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中央7号文件中提到,各省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厦门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贯彻落实和执行国家规定?
任勇: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文件,中央7号文件自颁布至今已整整三年多了,在这期间,厦门市教育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领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体育工作目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7号文件上来。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不断完善学生健康评价机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培育学校体育特色,不断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1.学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各校校长加强责任意识,结合文件与会议精神,定期研究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各小组成员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落实各项学校体育措施。确保文件精神及学校体育工作长期、稳定、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我市体育工作得以不断焕发活力,不断取得辉煌成绩的根本保证。为发展学生的健康素质,提高体育考试的质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我市从2008年开展,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测试范畴,且分值逐年提高(由原来的12分提高到18分),三年的体育中考测试,均实现“零”投诉和“零”事故目标。
2.开足,开齐体育课及确保课外活动的开展
我市教育局要求各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及福建省教育厅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学时,小学3-6年级、初中三年级每周3学时,高中三年内必须完成11个学分,且每周2学时体育课;中小学每天上午组织学生大课间(25-30分钟),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课外活动;若学校条件允许每周至少要组织两次课外活动,保证每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各校认真执行规定,开齐开足并认真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同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充分利用课间操、下午第三、四节及放学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及冬季长跑等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常年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
全市各中小学校除每年举行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外,还相继举行了“体育节活动月”“春季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活动期间举行三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拨河、集体跳绳等项目,并举办猜灯谜、体育征文、体育板报等活动。如今,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已成传统,促进了健身活动的普及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我市中小学校已蔚然成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每年均达95%以上。
4.贯彻实施大课间活动
抓好大课间活动是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大课间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在乐趣中培养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科学的锻炼伴随每个学生的终身。我市各中小学校结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根据现有的师资及场地器材,大力开展校园集体舞、跆拳道、跳绳、踢毽子、协作跑、体育游戏等群体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实践,从而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为终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改实施近10年,您认为贵市哪些方面成为了推动新课改实施的催化剂?
任勇:无论是2001年9月的初中课程改革,还是2006年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厦门市教育局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狠抓校本教研,促使课改实验工作在我市健康、有序、协调地开展。在推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大亮点。
亮点1: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课改实验的学习、培训是实施课改的先行工程和基础工程,我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学习、边培训、边实验”的原则,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学习和内化新课标、新教材、先进地区学校的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课改培训并写出心得体会,提出颇有见解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建议,确保课改工作的方向和措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此外,我市还积极组织骨干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每年均数十次组织各区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省、国家级等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做到不请假,不旷课,认真学习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与课改同成长,提高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能力。同时,把课改培训与骨干教师、新教师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剖析、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让更多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选拔推荐优秀教师到国内高等院校、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及时将崭新的理念带入校园。
亮点2:讲究教研质量,不断打造名师队伍
(1)把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坚持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加强课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课题选题做到“有学科特色,符合学校实际,能因地制宜,让学生广泛参与”,在不断深入研究和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有指导教师、有活动地点、有课程资源、有评价体系的校本课程。
(2)继续打造名师队伍。我市极为重视“名师工程”活动的学习、宣传与发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开展结对带教、拜师学艺和研修培训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过好教学理论关、教学艺术关、专题研究关,逐步把新手型教师打造成能手型教师,为名师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记者:在推动新课改的进程中,涌现出了哪些优秀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任勇:我想用一组具体的数字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目前,我市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26人,参加全国培训的骨干教师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现全市体育教师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市级4个。有2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省、全国级别课改创新奖项。全市体育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业务竞赛中共获得100多次奖项。
(1)厦门市课改成绩在全国体育教学评优成绩突出。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我市共有17人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8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2人,在观摩展示活动中,参加现场授课的老师有洪明忠、李昂达、蔡鹏姿三位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四届的录像课评比中,我市获奖的人数最多、级别最高,在全国处于最好一类的成绩。
(2)科研论文成果丰硕。对所取得的课改成绩及工作经验,我市及时介绍、推广,并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等文章。几年来,全市共有80多篇论文在学科专业刊物发表。编写并出版了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中学教学设计精选》一书;编写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丛书》《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及Ⅸ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等,并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举行全市体育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并汇编成册。在全国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我市共上报论文26篇,其中,1篇论文获一等奖、4篇论文获二等奖、8篇获三等奖。
(3)课题研究成果喜人。由宋超美老师主持撰写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荣获厦门市专著评比一等奖;由宋超美老师主持撰写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荣获厦门市专著评比3.5万元资助费。
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把握精神、逐步推进、因地制宜、求实创新、创造条件、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打造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方式,让课改这一充满时代气息的改革在我市学校工作中扎根,开花结果。
任勇: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文件,中央7号文件自颁布至今已整整三年多了,在这期间,厦门市教育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领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体育工作目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7号文件上来。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不断完善学生健康评价机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培育学校体育特色,不断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1.学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各校校长加强责任意识,结合文件与会议精神,定期研究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各小组成员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落实各项学校体育措施。确保文件精神及学校体育工作长期、稳定、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我市体育工作得以不断焕发活力,不断取得辉煌成绩的根本保证。为发展学生的健康素质,提高体育考试的质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我市从2008年开展,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测试范畴,且分值逐年提高(由原来的12分提高到18分),三年的体育中考测试,均实现“零”投诉和“零”事故目标。
2.开足,开齐体育课及确保课外活动的开展
我市教育局要求各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及福建省教育厅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学时,小学3-6年级、初中三年级每周3学时,高中三年内必须完成11个学分,且每周2学时体育课;中小学每天上午组织学生大课间(25-30分钟),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课外活动;若学校条件允许每周至少要组织两次课外活动,保证每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各校认真执行规定,开齐开足并认真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同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充分利用课间操、下午第三、四节及放学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及冬季长跑等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常年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
全市各中小学校除每年举行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外,还相继举行了“体育节活动月”“春季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活动期间举行三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拨河、集体跳绳等项目,并举办猜灯谜、体育征文、体育板报等活动。如今,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已成传统,促进了健身活动的普及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我市中小学校已蔚然成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每年均达95%以上。
4.贯彻实施大课间活动
抓好大课间活动是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大课间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在乐趣中培养运动的兴趣,在兴趣中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科学的锻炼伴随每个学生的终身。我市各中小学校结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根据现有的师资及场地器材,大力开展校园集体舞、跆拳道、跳绳、踢毽子、协作跑、体育游戏等群体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实践,从而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为终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改实施近10年,您认为贵市哪些方面成为了推动新课改实施的催化剂?
任勇:无论是2001年9月的初中课程改革,还是2006年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厦门市教育局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狠抓校本教研,促使课改实验工作在我市健康、有序、协调地开展。在推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大亮点。
亮点1: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课改实验的学习、培训是实施课改的先行工程和基础工程,我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学习、边培训、边实验”的原则,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学习和内化新课标、新教材、先进地区学校的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课改培训并写出心得体会,提出颇有见解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建议,确保课改工作的方向和措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此外,我市还积极组织骨干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每年均数十次组织各区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省、国家级等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做到不请假,不旷课,认真学习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与课改同成长,提高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能力。同时,把课改培训与骨干教师、新教师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剖析、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让更多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选拔推荐优秀教师到国内高等院校、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及时将崭新的理念带入校园。
亮点2:讲究教研质量,不断打造名师队伍
(1)把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坚持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加强课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课题选题做到“有学科特色,符合学校实际,能因地制宜,让学生广泛参与”,在不断深入研究和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有指导教师、有活动地点、有课程资源、有评价体系的校本课程。
(2)继续打造名师队伍。我市极为重视“名师工程”活动的学习、宣传与发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开展结对带教、拜师学艺和研修培训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过好教学理论关、教学艺术关、专题研究关,逐步把新手型教师打造成能手型教师,为名师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记者:在推动新课改的进程中,涌现出了哪些优秀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
任勇:我想用一组具体的数字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目前,我市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26人,参加全国培训的骨干教师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现全市体育教师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市级4个。有2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省、全国级别课改创新奖项。全市体育教师在省级以上各类业务竞赛中共获得100多次奖项。
(1)厦门市课改成绩在全国体育教学评优成绩突出。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我市共有17人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8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2人,在观摩展示活动中,参加现场授课的老师有洪明忠、李昂达、蔡鹏姿三位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四届的录像课评比中,我市获奖的人数最多、级别最高,在全国处于最好一类的成绩。
(2)科研论文成果丰硕。对所取得的课改成绩及工作经验,我市及时介绍、推广,并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等文章。几年来,全市共有80多篇论文在学科专业刊物发表。编写并出版了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厦门实验区《中学教学设计精选》一书;编写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案丛书》《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及Ⅸ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等,并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举行全市体育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并汇编成册。在全国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我市共上报论文26篇,其中,1篇论文获一等奖、4篇论文获二等奖、8篇获三等奖。
(3)课题研究成果喜人。由宋超美老师主持撰写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荣获厦门市专著评比一等奖;由宋超美老师主持撰写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荣获厦门市专著评比3.5万元资助费。
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把握精神、逐步推进、因地制宜、求实创新、创造条件、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打造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方式,让课改这一充满时代气息的改革在我市学校工作中扎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