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生活性上好品德课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en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促进儿童道德认识的内化与升华。为了让每个儿童都能愉快、自信、健康地成长,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好三个环节:做到课前有了解,课中有感悟,课后有延伸,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洋溢创造精神,焕发生命活力。
  一、课前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体验
  一节成功的品德课,课前准备必不可少。课前准备越充分,课上学生的感受才会越深刻。这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目标得以达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围绕教学内容,课前不仅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学生也要做好课前准备。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走访调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等,这样不但能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积累直观的感性材料,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容易地感悟、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二、课中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真情
  1.创设情境激真情。创设具体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经,也是课堂教学实施主体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展教材的情境因素,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的、亲切的、喜爱的学习氛围,这样使原来那种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变成一种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一般可以采用讲故事、听歌曲、看录像、游戏、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
  2.体验生活悟真情。品德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具体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会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生活与教材融为一体,有利于道德知识的内化。
  3.寻找契机燃真情。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动人的乐章。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活动中随机的、生成的、偶发的事件作为契机,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真情。
  4.有效评价促真情。恰如其分的评价能为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鲜血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指正、辩驳,进而达成协议并形成共识。应该说课堂的情景性评价为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机会,课堂上呈现的不同言论,尽管有的是错误的或好似不全面的,但都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教师进行即时性评价就能达到为他们拨开云雾、识别真伪、提高辨别能力,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因而,在课堂上要弄清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肯定,放大“亮点”;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培植“生成点”;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点”。从而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最大限度地达到课堂的和谐。
  三、课后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让学生践行升华
  1.向校内横向延伸。一是与各科教学相结合,将品德教育有机渗透;二是与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开展各种活动,扩大参与的范围,更好地深化和落实品德课教学内容。这样有了复习巩固的过程,特别是有了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必然能避免以往那种空洞说教产生的有德无行的弊端,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如品德课中学了《爱护班集体》、《我们的学校》等内容后,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花坛、图书馆轮流打扫卫生,整理班级图书角、擦洗桌椅等。
  2.向校外纵向延伸。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结合品德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如一年级小学生在学了《今天我当家》后,可请家长放“权”给孩子当一天家,并在家辅助孩子自己做好家事,记录下自己的孩子哪些事情是他们自己做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形式化,真正落实到位。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是个广阔的天地,有各种范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社会、劳动、文娱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广泛性、多样性、自主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把道德知识应用于实践,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品德教育的目的,不光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生对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消化吸收最为理想的结果是能外化为他们的道德行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达到这种理想结果的方式之一。如学生学习了《做聪明的购物者》这一单元后,初步了解了各种市场的特点,懂得了选购商品的基础知识,就可让学生独立去购买简单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在购物的实践中,他们会积极延伸课内学到的知识,加深课堂上的道德认识,从而大大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电机与电力拖动》是工业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研究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基础理论的学科,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应用课,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多、对实践要求高,学生较难掌握。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存在课堂学时利用率较低、方法单一等不足。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有益的补充。下面我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谈点个人的体会
期刊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中,这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今,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以下的恶性循环教学链:课堂效率低——学生不能当堂消化——课后忙于补课——批改作业费时——不能认真备课——课堂效率低。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呢?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每节课
期刊
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将成为中学生物教学的一种趋势。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应用呢?就笔者教学实践表明,应着重从“备教、备学、备演”三方面入手。  一、备教,即制作符合教学实际的课件  首先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件。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堂课讲授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妥善处理好多媒体
期刊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学生的层面体察语文,语文是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提高抗挫能力的关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抗挫折能力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呢?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  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抗挫折资源为学校抗挫折教育服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抗挫折教育渗透。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陶渊明的《归园田
期刊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加,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本着“德育为主,五育并举”的原则,撤底改变重智轻德的做法,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从学生的生活抓起,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抓起,将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将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应突出一个“爱”字。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以人为本,把爱心像阳光
期刊
在一个班集体里,如果把学生们比作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那迟升的朝阳。作为班级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并注重方法,谆谆诱导,耐心等待这些朝阳升起,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阳光、快乐地成长,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热爱学生,是实施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有的老师不能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偏爱优生,对各方面扯班级后
期刊
学校德育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未搞清楚德育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前,片面地、肤浅地强调德育的价值,往往会导致实践中的急功近利,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德育的价值取向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一、德育是追求“成人”,还是“成事”?  “成人”与“成事”自然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成人”离不开“成事”,一件件事的完成塑造着、成就着一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习惯。但是,在德育中,是
期刊
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迷惘、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班主任教师再不能指望通过强迫力进入这个世界。而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步。在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工作艺术是“敲门的艺术”,这一艺术成为了班主任必须
期刊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一、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班主任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
期刊
一、当前校外教育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校外教育高度重视,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不少县市建立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还配发了相应的设施设备,使不少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了校外教育的优质资源。从总体看,当前校外教育发展空间日益扩大。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界和社会上普遍对校外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投入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缺失,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认识定位上存在偏差。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