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k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四.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1.趣问法。把问题趣味化,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这种提问容易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胜。
  2.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问底,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
  3.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难道……?”。
  4.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来。
  5.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著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作者联通:552403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四轮小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普遍存在只注意书面语教学,几乎完全忽视了口语的教学。如果把“语”和“文”比做两条腿,口语教学这条腿确实又细又短。  今年3月,我申报了《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对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抓课堂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有利时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
期刊
新课程的“新”最主要的就是新在其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扮演的角色只是顾问。每一个学生都要主动地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明白物理是有用的。纵观近年的中考物理试卷,总体有四个方面发展的趋势:一是繁难偏问题大大减少;二是实验题的比重逐步加大;三是跟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逐步成为考试的重中之重;四是科学探究题成为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的热点。以上这些都要求学生要亲身经
期刊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做出贡献和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意志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做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要培养
期刊
在整个初中阶段,作文对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多看、多读、多背、多积累,丰富写作源泉    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有些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笑曰:怎么比我
期刊
他是一个身矮体瘦的学生,性格内向,我把他安排在讲台前的座位。刚进初一第一个学期中考,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他以7科平均93分的优异成绩鹤立全年级之首,被学校授予“学习之星”,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首战大捷,他充满信心和希望。我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专门开了个主题班会。“同学们,这次中考,我们班出了个大明星,其他同学也考得不错。这是全班同学的光荣,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今后,每个同学以此为动力,充
期刊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反映:虽然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看了不少书,但是作文水平仍 然提不高。究竟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才有益于作文呢?我想是否从以下三个方面试试:    一.边阅读边积累    作文时无材料可写,原因之一是课外阅读时疏于积累。阅读也是一种生活积累,不要以为只有自己经历过的才是生活积累。因为书面材料可冲破时间界限,让人看到山南和海北。积累的方法之一是泛读。在课外活动时,或在星期天,可上图书室,
期刊
2008年秋季开始,江西省所有高中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这是建国以来第8次高中课程改革。此次高中新课改,其中有个重大变化,即强调了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也就是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课改前的应试教育,教师不堪重负,学生叫苦不迭。这种“重负”,这种“苦”,不仅仅是课业上的,更重要的还有心理上的。成绩是老师们头上的紧箍咒,为了出成绩,
期刊
关于质疑问难的教学研究,我国自古就有优良的传统。《论语●为政》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人张斌则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代张洪等云:“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确,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的质疑过程,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火焰充分地燃烧呢?凝聚于心的疑团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探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设计的物化再现过程,又是一个教学创造性活动过程。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得与失的分析和总结,是对经验的积累、沉淀和再结晶,是对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来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到底应该写些什么?本文就此谈点体会。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是从人们生活、生产过程的经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同时日常生活和生产又是数学知识应用的广阔天地。因而数学课程要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把学生引导在数学的领域中,去不断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寻求其中的真谛。下面就创新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看  法。    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础知识,并对教材能灵活应用,是创新数学教学的前提。    数学本身就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