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明天生产力的水平如何,就看今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如何.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习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和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美和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学生,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提倡驳问,能培养学生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敢说敢想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疑,敢问,敢驳,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当然,学生质疑驳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这要靠教师的多方指导,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允许学生大胆假设,不强求统一结论,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对教师或课本中的看法有异议的可大胆提出质疑.一旦学生能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标新立异”的见解,那么学生的质疑驳问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三、允许学生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越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越是具有独特的个性表现方式,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附众议,而是常常违反惯例,提出自己的见解.创造性思维正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创造的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中学生学习数学,教师应让他们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让学生有挫折体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创造活动需要借助决心和毅力.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在讲到自己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国内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虽然智力不错,但学习成绩与其智能发展水平并非一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独生子女缺乏意志,特别是缺乏自制性和坚持性,由此导致他们容易在具体事情处理上表现为决心很大,信誓旦旦,行动上却又迟疑不决,虎头蛇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从小至大,让学生感受到挫折,使学生尝到越过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不畏困难、遇难而上、不退反进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想方设法地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情境教学的意义和特征,介绍了目前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04  教学情境的高效创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语文课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
摘要:数形结合的思想已渐渐地走进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数学问题从抽象变得形象,可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问题,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形结合带给学生和教师的一大好处。同时,这样的数形结合思想也会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对于未来的教育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
摘要:从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领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否则,数学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基于对此的认识,本文以“从现实生活中导入数学内容”“在知识整合中,把生活材料上出‘数学味’”“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三大点论述了数学与生活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有效整合;“数学味”;价值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前青少年学生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例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压力大和生命教育的缺失,因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致力于生命教育的渗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生命教育的看法和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构建生命教育的体系。  关键词:生命教育;全人教育;农村中学生;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
摘要:探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缺失与对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语文文本的人文性,将语文课教成“知识课”;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自习”,导致语文课堂上的盲目性;启而不发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外阅读少,教师写作课缺乏指导。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重视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动之以情,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
摘要:受高考的压力,很多學生都认为高中语文学习只是为了提升成绩,应对高考,但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科目,其中蕴含了文化、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提升我们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语文的应用。因此,高中语文学习不仅停留在高考上,要不断通过语文知识的积累,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锻炼自身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积累学习;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校教育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门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变革,这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借
摘要:现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许多学生能够模仿歌曲唱出好歌,但是也有许多学生在面对乐谱时往往不知所云,尤其在识读乐谱这方面。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各式各样的教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识唱乐谱的训练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将知识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认识到音乐知识以及技能。本文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识唱乐谱训练的实践做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强化识唱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