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Lakoff提出的“体验性假说”为基础来探讨“爱”的各种隐喻模式。本文通过对汉语中 “爱情”的各种隐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汉语的现实生活中“爱”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且还是具体的事物和过程。该研究从汉语语料跨文化的角度支持和验证了“体验性假说”。
[关键词]概念隐喻爱体验性假说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体验性假说”最早是由Lakoff和Johnson(1980;1993)提出来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概念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这种映射是人通过体自身对外界的体验实现的。在国外,很多有很多相关的实证研究来检验“体验性假说”,并且在该理论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近Lakoff&Johnson (1999)还把“体验性假说”的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神经学的领域。概念隐喻尤其强调人的身体和周围的事物以及人的经验在形成概念中的作用,由于“体验性假说”是一个实证性的研究,需要大量跨语言和跨文化方面的实证研究加以证实。在国内,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体验性假说”进行的研究虽然还没有大规模地进行,却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兴趣,如李福印(2005)对“思想”的体验性的实证性研究等。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文化和语料对“体验性假说”进行验证)。
ZáltanKǒvecses(2000)在其《隐喻与情感》一书中对英语中有关“爱情”的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英语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关于“爱情”的概念隐喻(Kǒvecses2000:26),如下:爱是营养物, 爱是旅程,爱是火等近二十种隐喻表达。英语中存在如此多表示“爱情”的隐喻,根据Lakoff“体验性假说”,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根植于日常的身体及物质经验,不同民族的人体和部分物质经验是相同的,因此也应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那么,汉语中是否也存在和英语相同的关于“爱情”的隐喻表达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汉语中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跨文化角度来验证“体验性假说”。
二、汉语中的“爱情”隐喻
(一)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本文通过对“爱情”的理解进行调查 ,来研究“爱情”在汉语的具体使用中的隐喻模式,试图回答“爱情”在汉语具体使用中的隐喻模式是什么和在汉语和英语“爱情”是否享有相同的隐喻模式。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回答来了解“体验性假说”在汉语中的体现。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是某高校2004级34名本科生,受试内容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具体要求如下:你对爱的理解是什么?尽量详尽地描述一件和爱有关的事情或感受(要求:1.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亲身感受或切身体会。2.用汉语写,800字左右。)。在收集上来的34篇文章中,有四篇内容与要求不符,没有作为调查材料。因此实际参与调查的受试是30人。
(二) 语料分析
对文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所有含“爱”的词组和句子共155条,然后按照Lakoff等提出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归类,结果发现在汉语中“爱情”的表达的隐喻模式有:“爱是物体”“爱是生命体”,“爱是液体”,“爱是力量”,“爱是感觉”,“爱是气体”,“爱是味觉”,“爱是旅程”,“爱是金钱”,“爱是花朵”等。具体的情况如表一所示:
(由于所搜集到的155个关于“爱情”隐喻的词组和句子中又一些很零散,难以归类,因此这里只列举出了127条在汉语中比较典型的和有代表意义的隐喻模式。为便于理解,每一种模式后面都附有例句。)
(三)英汉中相同的“爱情”隐喻表达
从ZáltanKǒvecses (2000)对英语中“爱”的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共同的隐喻有:爱是液体,爱是力量,爱是旅程,爱是财富,爱是战争,爱是束缚等。另外在汉语的表达中也常常会看到“爱是营养物的表达”,如:她在爱情的滋润下越来越漂亮了。这与英语中LOVE IS A NUTRIENT的隐喻表达不谋而合。汉语中还有用疾病和精神失常来表达爱的说法,如:他患了单相思的心病。他们爱的发狂,等等。这也与英语中的LOVE IS DISEASE 和LOVE IS INSANITY 一致。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确实存在一些相似的“爱情”隐喻模式。
三、“爱情”隐喻表达产生的原因
根据Lakoff(Lakoff1993)的观点,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根植于日常的身体及物质经验,不同民族的人体和部分物质经验是相同的,因此也应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正是由于有相同的身体和相似的物理体验,因此在英语和汉语的语言中都存一些相同的隐喻概念,如LOVE IS HEART,LOVE IS JOURNEY, LOVE IS PLANT, LOVE IS FLUID IN THE CONTAINER.等。认知语言学认为这些概念隐喻的产生源于人们得日常生活经验。以爱情是旅程(LOVE IS JOURNEY)为例,旅程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要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还有一定的目标,在旅程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阻力。与之对应的爱情也要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爱情也有一定的目标—婚姻,爱情要靠爱得关系来维系,在相爱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这种对应为我们提供了爱是旅程(LOVE IS JOURNEY)这一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该隐喻中的始源域是空间(Space),目标域是爱情(Love),相爱的两个人是旅行者,爱的关系是交通工具,两个爱人在同一个交通工具上,有相同的目的地,即有共同的生活目标,相爱过程中的问题就是旅程中的阻碍。
但是,英语和汉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表达模式。如汉语中多用具体的物体来形容爱情,用责任和味觉来形容爱情也是汉语中特有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这与英汉语中爱情隐喻的来源域有关。根据张辉(2000)中对汉语中爱的情感表达的来源域的表述,认为汉语用的来源域有两个,其一是热和心跳的加快,其二是甜蜜;英语用的来源域有三,其一,自然力量和身体力量,二是上司,三是运动和游戏。正是由于来源域的不同致使英汉中爱情隐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
四、结论
共同的身体和生活体验是形成英汉中有共同的隐喻模式的基础。但文化模式的差异又导致两种语言在有相似的隐喻模式的基础上,具体的表述又有一定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隐喻模式之下,具体的隐喻表达又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汉英语言对“爱情”的隐喻模式上是一致的,但具体的表述又有一定的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对隐喻的理解的影响导致英汉爱情隐喻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又受历史,地域,生活方式和宗教等方面差异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饮食以米面为主,贫贱夫妻一般以“糟糠之妻”来形容。在西方面包和奶酪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贫贱夫妻则是“面包和奶酪婚姻”(bread-and-cheese marriage)。中国受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比较深,“阴阳说”也普遍为人所接受,就产生了女人是水,是月亮的隐喻。正因为此,爱情也常被喻为爱的标志和象征,也常用“花前月下”来形容爱情的甜蜜。而英语中则用太阳和火来表示爱情。英语中爱情是契约和爱情是经济交换的隐喻也是与其特定的文化有关的,在资本主义文明中经济利益高于一切,自然会产生诸如此类的隐喻。
[参考文献]
[1]Johnson,M.1987.The Body in the Min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akoff,G..1987.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Lakoff,G..&Turner,M..1989.More Than Cool Reason.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Lakoff,G.(1993),“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In:Metaphor and Thought.(A.Ortony,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Zoltan Kovecses.1999.Metaphor and Emo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李福印,2005.思想的形状:关于“体验性”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44-49.
[8]蓝纯.2005.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张辉.2000,汉英情感概念形成与表达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5):39-45.
[10]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概念隐喻爱体验性假说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体验性假说”最早是由Lakoff和Johnson(1980;1993)提出来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概念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这种映射是人通过体自身对外界的体验实现的。在国外,很多有很多相关的实证研究来检验“体验性假说”,并且在该理论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近Lakoff&Johnson (1999)还把“体验性假说”的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神经学的领域。概念隐喻尤其强调人的身体和周围的事物以及人的经验在形成概念中的作用,由于“体验性假说”是一个实证性的研究,需要大量跨语言和跨文化方面的实证研究加以证实。在国内,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对“体验性假说”进行的研究虽然还没有大规模地进行,却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兴趣,如李福印(2005)对“思想”的体验性的实证性研究等。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文化和语料对“体验性假说”进行验证)。
ZáltanKǒvecses(2000)在其《隐喻与情感》一书中对英语中有关“爱情”的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英语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关于“爱情”的概念隐喻(Kǒvecses2000:26),如下:爱是营养物, 爱是旅程,爱是火等近二十种隐喻表达。英语中存在如此多表示“爱情”的隐喻,根据Lakoff“体验性假说”,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根植于日常的身体及物质经验,不同民族的人体和部分物质经验是相同的,因此也应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那么,汉语中是否也存在和英语相同的关于“爱情”的隐喻表达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汉语中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跨文化角度来验证“体验性假说”。
二、汉语中的“爱情”隐喻
(一)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本文通过对“爱情”的理解进行调查 ,来研究“爱情”在汉语的具体使用中的隐喻模式,试图回答“爱情”在汉语具体使用中的隐喻模式是什么和在汉语和英语“爱情”是否享有相同的隐喻模式。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回答来了解“体验性假说”在汉语中的体现。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是某高校2004级34名本科生,受试内容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具体要求如下:你对爱的理解是什么?尽量详尽地描述一件和爱有关的事情或感受(要求:1.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亲身感受或切身体会。2.用汉语写,800字左右。)。在收集上来的34篇文章中,有四篇内容与要求不符,没有作为调查材料。因此实际参与调查的受试是30人。
(二) 语料分析
对文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所有含“爱”的词组和句子共155条,然后按照Lakoff等提出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归类,结果发现在汉语中“爱情”的表达的隐喻模式有:“爱是物体”“爱是生命体”,“爱是液体”,“爱是力量”,“爱是感觉”,“爱是气体”,“爱是味觉”,“爱是旅程”,“爱是金钱”,“爱是花朵”等。具体的情况如表一所示:
(由于所搜集到的155个关于“爱情”隐喻的词组和句子中又一些很零散,难以归类,因此这里只列举出了127条在汉语中比较典型的和有代表意义的隐喻模式。为便于理解,每一种模式后面都附有例句。)
(三)英汉中相同的“爱情”隐喻表达
从ZáltanKǒvecses (2000)对英语中“爱”的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共同的隐喻有:爱是液体,爱是力量,爱是旅程,爱是财富,爱是战争,爱是束缚等。另外在汉语的表达中也常常会看到“爱是营养物的表达”,如:她在爱情的滋润下越来越漂亮了。这与英语中LOVE IS A NUTRIENT的隐喻表达不谋而合。汉语中还有用疾病和精神失常来表达爱的说法,如:他患了单相思的心病。他们爱的发狂,等等。这也与英语中的LOVE IS DISEASE 和LOVE IS INSANITY 一致。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确实存在一些相似的“爱情”隐喻模式。
三、“爱情”隐喻表达产生的原因
根据Lakoff(Lakoff1993)的观点,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根植于日常的身体及物质经验,不同民族的人体和部分物质经验是相同的,因此也应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正是由于有相同的身体和相似的物理体验,因此在英语和汉语的语言中都存一些相同的隐喻概念,如LOVE IS HEART,LOVE IS JOURNEY, LOVE IS PLANT, LOVE IS FLUID IN THE CONTAINER.等。认知语言学认为这些概念隐喻的产生源于人们得日常生活经验。以爱情是旅程(LOVE IS JOURNEY)为例,旅程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要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还有一定的目标,在旅程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阻力。与之对应的爱情也要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爱情也有一定的目标—婚姻,爱情要靠爱得关系来维系,在相爱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这种对应为我们提供了爱是旅程(LOVE IS JOURNEY)这一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该隐喻中的始源域是空间(Space),目标域是爱情(Love),相爱的两个人是旅行者,爱的关系是交通工具,两个爱人在同一个交通工具上,有相同的目的地,即有共同的生活目标,相爱过程中的问题就是旅程中的阻碍。
但是,英语和汉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表达模式。如汉语中多用具体的物体来形容爱情,用责任和味觉来形容爱情也是汉语中特有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这与英汉语中爱情隐喻的来源域有关。根据张辉(2000)中对汉语中爱的情感表达的来源域的表述,认为汉语用的来源域有两个,其一是热和心跳的加快,其二是甜蜜;英语用的来源域有三,其一,自然力量和身体力量,二是上司,三是运动和游戏。正是由于来源域的不同致使英汉中爱情隐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
四、结论
共同的身体和生活体验是形成英汉中有共同的隐喻模式的基础。但文化模式的差异又导致两种语言在有相似的隐喻模式的基础上,具体的表述又有一定的差异。即使在相同的隐喻模式之下,具体的隐喻表达又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汉英语言对“爱情”的隐喻模式上是一致的,但具体的表述又有一定的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对隐喻的理解的影响导致英汉爱情隐喻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又受历史,地域,生活方式和宗教等方面差异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饮食以米面为主,贫贱夫妻一般以“糟糠之妻”来形容。在西方面包和奶酪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贫贱夫妻则是“面包和奶酪婚姻”(bread-and-cheese marriage)。中国受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比较深,“阴阳说”也普遍为人所接受,就产生了女人是水,是月亮的隐喻。正因为此,爱情也常被喻为爱的标志和象征,也常用“花前月下”来形容爱情的甜蜜。而英语中则用太阳和火来表示爱情。英语中爱情是契约和爱情是经济交换的隐喻也是与其特定的文化有关的,在资本主义文明中经济利益高于一切,自然会产生诸如此类的隐喻。
[参考文献]
[1]Johnson,M.1987.The Body in the Min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akoff,G..1987.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Lakoff,G..&Turner,M..1989.More Than Cool Reason.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Lakoff,G.(1993),“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In:Metaphor and Thought.(A.Ortony,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Zoltan Kovecses.1999.Metaphor and Emo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李福印,2005.思想的形状:关于“体验性”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44-49.
[8]蓝纯.2005.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张辉.2000,汉英情感概念形成与表达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5):39-45.
[10]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