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童小说想象奇谲,文思灵妙,主题出奇,常给读者以出乎意料的“先锋性”体验。其突出症候之一便是小说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逃亡”气息。而这股“逃亡”气息又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是小说人物对恶劣生存环境的被迫式逃亡;其二,是小说人物对精神匮乏的自觉式逃亡。苏童小说中的“逃亡”书写背后有着深刻意蕴,即捕捉外部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和揭露内部心理的隐秘逃逸情结。
关键词:苏童小说;“逃亡”气息;“逃亡”情形;意蕴
苏童小说的“先锋性”广为流传,在其《我的帝王生涯》、《红粉》、《米》、等小说里,想象的奇谲,文思灵妙,主题的出奇在在都是,给人以别样的感受。由此也形成了苏童小说人物身上浓郁的“逃亡”气息。苏童曾说:“逃亡好像是我所迷恋的一个动作,人只有恐惧了,拒绝了,才会采取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种与社会不合作的姿态,才会逃,我觉得这个动作或姿态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命题,这是一个非常能包罗万象的文学主题,人在逃亡的过程中完成了好多所谓的人生的价值和悲剧性的一面。”[1]
一、“逃亡”的苏童与苏童小说中的“逃亡”
苏童小说中的“逃亡”气息与苏童的家庭及童年成长经历紧密相关。苏童祖辈是移民,从小他便有“外乡人”的心理以及对祖辈不断迁移的情愫和追寻的兴致。在这个家族“逃亡”历史以及“逃亡”心理形塑的过程中,苏童笔下的人物不自觉第也感染上了一种“逃亡”气息,“逃亡”成为苏童小说人物的一个典范标签。
苏童在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逃亡”者群像。比如《我的帝王生涯》[2]中的端白,《米》中的主人公五龙,《三盏灯》[3]中的主人公扁金、娄祥和乡亲父老们,《红粉》[4]中的秋仪和小萼,《妻妾成群》[5]中的颂莲等。在对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设计的过程中,苏童巧妙地将自我的童年生活经历及隐秘的“逃亡”情愫转换进文学世界中,给我们读者呈现了一个“逃亡”的苏童形象以及其小说中的“逃亡”“移情”儿女们纠缠交织的动人景象。
苏童小说的动人而“奇谲”的艺术魅力就是由此而生的。换句话说,苏童小说中的“逃亡”成了一个别样的美。当然,具体而言,这种“逃亡”气息及其所生发出来的美经过作家的艺术处理,主要表现为被迫式与自觉式两种“逃亡”趋向。
二、被迫的“逃亡”:物的匮乏与求生
首先,苏童小说中相当一部分“逃亡”者形象是被置于物质极度匮乏,生活环境困苦无力的状态下的。值得说明的是,在此恶劣处境里,“逃亡”者最根本也是共同指向的原因即是物质的不足与人的求生的本能。所以,这一类“逃亡”者的逃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被迫”而无奈的逃亡。
譬如,《米》中主人公五龙的“逃亡”虽然是因为家乡枫杨树物质缺乏而辗转到瓦匠街,但是造成他逃离的直接原因是发大水。不仅如此,如果从分析五龙的内心来讲,他或多或少抱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例如小说中写道:“他觉得冥冥中向往的也许就是这个地方。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美貌丰腴骚劲十足的女人,靠近铁路和轮船,靠近城市和工业,也靠近人群和金银财宝,它体现了每一个枫杨树男人的理想,它已经接近五龙在脑子里虚拟的天堂。”[6]
再如,《三盏灯》中的娄祥和乡亲父老四处逃亡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争,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生存的艰难以及他们心中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否则他们也不会不顾身家性命带着全部的财产浩浩荡荡逃离家乡。以上“逃亡”者虽然逃亡情形不一,但归根结底,都是对于物质匮乏的一种被迫式求生“逃亡”。
三、自觉的“逃亡”:爱的执着与信仰
除了关注对物质生活的“逃亡”情形外,苏童更加关注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逃亡书写。这类“逃亡”者的典型代表有《我的帝王生涯》中的端白、《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三盏灯》中的主人公扁金等。
比如端白,本是一个“帝王”的形象,物质上根本没有“逃亡”的道理。但是诡怪、悲凉的是,这个人虽贵为帝王,却在爱情和生活上屡屡受制于亲人。他想选择心爱的蕙仙为妃而与祖母皇甫夫人、母亲孟夫人发生矛盾冲突;他厌倦权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走索艺人。最后,他在政变中被兄弟篡权成了亡国之君,走索之王,他的真正的“逃亡”也就开始了。从过程上看,他的“逃亡”意识是自觉的,也是对于爱和新的生活状态的执着与信仰。
《三盏灯》的主人公扁金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逃亡”。只不过扁金的逃亡所折射出来的“爱”不是男女之爱而是对家园的坚强守护和信念。他鄙弃乡亲们为了生存的“逃亡”。而他却在战火退去时却选择了真正的逃亡:寻找小碗。这种行为其实象征了守护亲情与寻找洁净精神家园。
四、结语:“逃亡”背后的深刻意蕴
综上所述,苏童小说中描绘了众多“逃亡”者群像,尽管大致分为被迫的与自觉的两类“逃亡”趋向,但是每个“逃亡”者其实都是复杂丰富的个体。也就是说“逃亡”中对于物质匮乏的渴求和对于精神自由的追寻是纠缠在一起的,难以截然分开,比如《米》中的五龙、《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便是如此。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苏童小说中的“逃亡”者书写,不仅因为其塑造和命运遭际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他们背后所隐藏着的深刻意蕴,即捕捉生活世界中“另一种”残酷的真实与揭橥人们内心世界中隐秘的逃逸情结。从而在反向意义上给予我們及当下生活有价值的启发。
参考文献:
[1]苏童.纸上的美女[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71.
[2] 苏童.我的帝王生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 苏童.三盏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 苏童.红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5] 苏童.妻妾成群[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6] 苏童.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8-19.
关键词:苏童小说;“逃亡”气息;“逃亡”情形;意蕴
苏童小说的“先锋性”广为流传,在其《我的帝王生涯》、《红粉》、《米》、等小说里,想象的奇谲,文思灵妙,主题的出奇在在都是,给人以别样的感受。由此也形成了苏童小说人物身上浓郁的“逃亡”气息。苏童曾说:“逃亡好像是我所迷恋的一个动作,人只有恐惧了,拒绝了,才会采取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种与社会不合作的姿态,才会逃,我觉得这个动作或姿态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命题,这是一个非常能包罗万象的文学主题,人在逃亡的过程中完成了好多所谓的人生的价值和悲剧性的一面。”[1]
一、“逃亡”的苏童与苏童小说中的“逃亡”
苏童小说中的“逃亡”气息与苏童的家庭及童年成长经历紧密相关。苏童祖辈是移民,从小他便有“外乡人”的心理以及对祖辈不断迁移的情愫和追寻的兴致。在这个家族“逃亡”历史以及“逃亡”心理形塑的过程中,苏童笔下的人物不自觉第也感染上了一种“逃亡”气息,“逃亡”成为苏童小说人物的一个典范标签。
苏童在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逃亡”者群像。比如《我的帝王生涯》[2]中的端白,《米》中的主人公五龙,《三盏灯》[3]中的主人公扁金、娄祥和乡亲父老们,《红粉》[4]中的秋仪和小萼,《妻妾成群》[5]中的颂莲等。在对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设计的过程中,苏童巧妙地将自我的童年生活经历及隐秘的“逃亡”情愫转换进文学世界中,给我们读者呈现了一个“逃亡”的苏童形象以及其小说中的“逃亡”“移情”儿女们纠缠交织的动人景象。
苏童小说的动人而“奇谲”的艺术魅力就是由此而生的。换句话说,苏童小说中的“逃亡”成了一个别样的美。当然,具体而言,这种“逃亡”气息及其所生发出来的美经过作家的艺术处理,主要表现为被迫式与自觉式两种“逃亡”趋向。
二、被迫的“逃亡”:物的匮乏与求生
首先,苏童小说中相当一部分“逃亡”者形象是被置于物质极度匮乏,生活环境困苦无力的状态下的。值得说明的是,在此恶劣处境里,“逃亡”者最根本也是共同指向的原因即是物质的不足与人的求生的本能。所以,这一类“逃亡”者的逃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被迫”而无奈的逃亡。
譬如,《米》中主人公五龙的“逃亡”虽然是因为家乡枫杨树物质缺乏而辗转到瓦匠街,但是造成他逃离的直接原因是发大水。不仅如此,如果从分析五龙的内心来讲,他或多或少抱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例如小说中写道:“他觉得冥冥中向往的也许就是这个地方。雪白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美貌丰腴骚劲十足的女人,靠近铁路和轮船,靠近城市和工业,也靠近人群和金银财宝,它体现了每一个枫杨树男人的理想,它已经接近五龙在脑子里虚拟的天堂。”[6]
再如,《三盏灯》中的娄祥和乡亲父老四处逃亡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争,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生存的艰难以及他们心中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否则他们也不会不顾身家性命带着全部的财产浩浩荡荡逃离家乡。以上“逃亡”者虽然逃亡情形不一,但归根结底,都是对于物质匮乏的一种被迫式求生“逃亡”。
三、自觉的“逃亡”:爱的执着与信仰
除了关注对物质生活的“逃亡”情形外,苏童更加关注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逃亡书写。这类“逃亡”者的典型代表有《我的帝王生涯》中的端白、《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三盏灯》中的主人公扁金等。
比如端白,本是一个“帝王”的形象,物质上根本没有“逃亡”的道理。但是诡怪、悲凉的是,这个人虽贵为帝王,却在爱情和生活上屡屡受制于亲人。他想选择心爱的蕙仙为妃而与祖母皇甫夫人、母亲孟夫人发生矛盾冲突;他厌倦权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走索艺人。最后,他在政变中被兄弟篡权成了亡国之君,走索之王,他的真正的“逃亡”也就开始了。从过程上看,他的“逃亡”意识是自觉的,也是对于爱和新的生活状态的执着与信仰。
《三盏灯》的主人公扁金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逃亡”。只不过扁金的逃亡所折射出来的“爱”不是男女之爱而是对家园的坚强守护和信念。他鄙弃乡亲们为了生存的“逃亡”。而他却在战火退去时却选择了真正的逃亡:寻找小碗。这种行为其实象征了守护亲情与寻找洁净精神家园。
四、结语:“逃亡”背后的深刻意蕴
综上所述,苏童小说中描绘了众多“逃亡”者群像,尽管大致分为被迫的与自觉的两类“逃亡”趋向,但是每个“逃亡”者其实都是复杂丰富的个体。也就是说“逃亡”中对于物质匮乏的渴求和对于精神自由的追寻是纠缠在一起的,难以截然分开,比如《米》中的五龙、《妻妾成群》中的颂莲便是如此。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苏童小说中的“逃亡”者书写,不仅因为其塑造和命运遭际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他们背后所隐藏着的深刻意蕴,即捕捉生活世界中“另一种”残酷的真实与揭橥人们内心世界中隐秘的逃逸情结。从而在反向意义上给予我們及当下生活有价值的启发。
参考文献:
[1]苏童.纸上的美女[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71.
[2] 苏童.我的帝王生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 苏童.三盏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 苏童.红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5] 苏童.妻妾成群[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6] 苏童.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