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韩语专业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学习韩国语,要在三年内从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韩语能力,达到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学生“译”的能力是学生韩语整体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难中之难,本文主要分析了韩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韩语翻译教学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韩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中韩交流的深入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翻译人才,企业对韩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学好韩语,必须要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五种技能,在韩语教学中,以培养这五种技能为目标,开设了各种课程,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练习,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翻译技能上尤为突出。
翻译是綜合语言能力的一项实践性技能活动,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训练,掌握其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对两国文化要有透彻的了解。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的能力紧密相关,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有助于理解两国文化差异,丰富语言文化,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高职韩语教学翻译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翻译教学争论很多,持有不同的观点就会有不同的翻译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但目前翻译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韩语翻译课程认识程度不够
目前韩语教学中,翻译课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在课程设置上,专科院校开设的翻译课很少,一般从大三才开始开设翻译课程,而且开设的学时少(一般周2-4学时),而且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更有很多人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只要懂得两种语言就能从事翻译。这些因素制约着翻译教学的发展。
2.翻译教材的不足
大学翻译授课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翻译教材熟悉翻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如今各大学所使用的翻译教材有“韩中翻译教程”“中韩翻译教程”“韩中-中韩口译教程”等,每个大学根据各自所需选择自己的教材给学生传授中韩-韩中翻译知识,还有一些老师从网上下载资料给学生做翻译练习。这样的教科书和收集的资料对提高学生翻译水平有一定的限度,而且教师授课时也没有把口译和笔译分开教授,把口译和笔译合在一起讲授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学生虽然学了一年多的翻译课程,但是缺少对口译和笔译的感性认识,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口笔译工作能力上存在很多不足。
3.教师缺乏翻译从业经验
翻译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经验。一般老师在教授翻译课程时,只是严格遵循课本,让学生做翻译练习,干巴巴地给学生讲授,让学生理解起来很难,而且缺乏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如果老师授课时能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并把自己亲自体验过的内容当做例子给学生说明的话,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掌握也牢固,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因此,翻译课程最好有丰富翻译经验的老师来担任,但是具备丰富翻译经验的老师少之又少,因此翻译授课还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4.韩语翻译教学课程模式单一,学生实践经验少
翻译课程是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讲解,让学生做练习,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老师讲解占了一半时间,导致学生实践锻炼机会不多。口译的实用性更强,在课堂上做的翻译练习过程毕竟是虚拟的,体会不到现场感、压迫感、紧张感。以致于学生到了实际翻译场合便会无所适从,人才培养定位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5.缺乏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文化的差异,原语与目的语在语篇方面不同,缺乏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沉淀,在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活常识、历史事件、典故等方面的翻译出现错误的问题。而我们在语言教学时,常常与文化内容孤立,造成在翻译时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
6.汉语功底薄弱
一篇好的译文,既要求对原文的理解正确无误,又要求译文通顺流畅。因此,在把韩语翻译成汉语时,要求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虽然汉语是母语,但在真正翻译时,有些学生明白韩语意思,却无法用准确的汉语表达出来,或者翻译的汉语不通顺,带有“韩式汉语”的现象。
二、解决策略
1.重视翻译课程,丰富教材内容
学校要加大对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翻译课时,无论从学生学习需求还是从教学目标要求,课时都应当适当增加,保证翻译课程课时充足。老师在教授翻译课,在做翻译练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在中文字幕和韩语发音中找到同步翻译的切入点,而且要将日常翻译场景转化到翻译教材中,如特定的工作翻译场景,激发学生翻译的兴趣,提高翻译能力。
2.增加韩语翻译教师的行业翻译经验
教授翻译课程的老师应积极主动的增加翻译经历,提高自身翻译能力,此外还应多开展校企合作,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翻译项目中。促使韩语翻译教师找到课堂翻译教学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3.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学效果也不显著。因此,要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把纸质教材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为多种形式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以及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翻译课程中应适当播一些视频资料,先是播放一些有中文字幕韩文发音的影像资料,逐步播放不带中文字幕的影像,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句子进行翻译,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这种形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加大PPT 课件使用的比率,将课堂内容的短句、译文、学生课堂及课后翻译的练习等资料结合到PPT课件中。在课堂上对各种案例找出其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地将每个案例中各种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令学生在自身译文与案例的对比中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出不足之处,注意到翻译时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翻译是一项技能,知识向技能转化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学生提供了课外翻译实践的平台。教师可利用网络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根据不同学习模块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络模拟情境中,进行大量的口笔译实践。通过网络学习平臺,教师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学生培养了综合翻译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能力。
4.重视翻译实践练习
翻译课开设的学期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实践能力训练的机会也非常少。第一,在学校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创建翻译工作室,开展韩汉翻译比赛,电视剧配音比赛等,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二,邀请经验丰富的翻译专业人士做讲座,这样的讲座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现场实际应用东西,有助于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5. 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
语言与文化关系最密切,文化依靠语言代代相承,语言依靠文化积淀演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两国文化与语言的差距就凸显出来,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先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将那些双方难以相互理解的文化差异通过语言的翻译进行消除。在翻译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中韩文化差异赋予韩汉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学生缺乏文化知识的学习,翻译时会出现语义空缺现象,也会出现误译的现象。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翻译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加大文化教学的比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还要增加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及韩国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6.采用灵活的评价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评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随堂测试进行评价,并进行阶段性测试,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即增加学生的模拟实战技能考核。教师在完成每单元的翻译基础理论、翻译技巧的讲授后,通过播放相关的翻译录像或翻译资料等,要求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发表,教师将发表的成绩作为平时重要评价考核环节记录备案。
韩语翻译课程是韩语专业教学中的一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重视翻译课程,加快翻译课程的改革,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作为教授翻译课程的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翻译技能,研究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翌丹,高职高专韩语翻译课程定位及教学方法应用[J].科教导刊,2011(6)
[2]赵立红,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日语翻译教学[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
[3]王庆云.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创新导刊,2014(10)
[4]德庆卓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
[5]安秀兰,高职韩语专业学生翻译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17(08)
【关键词】:高职韩语;翻译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中韩交流的深入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翻译人才,企业对韩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学好韩语,必须要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五种技能,在韩语教学中,以培养这五种技能为目标,开设了各种课程,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练习,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翻译技能上尤为突出。
翻译是綜合语言能力的一项实践性技能活动,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训练,掌握其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对两国文化要有透彻的了解。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的能力紧密相关,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有助于理解两国文化差异,丰富语言文化,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高职韩语教学翻译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翻译教学争论很多,持有不同的观点就会有不同的翻译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但目前翻译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韩语翻译课程认识程度不够
目前韩语教学中,翻译课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在课程设置上,专科院校开设的翻译课很少,一般从大三才开始开设翻译课程,而且开设的学时少(一般周2-4学时),而且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更有很多人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只要懂得两种语言就能从事翻译。这些因素制约着翻译教学的发展。
2.翻译教材的不足
大学翻译授课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翻译教材熟悉翻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如今各大学所使用的翻译教材有“韩中翻译教程”“中韩翻译教程”“韩中-中韩口译教程”等,每个大学根据各自所需选择自己的教材给学生传授中韩-韩中翻译知识,还有一些老师从网上下载资料给学生做翻译练习。这样的教科书和收集的资料对提高学生翻译水平有一定的限度,而且教师授课时也没有把口译和笔译分开教授,把口译和笔译合在一起讲授的情况比较多。所以学生虽然学了一年多的翻译课程,但是缺少对口译和笔译的感性认识,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口笔译工作能力上存在很多不足。
3.教师缺乏翻译从业经验
翻译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经验。一般老师在教授翻译课程时,只是严格遵循课本,让学生做翻译练习,干巴巴地给学生讲授,让学生理解起来很难,而且缺乏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如果老师授课时能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并把自己亲自体验过的内容当做例子给学生说明的话,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掌握也牢固,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因此,翻译课程最好有丰富翻译经验的老师来担任,但是具备丰富翻译经验的老师少之又少,因此翻译授课还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4.韩语翻译教学课程模式单一,学生实践经验少
翻译课程是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讲解,让学生做练习,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老师讲解占了一半时间,导致学生实践锻炼机会不多。口译的实用性更强,在课堂上做的翻译练习过程毕竟是虚拟的,体会不到现场感、压迫感、紧张感。以致于学生到了实际翻译场合便会无所适从,人才培养定位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5.缺乏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文化的差异,原语与目的语在语篇方面不同,缺乏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沉淀,在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活常识、历史事件、典故等方面的翻译出现错误的问题。而我们在语言教学时,常常与文化内容孤立,造成在翻译时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
6.汉语功底薄弱
一篇好的译文,既要求对原文的理解正确无误,又要求译文通顺流畅。因此,在把韩语翻译成汉语时,要求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虽然汉语是母语,但在真正翻译时,有些学生明白韩语意思,却无法用准确的汉语表达出来,或者翻译的汉语不通顺,带有“韩式汉语”的现象。
二、解决策略
1.重视翻译课程,丰富教材内容
学校要加大对翻译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翻译课时,无论从学生学习需求还是从教学目标要求,课时都应当适当增加,保证翻译课程课时充足。老师在教授翻译课,在做翻译练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在中文字幕和韩语发音中找到同步翻译的切入点,而且要将日常翻译场景转化到翻译教材中,如特定的工作翻译场景,激发学生翻译的兴趣,提高翻译能力。
2.增加韩语翻译教师的行业翻译经验
教授翻译课程的老师应积极主动的增加翻译经历,提高自身翻译能力,此外还应多开展校企合作,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翻译项目中。促使韩语翻译教师找到课堂翻译教学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3.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学效果也不显著。因此,要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把纸质教材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为多种形式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以及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翻译课程中应适当播一些视频资料,先是播放一些有中文字幕韩文发音的影像资料,逐步播放不带中文字幕的影像,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句子进行翻译,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这种形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加大PPT 课件使用的比率,将课堂内容的短句、译文、学生课堂及课后翻译的练习等资料结合到PPT课件中。在课堂上对各种案例找出其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地将每个案例中各种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令学生在自身译文与案例的对比中找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出不足之处,注意到翻译时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翻译是一项技能,知识向技能转化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学生提供了课外翻译实践的平台。教师可利用网络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根据不同学习模块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络模拟情境中,进行大量的口笔译实践。通过网络学习平臺,教师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学生培养了综合翻译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能力。
4.重视翻译实践练习
翻译课开设的学期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实践能力训练的机会也非常少。第一,在学校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创建翻译工作室,开展韩汉翻译比赛,电视剧配音比赛等,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二,邀请经验丰富的翻译专业人士做讲座,这样的讲座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现场实际应用东西,有助于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5. 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
语言与文化关系最密切,文化依靠语言代代相承,语言依靠文化积淀演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两国文化与语言的差距就凸显出来,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先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将那些双方难以相互理解的文化差异通过语言的翻译进行消除。在翻译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中韩文化差异赋予韩汉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学生缺乏文化知识的学习,翻译时会出现语义空缺现象,也会出现误译的现象。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翻译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加大文化教学的比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还要增加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及韩国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6.采用灵活的评价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评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随堂测试进行评价,并进行阶段性测试,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即增加学生的模拟实战技能考核。教师在完成每单元的翻译基础理论、翻译技巧的讲授后,通过播放相关的翻译录像或翻译资料等,要求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发表,教师将发表的成绩作为平时重要评价考核环节记录备案。
韩语翻译课程是韩语专业教学中的一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重视翻译课程,加快翻译课程的改革,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作为教授翻译课程的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翻译技能,研究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翌丹,高职高专韩语翻译课程定位及教学方法应用[J].科教导刊,2011(6)
[2]赵立红,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日语翻译教学[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
[3]王庆云.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创新导刊,2014(10)
[4]德庆卓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7)
[5]安秀兰,高职韩语专业学生翻译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