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铸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钱文楷书,仿瘦金书,刚健劲逸,秀丽大气,尽显大宋皇朝大国风范。据云,钱文系大书法家蔡京所作,有多种版别,按笔画粗细可分为粗壮大字和瘦书小字两种,以小字版更为俊秀。大字阔“通”与小字狭“通”又各分二式,外径、穿宽各不相同;小字又分阔“宝”与狭“宝”二式,外径与穿宽各异。“拾”字有从“入”、从“人”、“三角顶”三种写法,以从“入”为稀有特征。钱径在50~52.8毫米之间,重量在30~35克不等,个别最重达37克。
“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铸于西川地区,与“嘉定”折十同监,属于试铸品,未正式通行。在当今数种大型权威性泉谱与著录中,合计收集了20余种拓本,其中有些是重复的,具体存世数量不明。据载,19世纪30年代,瞿木夫先生(1769-1844年),藏有一枚当拾大钱,被誉为绝无仅有之物。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泉家张叔驯、戴葆庭、罗伯昭,日本中村孔固亭、平尾赞平等均竞相收藏。上世纪50年代以后,郭若愚、殷国清、孙鼎等泉家亦有收藏,从拓本看,日本中村孔固亭收藏的“宝”与“当”甚为怪异,与诸品有大异。民国初期潘伯寅先生曾以五十两黄金购得一钱。2008年北京嘉德国际拍卖行以38.5万元成交一枚,由此可见此泉之珍贵,故被列入我国古钱五十大珍之一,而倍受青睐。
笔者早年集藏一枚鎏银“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大字版,阔“通”,“拾”从“人”,钱文流畅潇洒,眼感手感均佳。外径51.2毫米,重31.5克,地章黑色包浆老陈。“通”与“宝”字大部及各字的笔画起首,拐弯与锋端大多呈黑色,老气横秋。字口、穿口、廓口圆钝润泽,系久经自然磨损的迹象。品相上美,很开门,可能系宫廷赏赐用钱。
鎏金鎏银技术早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金和银是不能直接涂到物体上的,需要用水银(汞)作为载体,先将金箔、银箔碎为细末,与水银充分搅拌混合成泥状。然后涂抹于金属物体表面,经烘烤,汞受热挥发,金或银就牢固地与被涂物结合在一起,这中间有许多重要的工艺环节,不在此赘述了。由于汞有很强的腐蚀性,并经烧烤,在年久以后,涂层往往会剥落而露出黑色烧灼状痕迹,而与白银自然形成的黑色氧化银有很大不同。
鎏银“大宋通宝”大钱未见于著录,是难得的珍罕品,而2009年出版的天津柳冬青先生编著的《中国历代珍稀钱币鉴赏与投资》一书第75页,辑录了一枚“大宋通宝”鎏金大样钱,外径51毫米,重达52.18克,令人大开眼界。
鎏金鎏银的“大宋通宝”大钱一一露面,是先贤们未曾享有的福缘,但也难免使人心生疑虑。泉谚云:小家藏不得大钱,意为无名小辈所藏的珍贵钱币是没人相信的,也容易被人骗去、盗去,这是经验之谈。不断出现新发现的钱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那种世俗的以人论钱、按图索骥的思维方式应当改变了。如果你对自己的钱币确信无疑,就不必到处求神拜佛了,在“专家”鱼龙混杂的今天,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2007年,大勇先生的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鉴定杂感》,以切身经历揭露了当今泉界的黑暗面,真是入木三分,使人受益匪浅。他还多次劝导我们要多读书,多看钱,是句大实话。一年是一年的功夫,十年是十年的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知识和经验都是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书籍就是最好的老师,市场就是最好的课堂。(责编:丁丑)
“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铸于西川地区,与“嘉定”折十同监,属于试铸品,未正式通行。在当今数种大型权威性泉谱与著录中,合计收集了20余种拓本,其中有些是重复的,具体存世数量不明。据载,19世纪30年代,瞿木夫先生(1769-1844年),藏有一枚当拾大钱,被誉为绝无仅有之物。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泉家张叔驯、戴葆庭、罗伯昭,日本中村孔固亭、平尾赞平等均竞相收藏。上世纪50年代以后,郭若愚、殷国清、孙鼎等泉家亦有收藏,从拓本看,日本中村孔固亭收藏的“宝”与“当”甚为怪异,与诸品有大异。民国初期潘伯寅先生曾以五十两黄金购得一钱。2008年北京嘉德国际拍卖行以38.5万元成交一枚,由此可见此泉之珍贵,故被列入我国古钱五十大珍之一,而倍受青睐。
笔者早年集藏一枚鎏银“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大字版,阔“通”,“拾”从“人”,钱文流畅潇洒,眼感手感均佳。外径51.2毫米,重31.5克,地章黑色包浆老陈。“通”与“宝”字大部及各字的笔画起首,拐弯与锋端大多呈黑色,老气横秋。字口、穿口、廓口圆钝润泽,系久经自然磨损的迹象。品相上美,很开门,可能系宫廷赏赐用钱。
鎏金鎏银技术早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金和银是不能直接涂到物体上的,需要用水银(汞)作为载体,先将金箔、银箔碎为细末,与水银充分搅拌混合成泥状。然后涂抹于金属物体表面,经烘烤,汞受热挥发,金或银就牢固地与被涂物结合在一起,这中间有许多重要的工艺环节,不在此赘述了。由于汞有很强的腐蚀性,并经烧烤,在年久以后,涂层往往会剥落而露出黑色烧灼状痕迹,而与白银自然形成的黑色氧化银有很大不同。
鎏银“大宋通宝”大钱未见于著录,是难得的珍罕品,而2009年出版的天津柳冬青先生编著的《中国历代珍稀钱币鉴赏与投资》一书第75页,辑录了一枚“大宋通宝”鎏金大样钱,外径51毫米,重达52.18克,令人大开眼界。
鎏金鎏银的“大宋通宝”大钱一一露面,是先贤们未曾享有的福缘,但也难免使人心生疑虑。泉谚云:小家藏不得大钱,意为无名小辈所藏的珍贵钱币是没人相信的,也容易被人骗去、盗去,这是经验之谈。不断出现新发现的钱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那种世俗的以人论钱、按图索骥的思维方式应当改变了。如果你对自己的钱币确信无疑,就不必到处求神拜佛了,在“专家”鱼龙混杂的今天,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2007年,大勇先生的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鉴定杂感》,以切身经历揭露了当今泉界的黑暗面,真是入木三分,使人受益匪浅。他还多次劝导我们要多读书,多看钱,是句大实话。一年是一年的功夫,十年是十年的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知识和经验都是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书籍就是最好的老师,市场就是最好的课堂。(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