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路子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参与社会经济生产能力最为重要的途径。校企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职业教育育人目标能否实现。而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全面开展是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充分、深入参与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技术员和技术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一类教育培训和服务。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掌握从事某一个或某几个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实用性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单位,掌握着社会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接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单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为学校输入实际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可以反映社会对劳动力的最新要求,还能带来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这些对于增进职业学校学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行业企业社会生产部门的全面,深入参与,职业教育是不能迅速发展的,与社会生产实际也总是相脱节的。
二、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原因
当前,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校企合作。但是通过调查了解校企合作的双方的态度时,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校热衷于寻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而企业热情却不高。校企合作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首先,对于举办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技术员和技术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一类教育培训和服务。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了职业院校要树立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的原则。而学校多是希望通过“产学合作”在积累办学资金,提供设施设备,建设实训基地方面获得企业的支援,希望企业在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和毕业实习方面提供便利条件,而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考虑不足,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实际利益考虑不足。其次,学校方面实际并不尊重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学校仅把进行校企合作当作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一项为完成教育行政命令不得不做的工作,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来看待。将积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变为被动寻求企业作为毕业生实习单位,作为接收学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学校管理、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教育教学、监督评价等环节不太注重企业用人单位的参与,很少考虑他们的意见。再次,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多为国家举办,接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学校人事聘任和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不能保证在学校和企业间的人员交流、信息流通、产品开发、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顺利进行;
(二)企业方面
首先,在我国,传统上没有企业必须参与职业教育的认识;其次,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企业主要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产学合作并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反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参与产学合作的动力;再次,我国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和工艺水平较落后,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刻,新员工经过短暂的实地培训便可胜任,因而并不重视企业员工培训,亦不重视为公司培养和挑选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第四,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需加强,技术管理与转化机制不健全,企业并没有利用职业学校优秀的智力和硬件资源一起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强烈诉求;
三、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全面开展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在职业教育界和企业产业界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理念
首先,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育人活动,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育人活动。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取得企业的资助,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和选择适合需要的人才,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员工培训等。其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平等主体间的全面,全程的,深入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应遵循自愿平等,责任与权益统一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恪守共同约定。学校要尊重企业地位,尊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企业在专业设置,确定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等环节拥有批评建议的权利,拥有参与各教育环节的权利。
(二)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全面深入开展
要有效实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要着力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当前推进校企合作急需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与监督和评价机制:
1.动力机制
提升企业动力分为增强内部动力和提升外部吸引力两个方面。通过社会宣传教育,可以让企业认识到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企业内部动力。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包括学校的吸引力和现实的经济利益。学校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提升师资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是增强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国家和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2.监督和评价机制
对于校企合作活动的监督主要有法律监督,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监督,依此保障校企合作各方履行各自职责,达成校企合作项目预定的目标。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价有“软”的指标,包括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等;也有“硬”的指标,如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产学研结合形式的正确与否、效果好坏、效益高低等。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价要以行业组织和教育管理部门为主,客观评价产学合作的教育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5B).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8).
作者简介:杨科举(1986-),男,河南上蔡人,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充分、深入参与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技术员和技术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一类教育培训和服务。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掌握从事某一个或某几个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实用性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单位,掌握着社会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是接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单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为学校输入实际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可以反映社会对劳动力的最新要求,还能带来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这些对于增进职业学校学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行业企业社会生产部门的全面,深入参与,职业教育是不能迅速发展的,与社会生产实际也总是相脱节的。
二、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原因
当前,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校企合作。但是通过调查了解校企合作的双方的态度时,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校热衷于寻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而企业热情却不高。校企合作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首先,对于举办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劳动者,技术员和技术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一类教育培训和服务。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了职业院校要树立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的原则。而学校多是希望通过“产学合作”在积累办学资金,提供设施设备,建设实训基地方面获得企业的支援,希望企业在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和毕业实习方面提供便利条件,而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考虑不足,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实际利益考虑不足。其次,学校方面实际并不尊重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学校仅把进行校企合作当作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一项为完成教育行政命令不得不做的工作,而不是将它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来看待。将积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变为被动寻求企业作为毕业生实习单位,作为接收学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学校管理、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教育教学、监督评价等环节不太注重企业用人单位的参与,很少考虑他们的意见。再次,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多为国家举办,接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学校人事聘任和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不能保证在学校和企业间的人员交流、信息流通、产品开发、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顺利进行;
(二)企业方面
首先,在我国,传统上没有企业必须参与职业教育的认识;其次,作为一个营利性组织,企业主要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产学合作并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反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参与产学合作的动力;再次,我国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和工艺水平较落后,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深刻,新员工经过短暂的实地培训便可胜任,因而并不重视企业员工培训,亦不重视为公司培养和挑选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第四,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需加强,技术管理与转化机制不健全,企业并没有利用职业学校优秀的智力和硬件资源一起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强烈诉求;
三、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全面开展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在职业教育界和企业产业界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理念
首先,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育人活动,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育人活动。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取得企业的资助,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和选择适合需要的人才,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员工培训等。其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平等主体间的全面,全程的,深入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应遵循自愿平等,责任与权益统一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恪守共同约定。学校要尊重企业地位,尊重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企业在专业设置,确定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等环节拥有批评建议的权利,拥有参与各教育环节的权利。
(二)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全面深入开展
要有效实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要着力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当前推进校企合作急需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与监督和评价机制:
1.动力机制
提升企业动力分为增强内部动力和提升外部吸引力两个方面。通过社会宣传教育,可以让企业认识到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企业内部动力。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包括学校的吸引力和现实的经济利益。学校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提升师资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是增强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国家和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2.监督和评价机制
对于校企合作活动的监督主要有法律监督,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监督,依此保障校企合作各方履行各自职责,达成校企合作项目预定的目标。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价有“软”的指标,包括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等;也有“硬”的指标,如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产学研结合形式的正确与否、效果好坏、效益高低等。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价要以行业组织和教育管理部门为主,客观评价产学合作的教育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5B).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8).
作者简介:杨科举(1986-),男,河南上蔡人,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