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在小学时期,数学课程属于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鉴于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谓十分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364
小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步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新课标提出,教师要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应的,为了实现教学的革新,教师就需要能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
一、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减轻数学教师负担
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教师的依赖。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不是求助教师,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查阅辅导资料、上网寻求帮助等。这样,不仅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学习积极性被激活,而且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也会大幅度减轻。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其对教师的依赖性就强,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不仅要详细、生动地给学生讲解,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还要反复讲解,导致教师身心俱疲,教学热情不断下降。因此,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减轻数学教师负担。
(二)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普遍感到吃力。虽然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细致地给学生讲解,但是真正被学生消化吸收的知识往往少于教师实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如果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二、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自主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避免学生走弯路,数学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制定导学案,或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自主预习。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要尽量以趣味性作业为主,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分数”这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项前置性学习任务:(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是什么。(2)分数有怎样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3)以2/3这个数为例,举两三个实例,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2/3这个数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内容,并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这几项任务。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创建愉悦学习氛围,发动学生主动探索
为了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数学教学之中也要能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改变过去对数学的畏惧与抵触心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所在。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能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其中,教师需要能先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动力。而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促进,教师就可以借助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给学生创建适宜数学学习的教学氛围,在其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调动,达成学生主动探索地进行。而为了完成对有效教学氛围的创建,教师也就需要能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在这里,我推荐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方式来实现生活化学习氛围的创建。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而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将这个联系展现给学生,就可以达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对教学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从三角形的现实体现入手,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从中观察三角形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其功能的体现,以此达成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在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说出三角形可能存在的新用途。通过此过程,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得到了调动。
(三)借助合理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提问也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可以实现对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激发。为了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对合理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来实现对学生思考的有效引导,凸显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本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联系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教学问题的设计。在本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1.大家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那么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小数的加减法是否和整数的加减法一样存在共同之处呢?2.整数加减法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减法中是否适用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和验证,而在其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就得到了激发。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需要能结合教学情况作出改变。在其中教师要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从问题入手,采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钟梅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02.
[2]马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84.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364
小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步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新课标提出,教师要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应的,为了实现教学的革新,教师就需要能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
一、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减轻数学教师负担
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教师的依赖。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不是求助教师,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查阅辅导资料、上网寻求帮助等。这样,不仅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学习积极性被激活,而且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也会大幅度减轻。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其对教师的依赖性就强,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不仅要详细、生动地给学生讲解,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还要反复讲解,导致教师身心俱疲,教学热情不断下降。因此,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减轻数学教师负担。
(二)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普遍感到吃力。虽然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细致地给学生讲解,但是真正被学生消化吸收的知识往往少于教师实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如果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二、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自主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避免学生走弯路,数学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制定导学案,或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自主预习。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要尽量以趣味性作业为主,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分数”这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项前置性学习任务:(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是什么。(2)分数有怎样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3)以2/3这个数为例,举两三个实例,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2/3这个数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内容,并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这几项任务。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创建愉悦学习氛围,发动学生主动探索
为了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数学教学之中也要能对学生的数学认知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改变过去对数学的畏惧与抵触心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所在。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能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其中,教师需要能先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动力。而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促进,教师就可以借助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给学生创建适宜数学学习的教学氛围,在其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调动,达成学生主动探索地进行。而为了完成对有效教学氛围的创建,教师也就需要能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在这里,我推荐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方式来实现生活化学习氛围的创建。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而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将这个联系展现给学生,就可以达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对教学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从三角形的现实体现入手,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从中观察三角形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其功能的体现,以此达成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在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说出三角形可能存在的新用途。通过此过程,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得到了调动。
(三)借助合理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提问也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可以实现对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激发。为了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对合理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来实现对学生思考的有效引导,凸显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本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联系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教学问题的设计。在本课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1.大家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那么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小数的加减法是否和整数的加减法一样存在共同之处呢?2.整数加减法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减法中是否适用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和验证,而在其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就得到了激发。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需要能结合教学情况作出改变。在其中教师要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从问题入手,采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钟梅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02.
[2]马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