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保险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医疗保险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我国现阶段的新医改方案是经过实践推行而来的,我们用比较短的时间做好了全世界最大全民医保体系,在制度上体现了惠及民众的社会主义特色,但其在运行过程仍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广大人民和各级政府的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医疗难题在社会管理层面显现出巨大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从构建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进行论述,充分分析了我国自身医疗制度的发展现状,根据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医疗保险 制度 法律
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代表着社会发展程度的等级 ,每一分的保障都是由国家推动和发展,社会统筹协调来完成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方面,本身是由单位和职工双方一起参加的保险制度。原则上按照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能够承受的程度来确定医保的标准。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在医疗保险方面有很多的筹集方式,世界范围内的方式大概能概括为五种形式,包括商业性、社会性、国家性、储蓄性、合作性这五种具体类型。商业性医疗保险在很多国家是主要保险形式,在我国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保险种类。
1.公费医疗制度。在我国最主要的保险制度是公费医疗保险制度,这个制度的确立是根据52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为基础和根据建立起来的。当产生医疗费用的时候需要各级卫生行政机构,按照各参保单位的保费缴纳情况和编制人数情况按照缴纳比例来分配,实现统一收支,并不直接支付给个人。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本质上是国家保险。
2.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由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发展而来,以及1953年劳动部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中引出并发展起来的。劳保医疗制度起源于五十年代的保险制度,现在已经成为最为基础的保险类型,并且是对企业职工的一种免费保险类型。
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公费医疗和劳保保险都是社会主义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设和发展新中國的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出现就根本改变了我国旧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医疗局面,很好地早过渡时期保障了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职工身体健康问题,激发了国家的发展活力,提高了职工的健康水平,并起到了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巨大作用。但是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体制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思考医疗保障体质改革之路,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保险的改革进程逐渐摸索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慢慢完成了改革,覆盖全国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开始逐渐全面铺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6年10月9日发布通知,提出要于2017年开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本身是比较庞大和复杂的保障体系,它实际涉及到很多的机构和组织,首先要有社会保险机构、医疗机构、还有很多的个体医疗及单位和个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医保在体系已经不能跟上新的发展形势,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存在的问题。
1.1管理问题。形式多、机构重叠。我国的医保形式多,管理部门多,想要完成一次使用,过程手续极其繁琐,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同时每一个机构的政策规定五花八门、核算方法各有特色,想要看病走医保,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医疗机构在执行过程中,拖拉涣散,费用报销缓慢混乱。这种多形式,重叠管理的现象大大制约了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
1.2医疗保险核定方式不科学。我国的医疗保险采取定额管理的方法,根据统筹比例、人次、费用,医疗费总额比例等等来计算乙类药比例等繁琐的核算方法,年初核定当年预算,确定后当年就成为固定预算,不再改变。在实际上却存在很多变数,每一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到底病不病,没有办法确定什么时候病,当年应该有多少人得病无法计算。这种核算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而且结算起来极其复杂,打击了医院的积极性。
1.3各参保对象待遇不公平。我国针对参保对象的不同,区分了报销比例,这对很多人会产生等级观念,造成不平衡心理,加大社会矛盾。城镇与农村不同,城市与城市不同的人也不同有很大的不公平性,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很多人却因为被人钻了空子占了名额得不到应有的报销款,差距很大。
2.我国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的成因。群众的看病难、不敢病的心理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某个事情单独决定的,是长期的心理落差形成的。很多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国家的本意也是好的,但是却被很多执行的问题变得成为不平衡的分配,这种形势必须被改变。
2.1医疗卫生体制与医疗保险制度不匹配。目前政府虽然对医疗机构加大了补贴,但是医院主要是依靠经营利润才能生存。同时,医院的经营收入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远远低于实际成本。政府为了弥补医院亏损,允许增加药价差作为补偿,造成了目前我国医院成为一种靠药品来养医院的恶性循环。
2.2政府投入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因各种原因比重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而增加,与此同时社会物价却在成倍增长,个人消费支出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即使我们不与发达国家相比,只把自身当成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公共医疗方面的支出也是水平低。政府对于医疗保险本身的资金投入还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其发展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缓慢,而且不被重视,这对医保的发展非常不利。
2.3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落后。相关管理体制的落后和不统一,在制度上造成了国家体制本身存在滞后,监督和管理本身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的管理监督体制导致了个人和医院都对医保制度缺乏根本信任,想要报销医疗保险都需要很繁琐的程序,最终造成了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性质成为了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三方矛盾越来越大,三方都不满意,冲突不断。这些体制上的障碍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1.统一管理形式。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出台统一政策,让每一个被保险者能够平等的享受到医保的福利。同时我们还要大力简化医保的使用成本,尽力避免医保服务的无差异性服务,要更具体的服务达到实质平等。最终解决我国目前医保形式多、机构多、手续多等各种不统一的问题,逐步降低医保使用难度,减少医院运行成本。
2.透明管理、科学核算。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医保资金定额管理的方法,鼓励大家了解和使用,按照既定统筹的比例、定相关费用和比例。加大监督力度,逐渐透明化相关数据和计算方法,来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的监督。通过透明管理、科学核算实现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3.大力推动商业保险快速发展。在当代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商业医疗保险本身已经发展成熟,因其本身市场复杂,竞争激烈,在压力下效率较高,有较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为患者和医院提供服务,使广大参保者得到实惠。商业保险还能够降低医保的运行成本,提高保险执行效率,保障群众享受更加平等的医疗服务。综上所述,医疗保险事业本身需要复杂的管理和执行过程,再其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使人民群众都能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1]谭景琛,朱孔东,牛彦.韩国医疗卫生体制的认识与借鉴[J].中国卫生经济,2008,(07).
[2]李国鸿,金安娜.韩国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与评价[J].国外医学,2004,(01).
[3]李巧莎.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J].日本研究,2008,(02) .
[4]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
[5]仇雨临,孙树涵主编.医疗保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作者简介:吴嘉欣(1996—),女,汉族,就读于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医疗保险。
关键词:医疗保险 制度 法律
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代表着社会发展程度的等级 ,每一分的保障都是由国家推动和发展,社会统筹协调来完成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方面,本身是由单位和职工双方一起参加的保险制度。原则上按照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能够承受的程度来确定医保的标准。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在医疗保险方面有很多的筹集方式,世界范围内的方式大概能概括为五种形式,包括商业性、社会性、国家性、储蓄性、合作性这五种具体类型。商业性医疗保险在很多国家是主要保险形式,在我国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保险种类。
1.公费医疗制度。在我国最主要的保险制度是公费医疗保险制度,这个制度的确立是根据52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为基础和根据建立起来的。当产生医疗费用的时候需要各级卫生行政机构,按照各参保单位的保费缴纳情况和编制人数情况按照缴纳比例来分配,实现统一收支,并不直接支付给个人。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本质上是国家保险。
2.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由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发展而来,以及1953年劳动部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中引出并发展起来的。劳保医疗制度起源于五十年代的保险制度,现在已经成为最为基础的保险类型,并且是对企业职工的一种免费保险类型。
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公费医疗和劳保保险都是社会主义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设和发展新中國的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出现就根本改变了我国旧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医疗局面,很好地早过渡时期保障了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职工身体健康问题,激发了国家的发展活力,提高了职工的健康水平,并起到了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巨大作用。但是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体制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思考医疗保障体质改革之路,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保险的改革进程逐渐摸索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慢慢完成了改革,覆盖全国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开始逐渐全面铺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6年10月9日发布通知,提出要于2017年开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本身是比较庞大和复杂的保障体系,它实际涉及到很多的机构和组织,首先要有社会保险机构、医疗机构、还有很多的个体医疗及单位和个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医保在体系已经不能跟上新的发展形势,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存在的问题。
1.1管理问题。形式多、机构重叠。我国的医保形式多,管理部门多,想要完成一次使用,过程手续极其繁琐,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同时每一个机构的政策规定五花八门、核算方法各有特色,想要看病走医保,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医疗机构在执行过程中,拖拉涣散,费用报销缓慢混乱。这种多形式,重叠管理的现象大大制约了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
1.2医疗保险核定方式不科学。我国的医疗保险采取定额管理的方法,根据统筹比例、人次、费用,医疗费总额比例等等来计算乙类药比例等繁琐的核算方法,年初核定当年预算,确定后当年就成为固定预算,不再改变。在实际上却存在很多变数,每一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到底病不病,没有办法确定什么时候病,当年应该有多少人得病无法计算。这种核算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而且结算起来极其复杂,打击了医院的积极性。
1.3各参保对象待遇不公平。我国针对参保对象的不同,区分了报销比例,这对很多人会产生等级观念,造成不平衡心理,加大社会矛盾。城镇与农村不同,城市与城市不同的人也不同有很大的不公平性,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很多人却因为被人钻了空子占了名额得不到应有的报销款,差距很大。
2.我国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的成因。群众的看病难、不敢病的心理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某个事情单独决定的,是长期的心理落差形成的。很多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国家的本意也是好的,但是却被很多执行的问题变得成为不平衡的分配,这种形势必须被改变。
2.1医疗卫生体制与医疗保险制度不匹配。目前政府虽然对医疗机构加大了补贴,但是医院主要是依靠经营利润才能生存。同时,医院的经营收入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远远低于实际成本。政府为了弥补医院亏损,允许增加药价差作为补偿,造成了目前我国医院成为一种靠药品来养医院的恶性循环。
2.2政府投入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因各种原因比重并没有因为经济发展而增加,与此同时社会物价却在成倍增长,个人消费支出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即使我们不与发达国家相比,只把自身当成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公共医疗方面的支出也是水平低。政府对于医疗保险本身的资金投入还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其发展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缓慢,而且不被重视,这对医保的发展非常不利。
2.3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落后。相关管理体制的落后和不统一,在制度上造成了国家体制本身存在滞后,监督和管理本身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的管理监督体制导致了个人和医院都对医保制度缺乏根本信任,想要报销医疗保险都需要很繁琐的程序,最终造成了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性质成为了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三方矛盾越来越大,三方都不满意,冲突不断。这些体制上的障碍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1.统一管理形式。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出台统一政策,让每一个被保险者能够平等的享受到医保的福利。同时我们还要大力简化医保的使用成本,尽力避免医保服务的无差异性服务,要更具体的服务达到实质平等。最终解决我国目前医保形式多、机构多、手续多等各种不统一的问题,逐步降低医保使用难度,减少医院运行成本。
2.透明管理、科学核算。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医保资金定额管理的方法,鼓励大家了解和使用,按照既定统筹的比例、定相关费用和比例。加大监督力度,逐渐透明化相关数据和计算方法,来加强医疗保险管理的监督。通过透明管理、科学核算实现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3.大力推动商业保险快速发展。在当代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商业医疗保险本身已经发展成熟,因其本身市场复杂,竞争激烈,在压力下效率较高,有较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为患者和医院提供服务,使广大参保者得到实惠。商业保险还能够降低医保的运行成本,提高保险执行效率,保障群众享受更加平等的医疗服务。综上所述,医疗保险事业本身需要复杂的管理和执行过程,再其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使人民群众都能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1]谭景琛,朱孔东,牛彦.韩国医疗卫生体制的认识与借鉴[J].中国卫生经济,2008,(07).
[2]李国鸿,金安娜.韩国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与评价[J].国外医学,2004,(01).
[3]李巧莎.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J].日本研究,2008,(02) .
[4]许正中.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
[5]仇雨临,孙树涵主编.医疗保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作者简介:吴嘉欣(1996—),女,汉族,就读于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