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STE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及启示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zhihu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颁布了新版“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本文阐述了新版标准颁布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结合第一版标准进行了比较与评价。新版学生标准对推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改革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等都有重要启示。
  
  一、新标准研制与颁布的背景
  
  1998年,ISTE出版了第一版《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被美国4 8个州和其他各国广泛采用。2007年,来自美国50个州,以及中国、埃及、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哥斯达黎加等2 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NETS·S更新计划”。新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在2007年6月召开的教育技术大会(NECC 2007)上公布,它相当于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标准。新版标准的体系结构可以用“6(4)10”概括:
  6——表示有6个能力素质维度:创造力与创新;交流与协作;研究和信息娴熟度;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与决策;数字化时代公民职责;技术操作与概念。
  (4)——表示有4个不同的学习阶段:2年级以前(4~8岁);3—5年级(8~11岁);6~8年级(11~14岁);9~12年级(14~18岁)。
  10——表示有10个概要绩效指标: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围绕6个能力维度,按不同的年级段,各举例列出10个具体的学习活动。
  新版标准与先前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将“创造力与创新”纳入到了考核项目中,且列为首要素质。针对该新标准,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首席执行官DonKnezek(2007)指出:“1998年,ISTE出版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确立了其对技术的引领地位。1998版规定了学生需要具备熟练使用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现在,新版本规定,在一个迅速变革的数字世界里,学生需要具备利用技术促进有效学习和富有成就的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依据I STE的计划,“新版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将于2008年公布,“新版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将于2009年公布。
  
  二、美国新标准的内容及评价
  
  1、美国新标准的内容
  (1)创造力与创新
  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建构知识并使用技术工具开发新的产品和过程。
  a、运用现有知识生成新的思想、产品或者过程。
  b、以创造独创作品作为个人或团体的表现方式。
  c、能够利用模型与模拟系统来探索复杂系统和问题。
  d、能够预见未来发展趋势,推测可能性。
  (2)交流与合作
  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媒体和环境,通过与他人交流协作(包括远程协作),支持个人学习,帮助他人学习。
  a、能够利用多种数字环境和媒体,与同伴、专家或他人进行互动、协作和发表作品。
  b、能够使用多种媒体和方式,与多种受众有效地交流信息与思想。
  c、能够通过与不同文化的学习者交流,培养自身文化修养和全球性意识。
  d、能够通过创造原创作品或解决问题,为项目团队贡献力量。
  (3)研究和信息娴熟度
  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工具收集、评价及使用信息。
  a、设计引导探究的策略。
  b、从多种来源和媒介中,查找、组织、分析、评价、综合及有道德地使用信息。
  c、恰当地评价和选择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工具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d、处理数据,汇报结果。
  (4)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与决策
  学生们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利用适当的数字工具和资源,对研究进行计划和实施、项目管理、问题解决,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a、能够辨别和确定亟待解决的难题与重大问题,以开展调查研究。
  b、能够为制定一个解决方案或者完成一个项目,计划和管理各项活动。
  c、能够收集和统计数据来分析解决方案,做出合理决策。
  d、能够以不同视角和多种手段来考察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5)数字化时代公民职责
  学生能够理解与技术相关的人文及社会问题,其行为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a、主张安全、合法及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和技术,并能付诸实践。
  b、对技术用于支持协作、学习和提升生产力持积极态度。
  c、对终身学习尽到个人责任。
  d、具有数字化时代公民的领导能力。
  (6)技术操作与概念
  学生表现出对技术概念、系统和操作的充分理解。
  a、能够理解并使用技术系统。
  b、能够有效、高效地选择与使用应用程序。
  c、能够检修系统与排除故障。
  d、能够迁移当前知识以学习新的技术。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1998年版的标准对学生的几点要求同时呈现如下。
  (1)基本操作与概念
  a、能够表现出对技术系统的本质和操作的充分理解。
  b、能够熟练地使用技术。
  (2)社会、道德和人文方面的要求
  a、能够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
  b、能够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
  c、对技术用于支持终身学习、协作、个人追求和提高学习效率持积极态度。
  (3)技术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a、能够使用技术工具,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激发创造力。
  b、能够使用高效率工具,在信息化环境中协作学习,准备出版物,制作有创新性的作品。
  (4)技术作为交流的工具
  a、能够通过远程通讯与同伴、专家和他人协作,发表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b、能够使用多种媒体和方式,与多种受众有效地交流信息与思想。
  (5)技术作为研究的工具
  a、能够使用技术工具,从多种信息源中查找、评价和收集信息。
  b、能够运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报告结果。
  c、能够评价和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新技术,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6)技术作为问题解决与决策的工具
  a、能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做出合理决策。
  b、能够使用技术,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美国新旧标准对比评价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美国新标准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1)新标准是9 8标准的创新与发展
  新标准的维度1可视为由9 8标准的维度3发展而来,但有了很大的不同,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性。新标准的维度2可视为由98标准的维度4发展而来,但新标准更加凸显了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性、团队协作的关注。新标准的维度3可视为由98标准的维度5发展而来,将研究与信息娴熟度并列,表明在新的信息社会中,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条件。新标准的维度4可视为由98标准的维度6发展而来,更加强调批判性思维,管理科研项目的能力。新标准的维度5可视为由98标准的维度2 发展而来,反映出经过10年后,美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对于生活于其中的公民而言,技术素养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标准的维度6可视为由98标准的维度1发展而来,将技术操作层面技能视为一项基本的前提性信息素养指标。
  (2)新标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体系完备
  新标准的每一个维度都统一表述为“一纲四目”,即“总分结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每一个维度的综述上,注重表达的完整性、规范性、层次性和过程性。每一个维度都有4条围绕达成本维度目标设置的具体细则。反观9 8标准的维度细则大都只有两三条。
  (3)新标准全面拓展“信息素养”内涵,转向“教育技术素养”
  与98标准相比,新标准的维度在表述上没有使用“工具”一词。ISTE首席执行官Don Knezek(2007)说:“原有的标准主要把重点放在技术工具上,因为这在当时是合适的,但如今却不恰当了。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有效学习和富有成就的生活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Knezek将这些转变描述为从对“使用技术工具的能力”的关注,转向对“在数字化世界使用技术生产与创新所需的技能”的关注。ISTE认证与标准委员会的大卫·巴尔一语中的地说:“第一版标准主要是解决‘学习使用技术’的问题,而新版标准是解决‘使用技术学习’的问题”。
  
  三、美国新标准的几点启示
  
  1、修订中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中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例说明。根据现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1)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3)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我们将中国高中信息技术标准与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维度对应关系呈现出来(见下表)。
  
  从上表可知,第一方面规定主要涉及技术和信息的操作及概念,相当于美国新标准的维度6。第二方面规定主要涉及信息和信息活动评价,相当于美国新标准的维度3。第三方面规定主要涉及利用信息技术表达、合作、学习、工作、生活和解决问题等,相当于美国新标准的维度4。第四方面规定主要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相当于美国新标准的维度5。中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美国新标准的维度1尚缺乏明确的对应。然而,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创造力和创新”旗帜鲜明地推崇,确实值得我国学习且深思。
  通过分析,中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集中关注于“信息素养”上。笔者认为,中国的各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应当与时俱进,旗帜鲜明地围绕“创造力和创新”等能力导向进行改革。进行标准的修订就是要超越技术工具观,拓宽“信息素养”的内涵,全面转到以“利用技术进行学习创造”为核心的“教育技术素养”上来。
  
  2、改革中国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根据现行中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审视这些模块设置,多数集中在“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领域,大致对应新版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维度6。
  综合中美两方标准,笔者认为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应该分为三大模块。
  (1)“信息技术素养”模块
  “信息技术素养”模块。主要学习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本模块主要通过单独设置课程进行集中学习。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进一步利用技术学习、研究、创造打下基础。
  (2)“教育技术素养”模块
  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着重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思考、研究、创造、交流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该模块主要学习“利用技术进行学习创造”的理论、模式、方法、案例及应用等,对当代“学习科学”的进展也要有所涉猎。学习模式主要为:1)集中学习相关理论、模式、方法、案例;2)充分联合“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进行学习;3)学生要积极结合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来进行实践应用。
  (3)“信息社会与公民”模块
  “信息社会与公民”主要学习与技术相关的人类、文化、社会、法律、道德等内容。本模块主要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
  
  3、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结合美国新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我们对困扰成功整合的原因进行探讨。
  (1)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教师尚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教师指向整合的“教育技术素养”主要有三方面:1)运用合适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准备、从事、反思、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能力;2)运用合适技术过程和技术工具资源(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身学习科研、交流合作、创新创造、专业发展等的意识和能力。3)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合适技术过程和工具资源促进学习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处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同时也不具备自由运用信息技术的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学生指向整合的教育技术素养,主要是指运用合适技术过程和技术工具资源,进行学习研究、交流合作、创新创造、问题解决等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教育技术素养的缺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了巨大阻碍。另外,学生没有充分的计算机软硬件使用机会也是制约学习参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3)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方法等,由于受到现实教育的制约,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教师使用技术的目的并不是“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利用技术帮助自己的学习、思考、创造”,技术只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便利工具。其实质依然是坚持传统的教学结构,因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协作性、参与性始终没有得到发挥和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突破口在于:
  (1)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加强对具有教育和学习功能的技术、软件、工具的开发、利用,这是开展整合工作的保障条件。在课程整合的实践中不断推进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突破“只有教师才有义务进行整合”的认识;注意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工作,使学生成为整合的主人;促使学生自觉推动“信息技术与建构性学习整合”,使之成为革新传统教学结构的“群众力量”。
其他文献
Graphe Easy是一款功能丰富且易于使用的2D绘图软件。软件内置了很多函数模板,绘制函数图像非常方便。该软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动画功能,且控制方法多样,制作的图像不需借助其他软件就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Graphe Easy在制作动画方面的应用,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一、手动移动动画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有这样的体会,花了很长时间制作的图形是个“死”的,为
那天,学生表扬了我  张晶晶    上课已经有五分钟了,学生才三三两两地来到微机室门口。我一看,不禁火冒三丈。上周刚刚强调了纪律——要准时、安静地排队来微机室。可见,他们把我的要求当耳旁风了。学生看我一脸怒气,也顿时安静了。  就在这种氛围中,我们开始上课。学习的内容是设置字体格式,我依然“愤怒”着。首先演示改变字号,我平淡地选中文字,然后按住“ctrl J”组合键,字在不断地变大。这时,有几个胆
2008年末,我采访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刘雍潜和杜光胜老师,了解有关“计划”的进展情况以及项目办下一步工作打算等诸多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立克万难 成效显著     1.百万教师通过培训,开展省份超过80%  经过2005~2006年9个省级单位的试点,2007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展开,2008年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08年暑期,绝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实践的不断深化有关,也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升密切联系。一切研究根植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回归于实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向深入,客观上要求相关的理论探讨有更宽广的视野。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层次定位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层次上的差异,依其使用的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初步学用信息技术、熟练使用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到“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风雨兼程,一路前行,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不断传承和创新的伟大时代。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当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必将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改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初版于1960年7月,后由著名导演吴贻弓改编为同名电影,于1983年在大陆上映。作品《城南旧事》和同名电影,都堪称经典之作。《城南旧事》被评为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发起选出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单,2000年列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新课标中学生必读丛书”。电影《城南旧事》则获得了
3.问:我们小学老师在编制练习题时,除了需要输入拼音,还需要输入偏旁部首,如何在Word里输入偏旁部首?  答:有三种办法可以完成。  第一种是执行“插入→符号”命令,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为了在符号列表中快速定位到想要的偏旁,可以先在文档中输入一个包含该偏旁部首的汉字,如要输入“阝”,在文档中输入“陈”,然后选中这个字符,执行“插入→符号”命令,你就会发现“符号”对话框定位在包含该偏旁部首的汉字区域
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市教育技术专职或兼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第一阶段再培训工作于1月11日结束。在培训的最后一天,笔者就《正确理解从信息技术培训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渡》一文所涉及的教育技术培训等问题对学员进行了访谈。    培训的阶段性演变    参与访谈的教师几乎都参加了“九五”、“十五”乃至“十一五”三个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对其中的变化可以说是深有感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由“听—看—做”,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改善教师教育效果、提高教师教育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游戏和模拟技术的发展,为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的教学模拟游戏也应运而生,为教师教育实践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SimSchool(模拟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一、SimSchool简介    SimSchool是由美国教育部直属的教师培训技术教学部投资开发的一款针对7~12年级
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文化现象正在迅速崛起,引起了敏锐的教育界人士对其教育应用的探索。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教师对博客这种网络沟通交流方式有了更多的体验和理解。博客正在强势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从教育环境到教育理念、从教学模式到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这一系列的改变也一定会体现在教师备课中,催生新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模式。    一、博客与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