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本文总结出一套“课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把一节课划分为前半节和后半节,前半节对应于经典翻转课堂的“课下自主学习”,后半节则是“课上巩固提高”,在一节课内实现课堂翻转,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课内翻转
一、实施“课内翻转”模式的前提是精心制作微课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信息技术课上使用的微课应符合以下特点。
1. “微”
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教师必须精心安排,否则就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一节课如果播放3个微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长就应控制在2~5分钟。
2. “精”
由于时间上的限制,所录制的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不要开场白和结束语,也不要任何多余的技巧。
3. “净”
课堂上使用的微视频必须去掉所有花哨的东西,除了教师的讲解和必要的系统提示,其他任何元素的出现都是对学生观看视频的干扰。
4. “响”
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时要注意对声音的调节。录出来的视频声音要洪亮清晰,音量可调范围大,以免影响学生的观看效果。
5. “广”
用录屏软件生成视频时,输出格式一定要支持尽可能多的播放器。如果用wmv格式存储,可能换台电脑就播放不出来。
二、“课内翻转”模式的形成
传统的翻转课堂模式,要求课上师生互动、学生内化知识,在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准备,但高中生在课下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因此,课下自学、课上交流的翻转模式已不可行,在两节课之间翻转,或两节课各拿出半节来翻转也不可行。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课时任务安排合理,前半节学生自学,后半节师生交流,在一节课内完成整个翻转学习过程。
三、信息技术课“课内翻转”的实践
1. 准备工作
(1)搜集练习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课堂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平庸的素材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一切就无从谈起。
在“word作品制作”教学中,先确定“小苹果”创作主题。教师从网上下载了《小苹果》的歌词和短文《苹果才是水果界的老大》,以及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的青苹果和红苹果图片,从视觉和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打包分发资料。上课前要将学生上课时可能用到的微课视频、素材、模板、范例等打包发送到学生机上,以免上课过程中手忙脚乱。
(3)优化分组方案。课上经常要求小组讨论、小组协作、小组评比,合理的分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前提。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最终采用“随机分组,组员固定”的办法。
2. 前半节学生自主学习
(1)观看视频。学生自主观看教师发送的微视频,将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在后续的讨论环节解决。每节课要看的视频一般不超过10分钟。
(2)完成仿制练习。利用教师发送的素材,重复一遍教师的演示操作,熟悉相应的操作。记不清的部分可通过回放学习。
(3)搜集、组织素材。自己在互联网上搜集素材,为独立创作做准备。
3. 后半节课堂交流
(1)交流互动。师生交流和组内交流是翻转课堂模式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就教学重难点和易错点预设一些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对其进行详细讲解。所有的问题都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决。
(2)独立创作。解决问题后,学生可以参考教师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利用自己搜集的素材独立创作作品。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独立创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完成知识的内化。
(3)组内协作。与独立创作同等重要的是小组协作与交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完成独立创作之后,组内讨论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相互比较、借鉴并完善自己的作品,用U盘或信箱保存自己作品。
(4)评价颁奖。所有组长组成评委会,集中评审各组推荐作品,优秀作品将获得课题组的奖励券。
四、“课内翻转”模式的成效
“课内翻转”模式在实验班实行一个学期,实验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大提升,信息素养明显提高。
以word模块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制作一个word作品,许多学生的作品完全超出教师的想象。学校利用这批作品组织了一次展览,结果好评如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课内翻转
一、实施“课内翻转”模式的前提是精心制作微课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信息技术课上使用的微课应符合以下特点。
1. “微”
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教师必须精心安排,否则就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一节课如果播放3个微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长就应控制在2~5分钟。
2. “精”
由于时间上的限制,所录制的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不要开场白和结束语,也不要任何多余的技巧。
3. “净”
课堂上使用的微视频必须去掉所有花哨的东西,除了教师的讲解和必要的系统提示,其他任何元素的出现都是对学生观看视频的干扰。
4. “响”
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时要注意对声音的调节。录出来的视频声音要洪亮清晰,音量可调范围大,以免影响学生的观看效果。
5. “广”
用录屏软件生成视频时,输出格式一定要支持尽可能多的播放器。如果用wmv格式存储,可能换台电脑就播放不出来。
二、“课内翻转”模式的形成
传统的翻转课堂模式,要求课上师生互动、学生内化知识,在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准备,但高中生在课下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因此,课下自学、课上交流的翻转模式已不可行,在两节课之间翻转,或两节课各拿出半节来翻转也不可行。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课时任务安排合理,前半节学生自学,后半节师生交流,在一节课内完成整个翻转学习过程。
三、信息技术课“课内翻转”的实践
1. 准备工作
(1)搜集练习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课堂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平庸的素材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一切就无从谈起。
在“word作品制作”教学中,先确定“小苹果”创作主题。教师从网上下载了《小苹果》的歌词和短文《苹果才是水果界的老大》,以及让人看了就想咬一口的青苹果和红苹果图片,从视觉和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打包分发资料。上课前要将学生上课时可能用到的微课视频、素材、模板、范例等打包发送到学生机上,以免上课过程中手忙脚乱。
(3)优化分组方案。课上经常要求小组讨论、小组协作、小组评比,合理的分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前提。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最终采用“随机分组,组员固定”的办法。
2. 前半节学生自主学习
(1)观看视频。学生自主观看教师发送的微视频,将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在后续的讨论环节解决。每节课要看的视频一般不超过10分钟。
(2)完成仿制练习。利用教师发送的素材,重复一遍教师的演示操作,熟悉相应的操作。记不清的部分可通过回放学习。
(3)搜集、组织素材。自己在互联网上搜集素材,为独立创作做准备。
3. 后半节课堂交流
(1)交流互动。师生交流和组内交流是翻转课堂模式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就教学重难点和易错点预设一些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对其进行详细讲解。所有的问题都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决。
(2)独立创作。解决问题后,学生可以参考教师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利用自己搜集的素材独立创作作品。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独立创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完成知识的内化。
(3)组内协作。与独立创作同等重要的是小组协作与交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完成独立创作之后,组内讨论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相互比较、借鉴并完善自己的作品,用U盘或信箱保存自己作品。
(4)评价颁奖。所有组长组成评委会,集中评审各组推荐作品,优秀作品将获得课题组的奖励券。
四、“课内翻转”模式的成效
“课内翻转”模式在实验班实行一个学期,实验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大提升,信息素养明显提高。
以word模块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制作一个word作品,许多学生的作品完全超出教师的想象。学校利用这批作品组织了一次展览,结果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