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中的“逃亡”气息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feip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童小说想象奇谲,文思灵妙,主题出奇,常给读者以出乎意料的“先锋性”体验。其突出症候之一便是小说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逃亡”气息。而这股“逃亡”气息又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是小说人物对恶劣生存环境的被迫式逃亡;其二,是小说人物对精神匮乏的自觉式逃亡。苏童小说中的“逃亡”书写背后有着深刻意蕴,即捕捉外部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和揭露内部心理的隐秘逃逸情结。
  关键词:苏童小说;“逃亡”气息;“逃亡”情形;意蕴
  苏童小说的“先锋性”广为流传,在其《我的帝王生涯》、《红粉》、《米》、等小说里,想象的奇谲,文思灵妙,主题的出奇在在都是,给人以别样的感受。由此也形成了苏童小说人物身上浓郁的“逃亡”气息。苏童曾说:“逃亡好像是我所迷恋的一个动作,人只有恐惧了,拒绝了,才会采取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种与社会不合作的姿态,才会逃,我觉得这个动作或姿态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命题,这是一个非常能包罗万象的文学主题,人在逃亡的过程中完成了好多所谓的人生的价值和悲剧性的一面。”[1]
  一、“逃亡”的苏童与苏童小说中的“逃亡”
  苏童小说中的“逃亡”气息与苏童的家庭及童年成长经历紧密相关。苏童祖辈是移民,从小他便有“外乡人”的心理以及对祖辈不断迁移的情愫和追寻的兴致。在这个家族“逃亡”历史以及“逃亡”心理形塑的过程中,苏童笔下的人物不自觉第也感染上了一种“逃亡”气息,“逃亡”成为苏童小说人物的一个典范标签。
  苏童在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逃亡”者群像。比如《我的帝王生涯》[2]中的端白,《米》中的主人公五龙,《三盏灯》[3]中的主人公扁金、娄祥和乡亲父老们,《红粉》[4]中的秋仪和小萼,《妻妾成群》[5]中的颂莲等。在对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设计的过程中,苏童巧妙地将自我的童年生活经历及隐秘的“逃亡”情愫转换进文学世界中,给我们读者呈现了一个“逃亡”的苏童形象以及其小说中的“逃亡”“移情”儿女们纠缠交织的动人景象。
  苏童小说的动人而“奇谲”的艺术魅力就是由此而生的。换句话说,苏童小说中的“逃亡”成了一个别样的美。当然,具体而言,这种“逃亡”气息及其所生发出来的美经过作家的艺术处理,主要表现为被迫式与自觉式两种“逃亡”趋向。
  二、被迫的“逃亡”:物的匮乏与求生
  首先,苏童小说中相当一部分“逃亡”者形象是被置于物质极度匮乏,生活环境困苦无力的状态下的。值得说明的是,在此恶劣处境里,“逃亡”者最根本也是共同指向的原因即是物质的不足与人的求生的本能。所以,这一类“逃亡”者的逃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被迫”而无奈的逃亡。
  譬如,《米》中主人公五龙的“逃亡”虽然是因为家乡枫杨树物质缺乏而辗转到瓦匠街,但是造成他逃离的直接原因是发大水。不仅如此,如果从分析五龙的内心来讲,他或多或少抱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例如小说中写道:“他觉得冥冥中向往的也许就是这个地方。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美貌丰腴骚劲十足的女人,靠近铁路和轮船,靠近城市和工业,也靠近人群和金银财宝,它体现了每一个枫杨树男人的理想,它已经接近五龙在脑子里虚拟的天堂。”[6]
  再如,《三盏灯》中的娄祥和乡亲父老四处逃亡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争,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生存的艰难以及他们心中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否则他们也不会不顾身家性命带着全部的财产浩浩荡荡逃离家乡。以上“逃亡”者虽然逃亡情形不一,但归根结底,都是对于物质匮乏的一种被迫式求生“逃亡”。
  三、自觉的“逃亡”:爱的执着与信仰
  除了关注对物质生活的“逃亡”情形外,苏童更加关注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逃亡书写。这类“逃亡”者的典型代表有《我的帝王生涯》中的端白、《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三盏灯》中的主人公扁金等。
  比如端白,本是一个“帝王”的形象,物质上根本没有“逃亡”的道理。但是诡怪、悲凉的是,这个人虽贵为帝王,却在爱情和生活上屡屡受制于亲人。他想选择心爱的蕙仙为妃而与祖母皇甫夫人、母亲孟夫人发生矛盾冲突;他厌倦权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走索艺人。最后,他在政变中被兄弟篡权成了亡国之君,走索之王,他的真正的“逃亡”也就开始了。从过程上看,他的“逃亡”意识是自觉的,也是对于爱和新的生活状态的执着与信仰。
  《三盏灯》的主人公扁金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逃亡”。只不过扁金的逃亡所折射出来的“爱”不是男女之爱而是对家园的坚强守护和信念。他鄙弃乡亲们为了生存的“逃亡”。而他却在战火退去时却选择了真正的逃亡:寻找小碗。这种行为其实象征了守护亲情与寻找洁净精神家园。
  四、结语:“逃亡”背后的深刻意蕴
  综上所述,苏童小说中描绘了众多“逃亡”者群像,尽管大致分为被迫的与自觉的两类“逃亡”趋向,但是每个“逃亡”者其实都是复杂丰富的个体。也就是说“逃亡”中对于物质匮乏的渴求和对于精神自由的追寻是纠缠在一起的,难以截然分开,比如《米》中的五龙、《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便是如此。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苏童小说中的“逃亡”者书写,不仅因为其塑造和命运遭际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他们背后所隐藏着的深刻意蕴,即捕捉生活世界中“另一种”残酷的真实与揭橥人们内心世界中隐秘的逃逸情结。从而在反向意义上给予我們及当下生活有价值的启发。
  参考文献:
  [1]苏童.纸上的美女[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71.
  [2] 苏童.我的帝王生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 苏童.三盏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 苏童.红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5] 苏童.妻妾成群[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6] 苏童.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8-19.
其他文献
摘要:李元阳是明代中后期云南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独特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本文试图从李元阳诗歌中占比最大的山水诗入手,探讨其独具个人风格和地域风情的山水诗。  关键词:李元阳;山水诗;探析  在云南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李元阳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明代中后期云南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虽出身于西南边陲,却以独特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在云南和中国文化史上打上了
期刊
摘要:《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讲述的是黑人女性塞丝为逃离奴隶制不惜杀死自己亲生女儿的故事。作为一位来自边缘的作家和批评家,她的小说着重描写被美国社会边缘化的黑人的生存,传播的是他者的声音。从后殖民视角解读《宠儿》,揭露奴隶制废除前后,在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黑人被限制、排斥、甚至剥夺了生存权力。而莫里森也正是通过对他者生存的关注来表现其颠覆话语的。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种族话语;他者  在西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剑桥学派的学术范式,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的重新解读,透视俄国19世纪下半叶的民粹运动以及其后的大革命。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自由的内容需要专制的形式来实现,而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革命之后往往不能实现自由而转化为内容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专制。  关键词:群魔;民粹;俄国革命;概念史  《群魔》发表于1872年,是俄国白银时代的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富争议的作品。故事并不复杂
期刊
在赛丽娜(Sirena)阁楼上待上一会儿,人们若是认为自己进入了2004年由韦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水中生活》的场景中,这也情有可原。有人恰如其分地将北京猫咖啡馆内的舒适装饰描述成“航海拙作”,因为图的色调是白色、蓝色与宝石蓝混合体。放眼楼下,前门口侧墙上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移动悬臂银鱼。再观楼上,左手边的墙上装饰着褪了色的以日本动画《海贼王》为主题的招聘广告,对面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画的是几栋地中海
期刊
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  ——特拉克尔  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这是一家奇特的书店,位于五台山体育馆下的一个地下车庫。门口贴着各类文化沙龙的活动海报,还有游客们写下的随笔留言。乍一看,是一家颇有文艺气息的独立书店,人头攒动,但也没什么特别,实在难负盛名。然而慢慢向内走进,发现小小的书店竟别有洞天:书店深处有一个缓缓向下的斜坡,坡上展览着各种新书以及书讯。斜坡下,是一块近两千
期刊
摘 要: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界比较受关注的作家之一,《活着》作为余华90年代创作转型的代表之作,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对苦难主题的描绘,并在苦难的描述中展现出人对苦难的超常忍受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重读解构,揭示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一种苦难背后的朴实的生存哲学。  关键词:生存;苦难;忍耐;活着  《活着》是余华90年代创作转型期的代表之作,这是一部个人苦难的浓缩史,也是一部人类生存境遇的再现史。小说通
期刊
摘要:记忆作为一个无可比拟的能够聚焦的主题一直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对象,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大量涉及到这一领域。以怀念的电影《再见,列宁》为例,影片通过挖掘记忆中东西德差异性的象征意象牵引出对东德的集体记忆,并通过个体构建历史经验框架中的集体记忆,引发对文化差异中社会身份定位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记忆在这里不仅是主题,也是叙述手段,对其丰富性的展现也值得探寻。  关键词:东德;象征;集体记
期刊
摘 要:在《檀香刑》中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真实鲜活的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孙眉娘和钱夫人分别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本文将着重分析孙眉娘、钱夫人这两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并试着从比较层面来剖析这两位独特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檀香刑》;孙眉娘;钱夫人  孙媚娘和钱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代表着“民间”与“庙堂”这两种不同的审美文化取向,孙眉娘是野性、泼辣、叛逆的民间女子的典型,而钱夫人是封
期刊
摘 要: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三毛,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异国形象。本文以其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为研究主体,通过细读其对撒哈拉沙漠原住民——撒哈拉威人的描述,从形象学角度分析其笔下异国群体形象的特点、“我”与“他者”的关系,以进一步解读三毛作品的内在情感魅力。  关键词:异国形象;形象学;撒哈拉威族  法国形象学大师亨利·巴柔这样定义他者形象:“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
期刊
摘 要:《三体》被誉为中国当代迄今为止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地球往事》是《三体》第一部,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五百年后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全书立意高远,格局宏大,涉及物理学、天文学、人类历史、社会学及哲学等多个层面。小说构思立足于前沿科技,科幻概念超前、众多、气势恢宏。作者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探讨,直指人心,发人深省。故事情节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