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家:未来王者核心手段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晓滨 辉瑞中国区总裁
  国家医药工业搞得好不好,能不能真正出来创新药、高质量的仿制药,其实最关键的是政策问题。中国的人才不成问题,国外科研机构中研发部门的40%都是中国人;中国的资金也不成问题,在中国,企业的融资过亿不是稀罕事;中国的政策才是影响医药生态的根本。政策好了,资金,人才和潜力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研发创新的高潮也就会来临了。
  但是仿制药同样重要,仿制药供应了国家80%以上的公众用药量,一个企业做好仿制药也能在医药领域立足于世界。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如当下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不仅是国内企业的事情,也是原研厂家的任务。辉瑞非常重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为此,辉瑞公司专门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行动小组,从注册、法规到工艺,到工厂整个庞大的队伍,专门来研究怎么样加快一致性评价的问题。
  付钢 百洋医药董事长
  在未来,医药的重心会向大健康挪移,生态化发展是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发展。有两个例子可借鉴,一个是美国最大商业公司麦卡森,一个是第二大的CVS Caremark。麦卡森自30年前开始从传统的物流性企业向技术密集型服务供应商转型;CVS从传统的批零差价的零售药店向提供终端服务转型。尽管两家公司的服务性收入占整体性收入的只有15%到20%,但是他们服务带来的利润比重远远超过销售额,而且他们对于终端客户的把控能力所做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香兴福 必康集团董事长
  并购是解决创新问题的一大臂助。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企业对海外的并购大概是39亿美金,超过了2015年全年,是2012年的12倍。但中国的跨境并购只占全球的3.4%,刚刚起步。
  早前,因亏损和财务造假等问题,东芝不得不转让价值4千亿日元的医疗业务。必康得知消息后,做好了用7千亿日元拿下东芝医疗的准备。但最终因日本政府的干预未能达成。但通过技术获取性并购解决创新问题是中国创新与国际快速接轨的途径。在《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理论中,世界第六次并购浪潮会在中国诞生。通过全球并购带动的技术、资本、品牌、管理和人才转移,将推动整个产业的提升。并购+创新+全球化,一定是未来产业王者的核心手段。
  医药创新需要资本深度参与,资本是形成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对于当下医药创新生态,康哲药业董事长林刚点出了两个变量:一是资本方的影响,二是创新生态的概念。对于创新,特别是医药创新而言,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燃料。国际大型跨国药企的研发费用常常以10亿美元为单位,这些大企业本身经过多年的沉淀,已有了非常雄厚的资本实力。
  而国内政策尚未完全稳定的大环境下,各大型药企还没有一段平缓的时间用以积累创新资本,很多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3%左右;10%左右研发投入占比的企业有很多尚未步入国内一线。总体上,无论是投入金额还是占比,国内企业离大型跨国药企都有一定距离。因此,外部的资本力量对于中国医药创新的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事实上,在新药创制概念的引入上,中国并不落后于国际。全球大热的新靶点、新疗法,在国内也在热火朝天地研发,资本也积极加入。但这种对于概念的追捧易落入捧杀的困局。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表示,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谁能看准未来,找到规律,谁才能得到好的回报。对此林刚认为,现在的创新是资本推动型,把创新当成一个很重要的赚钱手段,但这种创新能不能经受住时间考验却是未知的。品种最终做出来上市,商业化,如果不能迅速赚钱,资本很容易退缩,会对整个的创新体系造成伤害。
  对于早期投资方的态度,百泰生物董事长白先宏感慨,他曾经找过50多个投资机构、银行和业内企业家,希望他们能够投资抗体,但是遭到了拒绝。这些投资者均认为故事不错,但是没有产品,没有证书,仅仅是一个概念,因而很难真正投入。随着医药创新迈向新的台阶,投资方经历了从看不到产品就没有意向到对创新做出风险评估努力进入生态的转变。
  想要弯道超车,仅仅往创新池里投钱是不够的;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国内资本仍不成熟,需要加深对行业的理解,与医药创新深度结合,其角色要从创新的推动者向同行者转变。
  对此,资本方也深有感触。国投创新执行董事尹正指出,资本市场在医药板块的基金大部分的投资和存续期是3~5年。但是一个新药的研发周期实际上是10~15年,所以如何形成一个以资本市场为特征的创新生态圈,还需详细思考。
  资本市场需要完成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尹正举例:对于现下大热的基因编辑技术,华人科学家张峰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基因编辑的文章,很快就有风投找到他,之后迅速成立了公司,目前市值约5亿美元,这说明他的技术拥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未来资本的专业化过程,是从“打兔子变成种庄稼” 的过程。资本本身会成为专业技术的催化剂,和技术方更好地协同发展。
  对于创新生态链的构建,林刚认为:创新不仅仅要研究,制度创新、信息创新都是创新。思路迪首席执行官龚兆龙也有类似观点:除了很多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创新,更多的创新是宏观的,包括审评、支付,整个生态环境建立上的创新,如此医药创新才有真正的成长空间。
其他文献
时代的冲击和更迭,个体的固本和拓局,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让现在成为分析中国本土医药企业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商业实践如何选择的最佳时期。  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大健康产业、投资并购,这些都是外界理解天士力时的显眼注脚。面对变局,天士力这家本土药企要如何实现对于当下和未来的继承与解题?  一行三十多人来自中国医药行业的各个领域,他们第一次到天士力总部参观。他们不是普通的观光客,多数是企业的创始人或者高级管
期刊
中国正在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那么未来十年,中国医药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全球将居于怎样的地位?在“领军未来十年”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暨2016医药产业创新论坛期间,主办方把“十年进入世界前20强,二十年进入世界前三甲”的目标抛给了在场的所有的医药企业家,这会成为一个可能完成的目标吗?  企业家们的态度莫衷一是。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表示乐观:“再过十年,在世界前二十强的制药企业里面,
期刊
生物制药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企业对于生物药的研发热度空前。但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专职副主席何维在出席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时指出:“目前,生物医药存在研发趋势和卫生需求相背离,研发重点和临床需求重点不匹配的问题。”  这在一些热点研发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在肿瘤药物领域,生物药研发企业都喜欢研发肿瘤产品,肿瘤药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也更容易审批通过。虽然研究肿瘤药很重要,但在该领域整体已经表现出研
期刊
今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在加强监管方面采取了很多举措,在药品审评审批方面的改革更是动作频频,密集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整治、监管以及关于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改革审评审批等各项制度的文件,其改革力度之大、监管力度之强、文件出台之密集,堪称史无前例。  在CFDA眼花缭乱的布局、落地各项政策之余,行业内各种讨论、猜测纷至沓来。对此,CFDA副局长吴浈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针对药
期刊
在中国经济面临全面转型与升级的当下,国家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创新驱动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2016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堪称未来5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领纲性文件。其中“坚持创新驱动”是该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之一。  如何创新?这是整个医药行业翘首以待的问题,也是国家各医药相关部委的重点工作。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在出席第八
期刊
影响任何产业发展的因素无外乎三方面: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和产业政策。医药产业同样如此。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原会长于明德,就各方面影响医药产业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的预判是:虽然产业未来挑战很多,但总体走势向好。  宏观挑战  过去10年,中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增长,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4211.3亿元,利润为352.6亿元,到2015年,这两个数字
期刊
“可以预期,新版医保目录的容量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加,更多创新的优质、高效的药品将被收录。”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如是说。  9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医保目录调整通知”)。这是时隔七年后,医保目录调整的再次启动。  据王东进介绍,医保
期刊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而且直接影响中国制药行业接下来的格局与走向,这是业界共识。按照数据统计,2015年国家4万亿元的卫生总费用中,药品的费用支出占到36%,这其中,有57%的药品费用发生在医院。  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朱洪彪承认,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庞杂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有众多利益诉求方,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间一定要取
期刊
2011年堪称医药工业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在此前的大多数年份中,医药工业增速都在20%以上,也赢得了医药行业“黄金十年”称号,但之后的5年,医药行业增速急转直下,一路下滑,去年首次出现低于10%的现象。  面对此种情况,诸多行业专家和分析人士直言“医药工业的寒冬来了”,行业增速下滑趋势未来数年内或难有改观,“最困难的时期也许是2016年或者2017年,走势与整个GDP趋同”。  有此预测的原因在于随
期刊
自“7·22”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开展至今,一方面,大面积的临床试验数据完整性和规范性问题被公诸于世。另一方面,核查工作从最早大家认为的运动式核查已经逐步常态化。  10月30日下午,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期间,CFDA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主任丁建华回顾了核查中心一年多来的做的具体工作,包括核查怎么做,发现的问题,并对国内临床数据核查进行了全面反思:为什么这次会查出这些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