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芜湖市 青少年 校园霸凌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368103)
中图分类号:G633.26
校园霸凌在我国发生十分广泛,易发人群多为初高中学生,且频率较高。而在目前的学校教学中,多重视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多有疏忽。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场所,通过调查了解芜湖市青少年校园霸凌情况,对于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真实的反映芜湖市中小学校园霸凌的现象,以及人们对此的看法,探究对施暴人的心理疏导及家庭、校园、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1 调查过程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初高中进行调查
1.2 调查人员 指导老师1名,2015级学生3名。
1.3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青少年的性别、学习情况、欺凌现象的遭遇情况(包括自身遭受过欺凌),及对于欺凌的应对和看法等问题进行展开。
1.4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共派发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7份。
1.5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IBM 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向方差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校园欺凌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别
在回答“你的身边是否发生过校园欺凌”时,有52.73%的男生选择发生过,
高于女生的44.53%。而选择“经常发生”的人中, 男生比例为3.64%,女生为3.13%。在“你认为涉及校园欺凌的只是男生吗”的回答中,男生居多占77.41%。由此可见男生相较于女生更易发生欺凌现象。
2.2 校园欺凌发生的形式更易造成精神上的影响
在“遭受的校园欺凌类型”回答中除53.97%未遭遇过之外,有23.85%的人被同学戏弄或嘲笑,15.48%的人有东西被别人故意损害的经历,有11.72%的人受到排挤或被孤立,被人抢劫或勒索财物和被人打的选项分别占4.6%、8.79%。数据表明芜湖市青少年校园欺凌的行为较少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青少年的身心均为完全成熟,遭受嘲弄和孤立极易对其精神上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2.3 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多样
在受到欺凌的原因中,有23.01%的人被无缘无故欺负,14.64%的人选择“欺凌者看其不顺眼”,言语冲突和关系不合则分别占18.83%、11.3%。选择其他原因的人则有33.89%。欺凌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青少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而造成情绪上的激动有关。
2.4 芜湖市青少年对校园欺凌的态度较积极
回答“如果你遇到正在发生的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时,有56.07%的人选择立即告诉老师和保安,有29.71%的人选择上前制止。在回答“当你自已遇到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时,有75.31%的人选择告诉老师家长或报警。在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中,有66.11%的人对其深恶痛绝。从各个方面可看出青少年对校园欺凌的容忍度均较低。
2.5 学校及家长等各方面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均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中有31.8%的人对校园欺凌经常关注,28.03%的人偶尔叮嘱,有30.13%的人表示对其深恶痛绝。有69.46%的老师会经常关注是否有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学校如何解决已发生的欺凌事件”问题中,有78.24%的学生认为学校合理的解决了问题。由此可见学校等各方面均很关注欺凌的发生,而且可以合理的解决已发生的问题。但欺凌事件既然已经发生,即使可以及时合理的解决,其仍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及家长不仅应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还应防患于未然!
3 讨论
青少年所处时期与霸凌发生的关系:青少年时期正是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且在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处理事情上面常常有些不合理,经常会因为一些细微的小事而产生矛盾。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问题,容易冲动行事,经常会因此欺凌弱小。
4 建议
4.1 政府
目前,我国对校园欺凌的治理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没有对校园欺凌的规范界定,惩治校园欺凌的措施乏力,缺乏一部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律法规。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治理校园欺凌,坚持预防与惩治相结合,重在预防;遵循"严而不厉、宽而不纵"的惩治原则;注重利用复合方式化解校园欺凌。在具体治理举措上,应当制定反校园欺凌法律,加强校规校纪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针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惩戒机制[1]。
我国应在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校园周边的安保工作,让被欺凌者能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4.2 学校
校园欺凌事件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时间上多发生在课间、放学后;空间上多发生在偏僻角落。对此应当组织专人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管理、教导学生远离偏僻的场所、加强对学生的法治与规则意识教育、规范学生之间的关系、普及摄像监控和报警设备,对发生校园欺凌的特定情境进行管控和治理,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2]。
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应该重视,把法制教育作为建校园的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其次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教育,加强学校道德培养。可通过加强班规建设、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法律意识和团结。一步步消除欺凌产生根源。
4.3 老师
因为青少年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学校的规范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最好能采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对学生现身说法,这样能对学生产生很好的引导作用,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教师自身也应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做事之前冷静思考,不能鲁莽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寅,姜远亮.校园欺凌的涵义及防治的法治化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7(05):11-19.
[2]王东海.我国校园欺凌的情境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2):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