积累素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终须纳细流,要写好作文必须有广博的素材。大海之水是万千河流的汇集,自然合一,天衣无逢;作文的内容乃无数写作素材的融合。这广博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就可以积累起来的,所以就要功在平时,逐步积累,由小到大。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注重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接触的人、接触的事、见到的、听到的,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从中提取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感受最深的一幕,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个片断,老师也可以在观察过程中,出一些小标题,引导学生思考,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比如按方位顺序观察,从前后时间顺序观察,平面地、立体地观察等,然后把观察的东西写出来,如果持之以恒,并形成一种生活的习惯,那么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积累无数的素材。写作素材积累多了,作文便会游刃有余。
其次是锤炼素材。蜜蜂采花为酿蜜,千锤百炼情自真。生动的情节,经典的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得来的。记流水帐,讲平白话,写不出情节生动的佳作。无详无略,只是一些堆起来的汉字而已,是文字不是文章。因此,要从广博的素材中,选取符合题意的、关键的、提纲挈领的东西,为我所用,便显得十分重要。如何知道学生对自己所积累的材料锤炼呢。我认为要根据平时训练的小题目,把与主题相关联的人、事、景组织到一块,并对其进行恰当的艺术加工,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写成一片符合写作要求的佳作。如此一来,学生定会觉得写作不再难,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当然,也可以是教师在此之前把作文题拟好,将文章分成几个小层次,列出小标题,如开头、情节一、情节二、情节三…、结尾等,让学生分步写,再展示大题目进行作文,学生必然一目了然,得心应手,既节约了时间,又训练了写作技巧,可谓一举双得。广博的素材,像无数叮咚的泉水,终于九曲十八弯,汇集到了广阔的海洋,成为了天然的大作。
另外;利用教材结合阅读进行有关写作知识方面的单项训练,如观点的诠释与阐述,场景、人物描写,文体仿写,语言锤炼等,都是对写作素材更高层次的完善。如赵丽宏的《旷野的微光》一文中有关读书引起的遐思,作者用排比句对所读之书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这样的写法值得模仿。高考优秀作文中就不乏其例,如《读书真好》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读书真好!它使足不出户的我不出门便可以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欣赏到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读书真好!它使我穿越历史隧道,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看火烧赤壁,笑曹操败走华容道。读书真好!它让我徜徉于想象的时空,和李白举杯邀月,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
文章体式上的模仿,文辞的相袭,手法上的相等情况,文坛掌故不少。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颇有意境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中一位同学以“修养与知识齐飞,素质与能力一色”作为文章的结束语,给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面对高考作文,读书积累一定要博杂。哲学、艺术、科学、经济、史籍、诗文等古圣先贤、名家大师,一年四季排着队立在书架上、待在电脑里,等候你的点唤。找自己最契合的书去读,多读,见解越深,收获越大。反之,盲从时尚潮流,读书面过窄,东览西阅,未能进入灵魂深处,不会有心得。要学会经常地、适时地整理自己头脑中的存储,建立材料库,就如同电脑的查寻功能一样,点一个关键词,就会出现许多相关信息资料。如以莲喻人的诗句的积累和分类,唐代武元衡的诗《赠道者》云:“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中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郑愁予的诗《错误》中有:“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样比物连类积累,写作时则文如春华,思如泉涌。
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整体感知、欣然附会的过程。如果学生仅仅为写作文而寻章摘句,那么就如同《水浒传》中的孙二娘。孙二娘眼中没有人,而是一堆肉,她琢磨的是先从哪里下刀,何处可以切成臊子,何处可以剁成馅儿。而学生若把一篇文章大卸八块,变成支离破碎的材料,死记硬背,积累再多也不过是个文抄工而已。这样的读书积累离开了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蕴,也就失去了乐趣。
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汗水的集大成者,不论哪个层次的写作水平,只要用心专一,持之以恒,通过开渠引水,尽管千曲百转,但终能形成江海。长此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进而语文能力和素养也逐步地得到提高。
收稿日期:2012-08-09
首先是积累素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终须纳细流,要写好作文必须有广博的素材。大海之水是万千河流的汇集,自然合一,天衣无逢;作文的内容乃无数写作素材的融合。这广博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就可以积累起来的,所以就要功在平时,逐步积累,由小到大。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注重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接触的人、接触的事、见到的、听到的,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从中提取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感受最深的一幕,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一个片断,老师也可以在观察过程中,出一些小标题,引导学生思考,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比如按方位顺序观察,从前后时间顺序观察,平面地、立体地观察等,然后把观察的东西写出来,如果持之以恒,并形成一种生活的习惯,那么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积累无数的素材。写作素材积累多了,作文便会游刃有余。
其次是锤炼素材。蜜蜂采花为酿蜜,千锤百炼情自真。生动的情节,经典的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得来的。记流水帐,讲平白话,写不出情节生动的佳作。无详无略,只是一些堆起来的汉字而已,是文字不是文章。因此,要从广博的素材中,选取符合题意的、关键的、提纲挈领的东西,为我所用,便显得十分重要。如何知道学生对自己所积累的材料锤炼呢。我认为要根据平时训练的小题目,把与主题相关联的人、事、景组织到一块,并对其进行恰当的艺术加工,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写成一片符合写作要求的佳作。如此一来,学生定会觉得写作不再难,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当然,也可以是教师在此之前把作文题拟好,将文章分成几个小层次,列出小标题,如开头、情节一、情节二、情节三…、结尾等,让学生分步写,再展示大题目进行作文,学生必然一目了然,得心应手,既节约了时间,又训练了写作技巧,可谓一举双得。广博的素材,像无数叮咚的泉水,终于九曲十八弯,汇集到了广阔的海洋,成为了天然的大作。
另外;利用教材结合阅读进行有关写作知识方面的单项训练,如观点的诠释与阐述,场景、人物描写,文体仿写,语言锤炼等,都是对写作素材更高层次的完善。如赵丽宏的《旷野的微光》一文中有关读书引起的遐思,作者用排比句对所读之书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这样的写法值得模仿。高考优秀作文中就不乏其例,如《读书真好》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读书真好!它使足不出户的我不出门便可以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欣赏到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读书真好!它使我穿越历史隧道,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看火烧赤壁,笑曹操败走华容道。读书真好!它让我徜徉于想象的时空,和李白举杯邀月,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
文章体式上的模仿,文辞的相袭,手法上的相等情况,文坛掌故不少。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颇有意境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中一位同学以“修养与知识齐飞,素质与能力一色”作为文章的结束语,给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面对高考作文,读书积累一定要博杂。哲学、艺术、科学、经济、史籍、诗文等古圣先贤、名家大师,一年四季排着队立在书架上、待在电脑里,等候你的点唤。找自己最契合的书去读,多读,见解越深,收获越大。反之,盲从时尚潮流,读书面过窄,东览西阅,未能进入灵魂深处,不会有心得。要学会经常地、适时地整理自己头脑中的存储,建立材料库,就如同电脑的查寻功能一样,点一个关键词,就会出现许多相关信息资料。如以莲喻人的诗句的积累和分类,唐代武元衡的诗《赠道者》云:“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中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郑愁予的诗《错误》中有:“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样比物连类积累,写作时则文如春华,思如泉涌。
积累作文素材是一个整体感知、欣然附会的过程。如果学生仅仅为写作文而寻章摘句,那么就如同《水浒传》中的孙二娘。孙二娘眼中没有人,而是一堆肉,她琢磨的是先从哪里下刀,何处可以切成臊子,何处可以剁成馅儿。而学生若把一篇文章大卸八块,变成支离破碎的材料,死记硬背,积累再多也不过是个文抄工而已。这样的读书积累离开了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蕴,也就失去了乐趣。
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汗水的集大成者,不论哪个层次的写作水平,只要用心专一,持之以恒,通过开渠引水,尽管千曲百转,但终能形成江海。长此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进而语文能力和素养也逐步地得到提高。
收稿日期:201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