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带领教研组的同事對日常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并深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习作教学方法,让教师在每次教学中真正有“法”可循,让每位学生在每次习作时真正依“法”而述、循“法”而写,写出完整的习作。
具体说,这种习作教学法就是“同题同写”,顾名思义就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围绕写作要求确定一个题材开展习作教学活动,以此为例指导学生撰写一篇完整的习作,并帮助学生掌握此类习作的基本写作方法。
一、同题同写的提出缘由
现行课标在习作部分提出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特别强调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不拘形式首先是文体不限,学生可以记叙、描写、说明,可以写童话、小故事、书信,甚至是小报道等,都按学生自己的想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然而教学实践中恰恰是这个“不拘形式”“自主表达”让一线教师在日常习作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惑。笔者认为,“不拘形式”是在学生掌握多种习作方法之后的自主选择,而事实上,从中年级开始的每一次习作训练课,学生还只是初步学习“记叙、描写、说明”等相关习作方法。
因此,我们提出习作教学“同题同写”的主张,倡导教师根据教材要求确定一个习作主题,指导学生围绕相同题材撰写出整篇习作。
二、同题同写的求同之法
1.教师备课阶段写好下水文,不打无准备之仗
下水文是指教师在备课期间,根据要求尝试以学生的心理及视角,再结合所教年级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应掌握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由其本人提前撰写的一篇习作范文。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由于课前教师只备教案或作文提纲,在教学时对学生写作语言表达的顺序、方法、技巧等往往是心中无数的。在口头练习阶段,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说错了教师更多只是判定错误,或依靠学生提供示范、代为纠正。如果遇到某个较难的作文题目,或学生们都不感兴趣的题材,或上课时学生们都不想开口发言,那就是习作课的“灾难”——学生无范例不能相互启发;教师无准备只有临场编文。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笔者要求教研组教师必须在备课阶段,首先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下水文,这既是对教案中作文提纲的具体化,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的“心理样稿”。正所谓“师高弟子强”,教师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就有能力指导学生写出相应水平的作文。
2.师生同题同写,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在每次习作教学前,笔者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一个他们都较为熟悉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并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如,“生活万花筒”(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照片里的温暖》、“我的心儿怦怦跳”(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一个人走夜路》、“我的动物朋友”(统编本四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猫》等。
(1)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自由简述描写对象的概况,也可以包括场景和过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等,这是整体描述部分。
(2)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写作方法、写作顺序交流和表述“最新奇有趣”“留下最深印象,最受感动”的事物,这属于具体描写部分,也是习作的重点内容。
(3)接着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梳理并串联出“作文雏形”。习作教学应当是教师指导学生“先说后写”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先进行规范的口语表达练习,让他们把想写、要写、该写的内容用语言说通,说顺,说优美。
(4)最后再进行书面表达。有了刚才口语表达的练习过程,学生们心中就不会一片茫然,下笔作文就有素材、有方法、有语言了,作文也就相对容易多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再畏难习作,习作信心就会随之增强。
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口述作文时要采用“构架整体—丰富局部—回归整体”的教学操作策略。例《游泰山》(统编本四年级下册“游
具体说,这种习作教学法就是“同题同写”,顾名思义就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围绕写作要求确定一个题材开展习作教学活动,以此为例指导学生撰写一篇完整的习作,并帮助学生掌握此类习作的基本写作方法。
一、同题同写的提出缘由
现行课标在习作部分提出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特别强调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的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不拘形式首先是文体不限,学生可以记叙、描写、说明,可以写童话、小故事、书信,甚至是小报道等,都按学生自己的想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然而教学实践中恰恰是这个“不拘形式”“自主表达”让一线教师在日常习作教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惑。笔者认为,“不拘形式”是在学生掌握多种习作方法之后的自主选择,而事实上,从中年级开始的每一次习作训练课,学生还只是初步学习“记叙、描写、说明”等相关习作方法。
因此,我们提出习作教学“同题同写”的主张,倡导教师根据教材要求确定一个习作主题,指导学生围绕相同题材撰写出整篇习作。
二、同题同写的求同之法
1.教师备课阶段写好下水文,不打无准备之仗
下水文是指教师在备课期间,根据要求尝试以学生的心理及视角,再结合所教年级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应掌握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由其本人提前撰写的一篇习作范文。在日常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由于课前教师只备教案或作文提纲,在教学时对学生写作语言表达的顺序、方法、技巧等往往是心中无数的。在口头练习阶段,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说错了教师更多只是判定错误,或依靠学生提供示范、代为纠正。如果遇到某个较难的作文题目,或学生们都不感兴趣的题材,或上课时学生们都不想开口发言,那就是习作课的“灾难”——学生无范例不能相互启发;教师无准备只有临场编文。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笔者要求教研组教师必须在备课阶段,首先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下水文,这既是对教案中作文提纲的具体化,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的“心理样稿”。正所谓“师高弟子强”,教师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就有能力指导学生写出相应水平的作文。
2.师生同题同写,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在每次习作教学前,笔者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一个他们都较为熟悉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并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如,“生活万花筒”(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照片里的温暖》、“我的心儿怦怦跳”(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一个人走夜路》、“我的动物朋友”(统编本四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猫》等。
(1)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自由简述描写对象的概况,也可以包括场景和过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等,这是整体描述部分。
(2)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写作方法、写作顺序交流和表述“最新奇有趣”“留下最深印象,最受感动”的事物,这属于具体描写部分,也是习作的重点内容。
(3)接着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梳理并串联出“作文雏形”。习作教学应当是教师指导学生“先说后写”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先进行规范的口语表达练习,让他们把想写、要写、该写的内容用语言说通,说顺,说优美。
(4)最后再进行书面表达。有了刚才口语表达的练习过程,学生们心中就不会一片茫然,下笔作文就有素材、有方法、有语言了,作文也就相对容易多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再畏难习作,习作信心就会随之增强。
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口述作文时要采用“构架整体—丰富局部—回归整体”的教学操作策略。例《游泰山》(统编本四年级下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