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 为孩子还是自己?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快乐”简单理解为课业轻松,欧美中小学的确是很“快乐”的。
  以加拿大为例,首先,课时很短:加拿大法定上课时间为每日上午9~11点,下午1~2点半,一周上课5天,总共也不超过20小时;
  其次,作业少。加拿大中小学是一贯制,从1年级直到12年级,除了相当于高二、高三的11、12年级学生因即将升入大学,所以作业稍多外,其它年级的作业少得有些吓人。不但量少,且学校普遍规定,原则上作业必须在校当堂完成,不得带回家做,甚至课本也不得带回家去(加拿大公立学校不用交书本费,课本由学校提供,所有权属于学校,学生升入高年级后,课本须留给学弟学妹继续使用,因此不但不许带课本回家,也不许在课本上画重点、记笔记),由于上课时间本来有限,因此这样一来,作业就变得轻松无比,学生十几分钟就能轻松完成回家。即使偶尔破例留作业,也不过是阅读20分钟、半小时,第二天在课堂讲述,或者画张铅笔画,做个纸工之类。阅读的书籍也不作强行限制,最多划一个粗略范围,因此许多学生乐得把漫画书、长篇小说当作“作业”来凑数;
  第三,老师、家长不得给学生加压。加拿大中小学没有中国那种无事不管的班主任,课任老师也嘻嘻哈哈地更像孩子王,低年级的教室里连课桌都没有,反倒堆满了玩具,高年级稍稍正规些,课堂里仍然是气氛轻松,课桌椅随意放,学生老师随便坐,老师也被反复告诫,严禁训斥或变相责罚学生。加拿大规定,严禁课后补课,严禁家长课余在家辅导。家长会不过是家长们领取成绩单和结识其他家长的PATTY,而成绩单的评语几乎清一色的赞扬——除非实在表现太糟,随便批评学生也被认为是不合适的。
  第四,考试轻松。加拿大中小学没有期中、期末考试概念,一学年三学期,考试分期分批进行,成绩单上的成绩更是综合平时作业和考试表现给出的综合分,因此很难看到学生在考前“打突击”的景象。
  因为作业少、负担轻、考试压力低,加拿大的中小学生普遍感到在校学习轻松愉快,课余更是有大量时间玩耍和参加文体活动,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因贪玩跟不上功课,而无需像监工一般整天督促子女用功。事实上,加拿大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体制,目的正是为了给孩子们以更轻松的学习氛围,和更充足的玩耍时间,因为他们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中小学的教育,目的更多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想象力,从而为他们此后升学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至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加拿大教育界普遍认为,这是大学里才该做的事。
  但“快乐”仅仅是这种教育的一个层面。
  经合组织(OECD)每三年组织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针对的是65个世界主要国家15-16岁在校生,2012年最新一次的测试,从65个国家2800万15岁学生中抽样51万个进行调查,每个被抽样学生进行两小时笔试,一些国家、地区还进行了40分钟包括数学、阅读和答题的电脑测试。一般认为,PISA可以较准确衡量和比较各国家、地区未成年学生阅读、计算、科学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的结果,前五名表现最佳的地方全部在东亚(上海、新加坡、香港、台北、韩国),而工业化国家排名普遍靠后,如美国数学低于平均分,英国没有任何科目进入排名前20,法国总排名仅列第25名。加拿大《使命》杂志和《经合组织观察》杂志等都认为,许多发达国家出于平衡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等目的,以“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堂皇口实,减少中小学技能教育比重,结果造成学生知识技能下降,无法适应升入大学后的学习,也无法胜任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代职场环境。
  这种“快乐教育”在专业技能上的“偷斤短两”到怎样程度?仍以笔者的孩子为例,笔者岳父探亲时,曾随手指导过当时上学前班儿子的算术,也不过学到四则运算的程度,结果开学后不久,校方投诉儿子“上算术课不专心”,到校后才发现,四则运算在这里要到四年级才差不多教完,儿子不专心是因为“没啥好学”。在加拿大卑诗省的公立小学,低年级老师往往是同时兼教英语、社会、算术、自然的“多面手”,不少学校还有“复式班”,即一个老师同时在同一间教室教两个年级的孩子。正课如此,副课也半斤八两,比如儿子所在小学,音乐课只一句句教唱歌,不教简谱或五线谱,体育课则只有跑步和做操,别说球类、器械技巧,就连下蹲起跑之类也不会提及。
  中国移民的家长大多在国内饱尝竞争之苦,对这种“快乐教育”嘴上超脱,心中却不免忧心忡忡,因此往往会给孩子报很多课后班,但加拿大地广人稀,课后班都报齐并不容易,弄不好要来回跑几个城市,笔者认识的一个家长(深圳移民,有三个孩子),索性开了个华人文化学校,把各种老师都请来开班,利润分成,按照她的说法,“就当给三个儿女请家庭教师了”。
  “快乐教育”并非真的“快乐到底”,就拿加拿大来说,1-10年级(相当于小学、初中)课业轻松,考试也流于形式,但11年级以上就迥异,因为加拿大没有高考,大学入学要综合衡量学生高中最后两个年级、六个学期的全部考试成绩,也就是说,这最后两个年级丝毫松懈不得,否则就难以升学且几乎没有补救机会。不少移民孩子初来乍到,对这种“先松后紧”的学习规律缺乏认识,结果“先松”是做到了,“后紧”却再也紧不起来。
  笔者2006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结识了一对移民多年的高级知识分子夫妇,他们的独子就是被“先松后紧”搞得措手不及,眼见得大学升学无望,老两口不得不再拿出一大笔钱,把原本千辛万苦从国内带出来的儿子,又送回北京“留学”了事。
  可怜天下父母心
  平心而论,至少在中小学阶段,欧美的学生是快乐的,但他们的父母却要为此付出一些牺牲、一些代价,而对于移民家庭来说,这个代价就更大了。
  前面提到,欧美许多国家中小学课时短,学生下午两点多就放学了。出于保护青少年的目的,这些国家往往规定,学生上学、放学要有监护人陪同(如在加拿大,大多数省份12岁以下中小学生不得单独上学、放学),而大多数初来乍到的中国移民家庭,家中并没有老人,倘夫妇两人都上班,早上送孩子上学还可对付,下午接孩子放学就勉为其难,因为公司、工厂大多5点以后才下班,中午休息时间也很短。   在有些地方,学校或社会上有一种“课后班”,可以在下课后代管孩子,直至家长下班来接,但“课后班”名额紧张且收费不菲,对于家长而言,是不小的一笔开支。许多移民家庭刚到加拿大时,手头并不十分宽裕,舍不得或出不起这笔钱。这种情况下,许多移民家长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事业和爱好,去迁就孩子的学习日程安排。
  如笔者朋友的朋友、一对早年从北京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后又赴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发展的夫妇,在校时是热门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后双双直接留校任教,赴美后事业得到更好发展。但随着他们两个女儿的相继出生,这对“高知”夫妇同样面临着“顾事业还是顾孩子”的两难选择,最终太太选择牺牲教职,回归家庭,直到孩子长大才重返校园,但职位和学术成就都已被落下一大截。
  另一对居住在渥太华的华人移民夫妇(陕西人)工作、收入远逊于前面这一对,夫妇二人中,太太在国内是英语教师,工作和收入相对理想,先生则因语言能力较差而一时找不到好工作,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们便选择“男主内、女主外”,让先生索性在家做“家庭主夫”,负责接送孩子和全部家务,直到太太生育二胎,在家休产假,两人的家庭角色才重新更换回来。
  某种程度上,笔者本人的家庭也是“迁就孩子学业”的典型:因为原先在非洲工作时所从事的专业和加拿大不匹配,笔者选择转型写作,以便可以在家工作,并享有灵活的作息时间,从而可兼顾孩子上学、放学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接送,而太太则可安心上班。因为要迁就儿子学校的日程,笔者不得不两次谢绝当地传媒的加盟邀请——尽管职位令人满意,但“每周至少坐班4天”的硬指标,对于一个学龄孩子的家长而言,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抢学区房”是移民家长的又一块心病
  如前所述,好学校未必就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些好高中坐落在人烟稀少的远郊,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子女前途,也会咬牙把家搬到这样的学区。笔者在非洲时的一位老领导举家移民加拿大后,就为了一儿一女的前途,把家搬到了一处交通不便的半山腰——因为那个学区的公立高中在当地名列前茅。
  当然,如果上私校就会简单很多,只要通过校方评估,不论住在哪里,都可以被接纳入校。但相对于公校的免费教育,欧美私校的费用十分高昂,绝非一般家庭所能负担。
  不过近年来移民加拿大的许多中国人收入殷实,负担私校费用并没有太大问题。即便如此,许多人还是宁肯去抢购学区房挤那些排名靠前的好公校,也不愿上明明排名还高出好公校一大截的私校,理由则是多方面的。笔者认识的一对夫妇(浙江人,家具商),不愿女儿上私校的理由,是私校要求家长做很多校内义工,他们工作太忙,实在没有时间,而另一对夫妇(也是浙江人,公务员)则是先把孩子送进私校一年,然后发现私校里富家子弟太多,学生间相互攀比,风气不如好公校,因此索性转学。
  身份的认同
  几年前加拿大温哥华市主办了一届海外中文传媒研讨会,会上许多海外中文传媒业者都感慨,中文报刊的读者仅限于第一代华人移民,他们的子女通常都变成“香蕉人”,要么中文能说不能写,要么索性连中文都不会了。笔者的一位朋友在笔者住处附近开了一所中文学校,据她介绍,尽管3年来收了近百名华裔孩子,但大多数“没学出来”,甚至“课堂上不要用英语对话”的纪律也形同虚设,关键原因,是华裔移民的孩子大部分时间处在英语环境下,甚至来上中文课,同学间私下也照样用英文交流,“除了跟爸妈说话根本用不上中文”,又怎么可能学得好?   当然,教材和师资也有很多问题。以温哥华为例,教授中文的机构并不少,但既有教简体的,也有教繁体的,既有教汉语拼音的,也有教注音符号的,本就对汉语意兴阑珊的孩子,往往被这些他们难以理解的事弄得无所适从。
  不少家长移民后深受语言障碍之苦,惟恐孩子们也重蹈覆辙,因此刻意采取种种方法,给孩子营造“非中文环境”。如笔者刚移民来温哥华时,曾参与筹办过一个介绍中华文化的义务学校,其中一位同事(移民前为中学语文教师,北京人)的女儿在国内已念到小学四年级,中文听说读写都有相当基础,旁听课程时是发言最踊跃的一个。这位同事惟恐女儿“中汉语毒太深”,此后刻意在家里设置“汉语禁区”,甚至和自己丈夫、公婆说话,也要互操生硬英语,结果仅仅一年后,她的女儿已近乎听不懂我的课了。
  近年来,亚洲、中国在加拿大、尤其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经济生活中,重要性与日俱增,新来的大陆移民普遍重视让子女保持中文能力,“以后多一个就业技能”,甚至许多当地非华裔也开始日益重视中文,让子女学习中文,为将来求职做投资。但稍早一些的中国移民,许多对此尚无法立即适应,认为“反正孩子是加拿大人,会不会中文也没啥关系”。前几年,加拿大卑诗省的北温哥华、本拿比两座小城市曾表决是否在幼儿园和小学开设英-汉双语班的提案,结果计票时发现,当地非华裔代表大多投票赞成,华裔却有许多投票反对,奥妙就在于前者意识到“多一门汉语多一项求职技能”,而后者则担心“学汉语会影响孩子英语能力”。
  笔者的孩子自幼被我们告知自己的身份,每当别人问“ 你是哪里人”时,都会回答“我是加拿大的华人”,这是耳闻目睹许多移民身份认同经验教训后,未雨绸缪的一种安排。尽管如此,移民第二代身份认同,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恐非一句话的交代,就可以让孩子释然的。笔者几年前旅游时曾遇到一位移民美国的同胞,孩子完全不会甚至抗拒接触汉语,执着地认定自己是“纯美国人”,但老师、同学、邻居都认定他是“亚洲人”、“中国人”,令他感到困惑,甚至回家迁怒于父母,这位同胞一气之下将孩子拉到商场门口,让每个路过的人说这孩子到底是哪里人,即便如此,这个孩子依旧困惑着。
  移民是生活环境、状态,和人生的重大转折,理应是移民者自己的选择,“为了孩子”听上去固然很美,甚至很伟大,却未必是好的选择理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自己选择的自由,父母认定的最佳选择,未必是子女们所愿意、所期待、所适应的。移民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不宜过多拿未成年子女说事——他们成年后,对自己命运不由自主的莫名转折,未必会领情和喜欢。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成千上万的优秀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若干环节的千锤百炼。  为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教师教育的实效,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开设《教师教育》栏目,以及时展示、推广全省各地在教师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帮助越来越多的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提高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书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教师是教
什么叫文明?这似乎是个太大的题目。但至少我可以说,文明不是用口号喊出来的,文明其实就体现在我们的城市、乡村的环境及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  5月23日,我与妻子去奥赛博物馆参观,见排队的人相当多,就找了只有几个人的队排上了。这时一位管理人员立即告知我们,去另一边人多的队伍购票进入。我们只好转身,但刚迈出脚步,就又听管理人员叫住了我们,请我们回头,允许我们从这里快速进去
导语:我们有庞大的末日文学来告诉我们如何在后末日时代挣扎求生。  病毒“埃博拉”侵袭了非洲大陆、美国、西班牙等地后,如何抵御类似埃博拉这样的“生化病毒”蔓延全球,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事实上,我们早已成了“灾难狂”。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关于末日来临的理论有:人口爆炸、全球饥荒、瘟疫、水资源战争、石油枯竭、男性精子数量下降、臭氧层变薄、酸雨、核冬天等等。反正我们相信,人类的前景是充满痛苦、艰难甚至令人
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合作30周年图片展3月3日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通过100余幅珍贵图片,展览回顾了过去的30年粮食署与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为消除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饥饿和贫困而开展的密切合作。  来自中国社会各界,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各相关组织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姚向君在开幕式上说:“过去的30年,中国和粮食署的合作富有成效。希望粮食署能为世界上仍处于饥饿和贫困状态
1918年7月18日 生于南非特兰斯凯。  1944年 投身政治,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  1950年 被选为青年联盟全国主席,开始主动与其他种族的各类民主组织合作。  1951年 当选非国大德兰士瓦省主席,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  1952年 他开设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  1960
玛莎拉蒂首发款、来自威兹曼限量版敞篷跑车、世界最大的紫檀餐桌、瑞士波尔宝马手表、南非、斯里兰卡等矿区直运的顶级钻石宝石等,这就是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展出的一些昂贵物件。这些奢侈品的亮相进一步表明,中国富豪已经变得越来越富有,而且更有国际经验,现在的欧美冒出了不少旨在迎合中国超级富翁口味的公司,从私密社交俱乐部“亲和中国”咨询公司到会员制网络社区,总有聪明的企业家诱导
如今有“廉洁之都”之称的香港,曾经是一个腐败盛行的社会。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香港经济开始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贪污、贿赂大量发生,并且成为一种公开的交易手段。救护人员在接送病人的时候要收取“茶钱”,消防员开火喉救火要收“开喉费”。每一个小市民都在受苦,每一位店主,街市里每一位小贩都要付黑钱。  香港早在1948年便仿效英国颁布了《防止贪污条例》,加重了对贪污腐败的处罚,但贪污现象不仅没有
导语:昔日对阵厮杀的两个阵营将士,如今却比邻而眠,让人不胜唏嘘。  9月13日,4辆墨西哥游客乘坐的大巴在埃及西部某绿洲遭到埃及军警误击,导致包括8名墨西哥人在内共12人死亡、10人受伤,埃及内政部称,之所以造成这次不幸的误会,是因为“这些游客误闯军事禁区”。  这次不幸事件对国际游客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恐怕是军迷最热衷的“西三角”旅游线将变得充满风险。所谓“西三角旅游线”,是指国际“背包族”热衷的
45年前,我在华沙工作期间,见证了一个永难忘却的历史瞬间,这就是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英雄纪念碑前跪拜请罪。这一跪,化解了波德两个民族之间的血海深仇,赢得了受害国人民的谅解和信任,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一跪,也为二战战败国如日本的某些政要,在如何承担侵略战争的罪责,承认和遵守历史的判决,正确地面对历史问题树立了榜样。  纳粹占领 血雨腥风  华沙犹太人
(导语)这可能是已89岁且疾病缠身的亚洲智者李光耀最后的政治遗嘱。  “中国已经统治了亚洲,还将变成世界的领袖。美国还没有变成第二等的力量,但是其政治领导人无能,做出不受欢迎的决策,体现了它的衰落。俄罗斯、日本、西欧和印度不过是陈旧的官僚机构。如果伊朗获得原子弹,中东的核战争将不可避免。”这些直率大胆的结论,出自现代新加坡的奠基人李光耀之口。  李光耀不但是1959年到1990年的新加坡总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