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简便运算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要加强简便运算意识的形成、重本质、重归纳、重简算价值等要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运算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93-02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难点之一。简便运算是小学计算题型中最常见最为灵活的一种,它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把《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安排在四年级重点学习。这个“不简单”的“简便运算”带给教师许多困惑与思考。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攻克这个重点与难点,但学生的反复出错总是让教师失望,如何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简便运算的本质,使简便运算成为学生通向胜利的有利的学习工具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错频率较高的一些题目:
(1)44×25=(11×4)×25=(11×25)×(4×25)=275×100=27500
(2)25×44=125×(40+4)=25×40+4=1004
(3)378-136+164=378-(136+164)=378-300=78
(4)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00
从学生的错误中我们发现(1)、(2)、(4)题的错误原因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混淆,(3)题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时加括号忘记变号。
这些运算定律与方法都是平日里教师作为课堂上讲解的重点内容,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反复练习,但只要过一段时间,学生再做依然会出现相同的错误。致使简便运算到小学毕业依然还是学生的难点。是什么原因让简便运算成为一个艰巨的难点久攻不破?教师与学生又是怎样理解简便运算的?是什么致使学生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笔者访谈了一些教师与学生觉得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简算意识淡泊
(1)教师简算意识淡泊。教师虽然知道简算是学生的难点,在课堂上也一直强调简算,但每次到考试前有些教师总会来一句:“做的出来的简算就简算,做不出来的就直接按运算顺序算。”在平时教学时也只是在简算单元注重学生的简算方法,其他的单元或内容就算可以简算也不会去注重简算。教师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简算并不重要。
(2)学生简算意识淡泊。在学生的意识里简算就是计算的时候比较方便的运算方法。学生认为一般的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比一定要用运算定律来经过变形,变形完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快多了,就觉得没有进行简算的必要了。
2 注重形式记忆
教师在教学运算定律的时候更多关注于这个定律形式上的变换,而缺少对于这个定律的本质上的探究。学生对于简便运算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模仿到死记,然后在教师一再的重复下学会简算。多数只会做计算题的典型的简便运算,但只要涉及解决问题,题目一复杂,灵活度一高,学生就无从下手,不能应对了。这也是现在简算为什么一直是学生久攻不破的关键之处。
从教师与学生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简算的现实情况,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重意识轻口号
简便运算之所以成为师生的难点其原因之一就是意识淡泊。教师与学生只有简便运算的单元才简便,只有计算题才会简便,这都与他们的意识是分不开的。学生有没有一种简算的意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要提醒一下有些学生认为简便运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这种不正确的简算意识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负面影响。比如:(73+27)×15学生用了运算定律反而复杂不简便了。教师也不应把简便运算单单当成口号,口头上我们要简算,其实心理一点都没有这种想法。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简便,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简便?为什么能简便?怎么会这样简便?
凑整是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简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一种凑整的意识。“凑整”能使计算简便,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比如:263-45+55学生会出现用加括号凑整的方法,但其实这种盲目凑整的意识却为解此题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能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
2 重本质轻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运算定律的本质来进行教学。比如教乘法分配律时,许多教师只注重于形式上的特点,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口号,比如: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等于我爱爸爸和妈妈;犯人犯错用牢房关起来等等。看似学生一学就会,而且兴趣很高,但一遇到变式练习就傻眼了。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忘记了乘法分配律最本质的属性就是乘法的意义。a×b+b×c=(a+c)×b它的本质意义是a个b加上c个b等于a+c个b。从这个层面上去理解更能使学生掌握其本质。虽然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看似学得快,但是重本质的教学对学生掌握运算定律的本质才有着实质上的提升。
3 重价值轻应试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目标中我们无疑可以知道简算的最终目的是用它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简便运算的基本用途也是学生体验简算重要性的一个根本渠道。而我们的学生接触最多的简算就是计算题,在学生的意识里除了计算题要用简便运算(还是那些题目上写着用简便运算计算题),其他的地方基本用不上(只有考试要用)。我们认为的把简便运算的范围进行了缩小,学生没有体会到简便计算的应用价值,没有产生简便计算的实际需要。错误地认为简算就是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并非生活中的技能。没有体验也就不会形成简算意识。所以我们在进行简算教学之前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需要简便计算”,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事例让学生通过简算来更好的体验简算的好处,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运算的实际意义。
4 重归纳轻死记
学生的学习与他的心理年龄是有关的。特别是初次接受简便运算并且基础并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难点进行分散或多给学生一些帮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从哪里进行思考,不可只是让学生死记做法。比如,12×2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25与什么数可以进行凑整,是4;(2)题目中没有4那么只能把12拆成3×4;(3)题目也就变成3×4×25,再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就可以了。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一系列的类似于12×25这样的题目我们都可以用“拆”的方法。又如,999+99+9教师出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如果每个数再1就凑整了;(2)用补的方法每个数补上1;(3)总的多加了3,最后再减去3。由此我们又可以归纳出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用“补”的方法。教师要重视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同时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这对于简便运算的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
简便运算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加强简便运算意识的形成、重本质、重归纳、重简算的价值,常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简算习惯,使简便运算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运算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93-02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难点之一。简便运算是小学计算题型中最常见最为灵活的一种,它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把《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安排在四年级重点学习。这个“不简单”的“简便运算”带给教师许多困惑与思考。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攻克这个重点与难点,但学生的反复出错总是让教师失望,如何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简便运算的本质,使简便运算成为学生通向胜利的有利的学习工具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错频率较高的一些题目:
(1)44×25=(11×4)×25=(11×25)×(4×25)=275×100=27500
(2)25×44=125×(40+4)=25×40+4=1004
(3)378-136+164=378-(136+164)=378-300=78
(4)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00
从学生的错误中我们发现(1)、(2)、(4)题的错误原因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混淆,(3)题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时加括号忘记变号。
这些运算定律与方法都是平日里教师作为课堂上讲解的重点内容,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反复练习,但只要过一段时间,学生再做依然会出现相同的错误。致使简便运算到小学毕业依然还是学生的难点。是什么原因让简便运算成为一个艰巨的难点久攻不破?教师与学生又是怎样理解简便运算的?是什么致使学生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笔者访谈了一些教师与学生觉得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简算意识淡泊
(1)教师简算意识淡泊。教师虽然知道简算是学生的难点,在课堂上也一直强调简算,但每次到考试前有些教师总会来一句:“做的出来的简算就简算,做不出来的就直接按运算顺序算。”在平时教学时也只是在简算单元注重学生的简算方法,其他的单元或内容就算可以简算也不会去注重简算。教师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简算并不重要。
(2)学生简算意识淡泊。在学生的意识里简算就是计算的时候比较方便的运算方法。学生认为一般的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比一定要用运算定律来经过变形,变形完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快多了,就觉得没有进行简算的必要了。
2 注重形式记忆
教师在教学运算定律的时候更多关注于这个定律形式上的变换,而缺少对于这个定律的本质上的探究。学生对于简便运算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模仿到死记,然后在教师一再的重复下学会简算。多数只会做计算题的典型的简便运算,但只要涉及解决问题,题目一复杂,灵活度一高,学生就无从下手,不能应对了。这也是现在简算为什么一直是学生久攻不破的关键之处。
从教师与学生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简算的现实情况,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重意识轻口号
简便运算之所以成为师生的难点其原因之一就是意识淡泊。教师与学生只有简便运算的单元才简便,只有计算题才会简便,这都与他们的意识是分不开的。学生有没有一种简算的意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要提醒一下有些学生认为简便运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这种不正确的简算意识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负面影响。比如:(73+27)×15学生用了运算定律反而复杂不简便了。教师也不应把简便运算单单当成口号,口头上我们要简算,其实心理一点都没有这种想法。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简便,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简便?为什么能简便?怎么会这样简便?
凑整是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简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一种凑整的意识。“凑整”能使计算简便,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比如:263-45+55学生会出现用加括号凑整的方法,但其实这种盲目凑整的意识却为解此题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能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
2 重本质轻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运算定律的本质来进行教学。比如教乘法分配律时,许多教师只注重于形式上的特点,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口号,比如: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等于我爱爸爸和妈妈;犯人犯错用牢房关起来等等。看似学生一学就会,而且兴趣很高,但一遇到变式练习就傻眼了。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忘记了乘法分配律最本质的属性就是乘法的意义。a×b+b×c=(a+c)×b它的本质意义是a个b加上c个b等于a+c个b。从这个层面上去理解更能使学生掌握其本质。虽然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看似学得快,但是重本质的教学对学生掌握运算定律的本质才有着实质上的提升。
3 重价值轻应试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目标中我们无疑可以知道简算的最终目的是用它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简便运算的基本用途也是学生体验简算重要性的一个根本渠道。而我们的学生接触最多的简算就是计算题,在学生的意识里除了计算题要用简便运算(还是那些题目上写着用简便运算计算题),其他的地方基本用不上(只有考试要用)。我们认为的把简便运算的范围进行了缩小,学生没有体会到简便计算的应用价值,没有产生简便计算的实际需要。错误地认为简算就是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并非生活中的技能。没有体验也就不会形成简算意识。所以我们在进行简算教学之前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需要简便计算”,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事例让学生通过简算来更好的体验简算的好处,让学生感受到简便运算的实际意义。
4 重归纳轻死记
学生的学习与他的心理年龄是有关的。特别是初次接受简便运算并且基础并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难点进行分散或多给学生一些帮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从哪里进行思考,不可只是让学生死记做法。比如,12×2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25与什么数可以进行凑整,是4;(2)题目中没有4那么只能把12拆成3×4;(3)题目也就变成3×4×25,再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就可以了。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一系列的类似于12×25这样的题目我们都可以用“拆”的方法。又如,999+99+9教师出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如果每个数再1就凑整了;(2)用补的方法每个数补上1;(3)总的多加了3,最后再减去3。由此我们又可以归纳出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用“补”的方法。教师要重视简便运算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同时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这对于简便运算的掌握有着很大的帮助。
简便运算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加强简便运算意识的形成、重本质、重归纳、重简算的价值,常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简算习惯,使简便运算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