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开展传统班级管理工作中受到学生抵制,班级的和谐氛围受到影响。为此,本文从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出发,对信息化班级管理进行分析,从而为信息化背景下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特别是提高中专阶段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  信息技术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3
  一、班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班级管理的一切任务和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又会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利用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以及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快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内化速度,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例如,在召开“成长与合作”主题班会之前,可以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让学生自测自评自己是否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2、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深入推进,信息资源的张力正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广度扩张。要利用中专学生兴趣爱好多样化的特点,规范手机端推送内容,合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在班级微信群,定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面的能力。可以结合中专阶段特有的专业问题,以实践案例为例,组织学生在群里头脑风暴或是进行逆向思维和重组思维等的训练。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库资料,对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性格等要素进行分类,将班级成员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来自学习成绩的不同层次,而且组别之间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分配项目任务时要由浅入深,既能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形成协作的氛围。这样就能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制作课外分组活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协作平台。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积极引导,切勿一蹴而就
  由于信息化的介入,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需要创新重建,而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形成一套全新的完善体系,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线下思维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手机和网络轻松的实现了线上交流,不知不觉中忽视线下交流,甚至于很多学生产生了线下交流恐惧症。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更加直观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大量汇集,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图片、影像,势必产生先入为主的潜意识,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感观体验,影响了学生在现实世界的交流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3、影响教师自身魅力的形成
  传统班级管理中,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往往拥有较强的掌控力和个人感召力。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班级管理进程的加快,一些年轻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了班级管理经验和教师个人魅力上的不足,虽然短期内班级管理效果相对不错,但是,过分依赖会影响教师魅力的形成。
  三、班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
  1、言传身教,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过程中端正规范自身的行为。好的班主任会以自己的德行为表率,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比如,班主任在课堂内外不能长时间盯看手机,或是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布置大量的作业等。在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生活行为方式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
  2、强化监管,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生活学习指导
  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班级管理的奖罚评判。   比如教室视频辅助监控系统、课外微信签到及打卡系统用于考勤管理等。运用这些信息化手段,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改掉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學习观。
  3、因人施教,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之间交流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交流,不限时间、地点。学生接受教师指导的机会增多、时间更自由、地点更广泛。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班级管理,要根据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系统,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因人施教,例如,积极外向的学生既要利用其性格优势带动班级学习氛围,又要注意改正可能带来的浮躁,性格稳重内向的学生既要鼓励其与同学多交流,又要肯定其细致努力。从而让班级管理更彻底、更有效。
  结    语
  信息化背景下,班级管理方式得到全面改进,新的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应用。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创新,为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开辟新的渠道。
  参考文献:
  [1]于芳,陈玉坤.论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44-45.
  [2]王艳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班级管理[J].职业,2016(24):64-65.
  [3]张芳荣.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6):60-61.
  [4]李然,李学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25-26.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教育家杜威有一个著名教育论点:“教育即生长,在生长之外別无目的。”我很认可这种观点。首先我认为孩子是自主生长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孩子天生爱学习。其二,孩子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建构过程,这种过程只能是孩子在经历同化与顺应的思维历程后独立来完成,外界的什么办法也取代不了。“师者”的作用就是营建好环境,消除坏环境。  关键词:教育即生长 学习 自主建构 创建环境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并转化后进班级,需要引起重视,这是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对当前后进班级的常见现状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了转化后进班级的几点实践方法。初中班主任管理方法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地把学生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芜湖市初高中学生之间校园霸凌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芜湖市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結果:校园霸凌发生的原因及方式多样,且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待霸凌态度积极。结论:发现芜湖市学校及家长等对校园欺凌事件关注度均较高,但并未很好的防止事件的发生,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仍待加强。  【关键词】芜湖市 青少年 校园霸凌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期刊
摘要:“体验式--探究式”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链接。教师要勇于放下权威的架子,主动地去构建、开发课程资源,学会合作与共享。  关键词:促进 激发 合作 辅导 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33  “体验式--探究式”阅读以“培养、发展西部复合型劳动人才”为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链接,突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8.5  今年是我来到卫校的第六个年头,也就意味着我已经工作整整五年了。由一名卫校新人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从一名教学新手努力走向教学能手。然而成长的道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合格的人民教师也当之不易。五年的从教时间对于老教师而言并不长,但相较于我的年龄也并不短暂,这五年我一共任教了三个专业,两门课程,约1700节课,从护理专业到影像专业再到康复专业,我可能是覆盖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
期刊
摘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大学生群体更是成为创新创业主要受众,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不仅迎来更多机遇,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所以,高校及社会各界如何帮助大学生认清和理解创业行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展开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成长会受到来自于其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在上学期间,与教师的相处时间相对较长,教师的行为习惯会被学生模仿,因此现代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给其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师的师德属于职业道德,也可被看做是教师公德,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积极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本文探讨教师的师德给小学生的成长带去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师德 小学生成长 影响  中
期刊
摘要: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甚至是大学,都有体育课程,设立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健学生的体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的体育课程也开始了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对差异性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给出了一些进行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差异性教学 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虽然体育在初中课程
期刊
摘要:在当前“终身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应当依据国内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弊端,参考并借鉴教育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体现教师“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系统建立契合国内教育发展特点的地方教师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加快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以此提高我地方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探讨学习型社会视域下我国地方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目前国内地方
期刊
[摘要] 师爱的本质是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灵魂与重要内涵,在育人实践过程中体现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积极情感与能力。作为教师所特有的专业情感,教师在通过实践师爱职业性、科学性、无条件性和互惠性特点来实现既有育人功能外,还应通过留心践行师爱注意点、培养与表达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师爱艺术以提升师爱育人价值。  [关键词] 师爱 育人实践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5  师爱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