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缘起
《指南》指出3-6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语言领域目标中提出,成人应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然而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主题内容选择盲目
教师预先选择的绘本幼儿不感兴趣或没有挑战性不能进行长久主题活动的开展。
2.活动目标不充分
目标定位不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过于笼统导致幼儿只存在于绘本表面层次的观察上,幼儿进行无法深层次进行探究。
3.缺乏幼儿生成性主题课程
教师预设性课程和幼儿生成性课程比例失调。幼儿在活动中只是盲目跟随教师的要求进行摆弄游戏,导致幼儿的目的性不强间接影响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4.内容与五大领域结合不足
活动设计随意,没有注重五大领域的融合。失去通过绘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实质意义。
针对以上现状,引起了我的思考,绘本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哪些帮助?如何通过绘本开展主题活动?教师利用绘本可通过哪些策略激发幼儿主题活动中的自主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主题活动步骤与指导策略
(一)选择绘本的要素
1.选择适宜本班年龄的绘本
绘本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结合年龄特点。
例如本次案例是中班幼儿,幼儿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相比小班有了一定的提升,并能認真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有顺序地进行阅读活动,开始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渗透一些关于好朋友之间的绘本,适宜加人物和情节难度。
2.选择幼儿幼儿感兴趣的绘本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这点在纲要和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体现。绘本的选择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本次君君带来了一本《下怪蛋的鸡》,图中有趣的图片和内容使得班里的小朋友都很感兴趣。当幼儿得知要选择一本绘本进行绘本节活动时,大部分幼儿都要选择《下怪蛋的鸡》,也有小部分意见不同,这时候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意见不同我们怎么办?可以举手表决!谁得票高就听谁的。最终孩子们采用了自己的方法举手投票选择绘本主题活动的主体。
(二)同幼儿共同制定主题活动计划
一个主题活动需要有很多具体的系列活动,幼儿需要在具体活动过程中产生新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有些教师反馈本班的幼儿在主题活动做到一半或几天的时间就会缺少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行不下去。在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长时间深度学习,那么教师就要通过日常活动中的观察,教师要作为一名观察者、欣赏者、旁听者发现幼儿问题,以支架行为引导幼儿制定主题活动计划,提供物质材料的准备、想象的机会,追随幼儿兴趣点,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深度学习、并拥有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权力。
(三)以绘本为主体,从五大领域方面制定本次总目标
1.感受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幽默风趣的特点。2.理解绘本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展开续编。3.能用较流畅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4.能用纸盘、彩纸等材料进行大胆的美术创作,制作立体小鸡。5.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向同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法。6.乐于动手操作,喜欢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绘本故事的感受。7.在游戏中,探索用多种材料使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8.能够通过协商、角色扮演尝试排演会本剧。
(四)创设适宜的主题环境
利用主题墙,创设与主题深入相对应的互动环境。通过“主题墙”载体,汇集与主题对应的资料和信息,吸引孩子与“墙”产生互动、交流,使经验和信息达到共享。当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幼儿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应是共同存在的。例如:我们的绘本节计划将绘本放置在主题墙上方便幼儿随时的翻看,更突出主题内容。
(五)通过观察合理提供材料与帮助
随着“下怪蛋的鸡”主题活动的开展入,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表演区,于是,我在表演区投放了小鸡头饰、表演的鸡蛋等材料。但随着游戏深入,幼儿已经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材料。于是我和幼儿共同讨论:怎样才能使人物角色更加生动?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有的说可以用米奇餐厅的假苹果来当鸡蛋,有的说可以用彩泥来制作足球蛋等等。新的材料引发了更多幼儿表演的兴趣与灵感。在后面开展的过程中发现绘本中的角色单一,在表演区表演的幼儿常常会因为争夺角色发生冲突。于是在评价环节和幼儿讨论:想表演的小朋友很多,故事里的角色少怎么办?后来跟随孩子们的建议一起创新新的剧本,增加新的角色,满足了幼儿想表演的欲望,也将童话剧表演推向更深入的学习。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是进行童话剧表演,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参与其中,有主持人、小演员、配音、道具组等等。请小班的弟弟妹妹当了小观众,并录制视频发到家长群。
二是师幼共同设计绘本节宣传海报,张贴在班级门外,打破班级界限邀请其他班的幼儿来本班共同参与游戏。
三是在科学区开展“立鸡蛋”比赛,一开始是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后来幼儿觉得不满足于现状,自发在班中找材料,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四是区域融合,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相关的剧本、道具、故事盒子、故事卡片等等投放到其他区。
五是创新小游戏母鸡下蛋,幼儿在活动室门口领取装有10枚乒乓球的纸箱,系于腰间,听到音乐信号,开始通过跳跃抖动身体的方式将系在腰上盒子里的乒乓球抖出来,音乐停止后数一数还剩几枚。幼儿能充分的动起来,结合体育、数学开发幼儿的全身协作、平衡能力。
六是幼儿制作各式各样的创艺手工小鸡,用于美工区的环境装饰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性,对材料工具的使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活动提升
1.在请小演员到社区居委会给爷爷奶奶进行表演童话剧。
2.利用家长资源表演成人版童话剧,请小朋友来观看。
3.彩虹故事会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的故事录音或视频配合绘本图片发送到公众号中,制作属于本班的精彩活动。
4.开发绘本表演的不同形式:皮影、手偶、故事盒子等等,采用投票的方式由幼儿进行选择。利用区域之间的融合,以绘本打开区域之间的联动。
《指南》指出3-6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语言领域目标中提出,成人应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然而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主题内容选择盲目
教师预先选择的绘本幼儿不感兴趣或没有挑战性不能进行长久主题活动的开展。
2.活动目标不充分
目标定位不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过于笼统导致幼儿只存在于绘本表面层次的观察上,幼儿进行无法深层次进行探究。
3.缺乏幼儿生成性主题课程
教师预设性课程和幼儿生成性课程比例失调。幼儿在活动中只是盲目跟随教师的要求进行摆弄游戏,导致幼儿的目的性不强间接影响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4.内容与五大领域结合不足
活动设计随意,没有注重五大领域的融合。失去通过绘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实质意义。
针对以上现状,引起了我的思考,绘本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哪些帮助?如何通过绘本开展主题活动?教师利用绘本可通过哪些策略激发幼儿主题活动中的自主性?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主题活动步骤与指导策略
(一)选择绘本的要素
1.选择适宜本班年龄的绘本
绘本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结合年龄特点。
例如本次案例是中班幼儿,幼儿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相比小班有了一定的提升,并能認真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有顺序地进行阅读活动,开始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渗透一些关于好朋友之间的绘本,适宜加人物和情节难度。
2.选择幼儿幼儿感兴趣的绘本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这点在纲要和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体现。绘本的选择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本次君君带来了一本《下怪蛋的鸡》,图中有趣的图片和内容使得班里的小朋友都很感兴趣。当幼儿得知要选择一本绘本进行绘本节活动时,大部分幼儿都要选择《下怪蛋的鸡》,也有小部分意见不同,这时候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意见不同我们怎么办?可以举手表决!谁得票高就听谁的。最终孩子们采用了自己的方法举手投票选择绘本主题活动的主体。
(二)同幼儿共同制定主题活动计划
一个主题活动需要有很多具体的系列活动,幼儿需要在具体活动过程中产生新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有些教师反馈本班的幼儿在主题活动做到一半或几天的时间就会缺少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行不下去。在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长时间深度学习,那么教师就要通过日常活动中的观察,教师要作为一名观察者、欣赏者、旁听者发现幼儿问题,以支架行为引导幼儿制定主题活动计划,提供物质材料的准备、想象的机会,追随幼儿兴趣点,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深度学习、并拥有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权力。
(三)以绘本为主体,从五大领域方面制定本次总目标
1.感受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幽默风趣的特点。2.理解绘本故事,并根据故事的内容展开续编。3.能用较流畅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意。4.能用纸盘、彩纸等材料进行大胆的美术创作,制作立体小鸡。5.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向同伴或老师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法。6.乐于动手操作,喜欢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绘本故事的感受。7.在游戏中,探索用多种材料使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8.能够通过协商、角色扮演尝试排演会本剧。
(四)创设适宜的主题环境
利用主题墙,创设与主题深入相对应的互动环境。通过“主题墙”载体,汇集与主题对应的资料和信息,吸引孩子与“墙”产生互动、交流,使经验和信息达到共享。当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幼儿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应是共同存在的。例如:我们的绘本节计划将绘本放置在主题墙上方便幼儿随时的翻看,更突出主题内容。
(五)通过观察合理提供材料与帮助
随着“下怪蛋的鸡”主题活动的开展入,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表演区,于是,我在表演区投放了小鸡头饰、表演的鸡蛋等材料。但随着游戏深入,幼儿已经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材料。于是我和幼儿共同讨论:怎样才能使人物角色更加生动?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有的说可以用米奇餐厅的假苹果来当鸡蛋,有的说可以用彩泥来制作足球蛋等等。新的材料引发了更多幼儿表演的兴趣与灵感。在后面开展的过程中发现绘本中的角色单一,在表演区表演的幼儿常常会因为争夺角色发生冲突。于是在评价环节和幼儿讨论:想表演的小朋友很多,故事里的角色少怎么办?后来跟随孩子们的建议一起创新新的剧本,增加新的角色,满足了幼儿想表演的欲望,也将童话剧表演推向更深入的学习。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是进行童话剧表演,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参与其中,有主持人、小演员、配音、道具组等等。请小班的弟弟妹妹当了小观众,并录制视频发到家长群。
二是师幼共同设计绘本节宣传海报,张贴在班级门外,打破班级界限邀请其他班的幼儿来本班共同参与游戏。
三是在科学区开展“立鸡蛋”比赛,一开始是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后来幼儿觉得不满足于现状,自发在班中找材料,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四是区域融合,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相关的剧本、道具、故事盒子、故事卡片等等投放到其他区。
五是创新小游戏母鸡下蛋,幼儿在活动室门口领取装有10枚乒乓球的纸箱,系于腰间,听到音乐信号,开始通过跳跃抖动身体的方式将系在腰上盒子里的乒乓球抖出来,音乐停止后数一数还剩几枚。幼儿能充分的动起来,结合体育、数学开发幼儿的全身协作、平衡能力。
六是幼儿制作各式各样的创艺手工小鸡,用于美工区的环境装饰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性,对材料工具的使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活动提升
1.在请小演员到社区居委会给爷爷奶奶进行表演童话剧。
2.利用家长资源表演成人版童话剧,请小朋友来观看。
3.彩虹故事会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的故事录音或视频配合绘本图片发送到公众号中,制作属于本班的精彩活动。
4.开发绘本表演的不同形式:皮影、手偶、故事盒子等等,采用投票的方式由幼儿进行选择。利用区域之间的融合,以绘本打开区域之间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