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的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真谛之一。”当代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
学生在情绪、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对书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在阅读课上,我发现有的孩子一拿起书,就能专注地阅读,有的孩子虽然也捧起书本,装模作样地在看书,但是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心思游离于书本之外,东张西望,大半天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如何焕发学生源自内心深处对书的热爱呢?看着讲台上一摞摞新到的报刊,我有了主意——
妙招一:领到杂志捂捂再发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的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看到阅读资料的第一个信息时,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自然,学生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
每学期,学生都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班上也委派了小小报刊员负责领取发放。每当报刊员从传达室捧来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报刊杂志时,孩子们都充满了期待。少儿刊物的封面色彩丰富,图案精美,极具视觉冲击力,怎能不勾起孩子肚子里天生的馋虫?而且,越是别人的东西常常越觉得艳羡。我请报刊员将领来的报刊分门别类整理好,整齐地堆放在教室前面的书橱里。这下可好,一下课,就有好奇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翻看着,这种围在书橱旁津津有味地阅读应该是最美的享受吧。要不,孩子们怎么会一有空就挤过来翻看!孩子们的脸上怎么会露出陶醉忘我的神情?这种阅读的期待一定会化为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有的孩子还悄悄发布着“偷看”来的新闻:“××书上的那个故事真有趣!”这不,等不及的孩子跑到我身边,责怪似地问我:“老师,那杂志什么时候发呀?”强烈的阅读期待就像炉子上的火把阅读的欲望烘得暖暖的。
妙招二:挑选一篇大声朗读
叶老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主体”——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对话,达成情感的契合。
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要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文章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学生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书籍的阅读,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
每一期杂志领到后,我都要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精心挑选一篇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大家。在晨会上,请一位大家公认朗读最出色的孩子大声朗读给大家听,并且就这篇文章和孩子们进行听后交流,比如:请说出刚才朗读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最精彩?然后告诉大家,刚才朗读的这篇文章就在××书上,再把这本书发给孩子。孩子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找刚才听到的这篇文章,迫不及待地看这篇文章。如果说刚才的倾听主要用的是耳朵的话,现在最迫不及待的就是心与心的会晤了。
妙招三:益智游戏阅读闯关
在孩子们订阅的杂志中,有不少益智类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是充满天性的喜爱的。尤其是具有挑战性的闯关游戏,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征服期待心理,他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努力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感;对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极大的强化,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活动课上,我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孩子,和大家一起去闯关。还记得那次“智救虎宝宝”。第一关,“看数字猜成语”,顺利通过。第二关,“读诗句,改错字,猜成语”,全班同学齐心协力,也顺利通过。到了第三关,“一字之谜”,我们都为难了。大家绞尽脑汁,仍是一头雾水。学生猜出“牛过独木桥”是“生”字,挺有道理的,但是另两个字却怎么也想不出。“先把这个问题留在这儿吧,大家再想想,回去后也可以问问家长。谁有答案了就告诉大家。”我给孩子们留了疑问。第二天,亮亮刚踏进教室就嚷嚷着跑来告诉我答案,原来他上网搜索到了。还有孩子查找了《唐诗鉴赏辞典》。最终,我们终于顺利“营救”出了虎宝宝。大家开开心心地玩了,轻轻松松学了,快快乐乐读了。大家会意地笑了,好有成就感!
生命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就是生成性的,需要一把“活火”使之不断燃烧,使之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拓展。这把“活火”就是“阅读”。生命是从阅读开始的。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
书,才是真正打开世界的一个通道。书,只有和人的眼睛、和人的心灵接触的时候,它才变成了书。愿我们把学生领进书籍的殿堂,任由纯真的心灵自在地漫游吧!
学生在情绪、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对书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在阅读课上,我发现有的孩子一拿起书,就能专注地阅读,有的孩子虽然也捧起书本,装模作样地在看书,但是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心思游离于书本之外,东张西望,大半天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如何焕发学生源自内心深处对书的热爱呢?看着讲台上一摞摞新到的报刊,我有了主意——
妙招一:领到杂志捂捂再发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的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看到阅读资料的第一个信息时,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自然,学生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
每学期,学生都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班上也委派了小小报刊员负责领取发放。每当报刊员从传达室捧来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报刊杂志时,孩子们都充满了期待。少儿刊物的封面色彩丰富,图案精美,极具视觉冲击力,怎能不勾起孩子肚子里天生的馋虫?而且,越是别人的东西常常越觉得艳羡。我请报刊员将领来的报刊分门别类整理好,整齐地堆放在教室前面的书橱里。这下可好,一下课,就有好奇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翻看着,这种围在书橱旁津津有味地阅读应该是最美的享受吧。要不,孩子们怎么会一有空就挤过来翻看!孩子们的脸上怎么会露出陶醉忘我的神情?这种阅读的期待一定会化为阅读的兴趣和动力。有的孩子还悄悄发布着“偷看”来的新闻:“××书上的那个故事真有趣!”这不,等不及的孩子跑到我身边,责怪似地问我:“老师,那杂志什么时候发呀?”强烈的阅读期待就像炉子上的火把阅读的欲望烘得暖暖的。
妙招二:挑选一篇大声朗读
叶老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主体”——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对话,达成情感的契合。
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要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文章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学生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书籍的阅读,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
每一期杂志领到后,我都要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精心挑选一篇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大家。在晨会上,请一位大家公认朗读最出色的孩子大声朗读给大家听,并且就这篇文章和孩子们进行听后交流,比如:请说出刚才朗读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最精彩?然后告诉大家,刚才朗读的这篇文章就在××书上,再把这本书发给孩子。孩子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找刚才听到的这篇文章,迫不及待地看这篇文章。如果说刚才的倾听主要用的是耳朵的话,现在最迫不及待的就是心与心的会晤了。
妙招三:益智游戏阅读闯关
在孩子们订阅的杂志中,有不少益智类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是充满天性的喜爱的。尤其是具有挑战性的闯关游戏,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征服期待心理,他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过努力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感;对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极大的强化,对他们的学习信心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活动课上,我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孩子,和大家一起去闯关。还记得那次“智救虎宝宝”。第一关,“看数字猜成语”,顺利通过。第二关,“读诗句,改错字,猜成语”,全班同学齐心协力,也顺利通过。到了第三关,“一字之谜”,我们都为难了。大家绞尽脑汁,仍是一头雾水。学生猜出“牛过独木桥”是“生”字,挺有道理的,但是另两个字却怎么也想不出。“先把这个问题留在这儿吧,大家再想想,回去后也可以问问家长。谁有答案了就告诉大家。”我给孩子们留了疑问。第二天,亮亮刚踏进教室就嚷嚷着跑来告诉我答案,原来他上网搜索到了。还有孩子查找了《唐诗鉴赏辞典》。最终,我们终于顺利“营救”出了虎宝宝。大家开开心心地玩了,轻轻松松学了,快快乐乐读了。大家会意地笑了,好有成就感!
生命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就是生成性的,需要一把“活火”使之不断燃烧,使之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拓展。这把“活火”就是“阅读”。生命是从阅读开始的。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
书,才是真正打开世界的一个通道。书,只有和人的眼睛、和人的心灵接触的时候,它才变成了书。愿我们把学生领进书籍的殿堂,任由纯真的心灵自在地漫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