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在带班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优美的教室环境能陶冶师生的情操,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形象的重要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室的绿化。在教室摆放一些盆景,让教室充满绿色,以平添生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教室的美化。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作为敦促自己进步的动力。教室黑板的上方可张贴班训和班徽,教室后墙上方可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参加竞赛、评比获得的各种奖状。教室两侧可悬挂名言警句和美术作品,可以由学生自己书写和绘制。精心设计板报,板报的布局设计应鲜明、多样,教育主题应明确体现阶段性。还可以设立一个“报刊角”,让学生和书交朋友。如此,学生会感到周围的墙壁似乎都在说话,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年常规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在如此制约手段的作用下,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制定的实施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充分发扬民主。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定。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制定了班规,就一定依章办事,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集体活动能给每个同学施展才能的机会,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集体活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活动的组织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做好活动的动员工作。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要让学生知道班级活动关系到班级的荣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2.做好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部分有特长的同学与班级全体同学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既要充分发挥特长生的优势,又要引导他们在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面前要以集体荣誉为重,让有特长的同学在活动中扮演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可以让他们引导全班同学开展活动。
3.坚持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既不能置之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在活动中有能力、有用处、有价值,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为此,在班级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将“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真正形成推动班级工作的合力,产生班级工作前进的共振力。
4.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不论内容多么好,都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置活动的内容于不顾,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特,就可能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
5.活动结束及时反馈。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要对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肯定同学们做得好的和取得进步的地方,同时指出不足,提出下次的期望。这样,每每活动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就会产生很大的飞跃。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良好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功能。优美的教室环境能陶冶师生的情操,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形象的重要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室的绿化。在教室摆放一些盆景,让教室充满绿色,以平添生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教室的美化。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作为敦促自己进步的动力。教室黑板的上方可张贴班训和班徽,教室后墙上方可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参加竞赛、评比获得的各种奖状。教室两侧可悬挂名言警句和美术作品,可以由学生自己书写和绘制。精心设计板报,板报的布局设计应鲜明、多样,教育主题应明确体现阶段性。还可以设立一个“报刊角”,让学生和书交朋友。如此,学生会感到周围的墙壁似乎都在说话,可以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年常规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在如此制约手段的作用下,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制定的实施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充分发扬民主。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定。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制定了班规,就一定依章办事,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集体活动能给每个同学施展才能的机会,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集体活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活动的组织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做好活动的动员工作。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要让学生知道班级活动关系到班级的荣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2.做好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部分有特长的同学与班级全体同学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既要充分发挥特长生的优势,又要引导他们在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面前要以集体荣誉为重,让有特长的同学在活动中扮演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可以让他们引导全班同学开展活动。
3.坚持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既不能置之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在活动中有能力、有用处、有价值,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为此,在班级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将“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真正形成推动班级工作的合力,产生班级工作前进的共振力。
4.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不论内容多么好,都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置活动的内容于不顾,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特,就可能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
5.活动结束及时反馈。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要对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肯定同学们做得好的和取得进步的地方,同时指出不足,提出下次的期望。这样,每每活动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就会产生很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