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古文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占比越来越高,如何让学生快速接受小古文,更进一步地能爱上小古文,读是关键,悟是延伸。本文结合了一些教学案例,讲述了通过诵读、赏读、演读、猜读、延读的途径,达到更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小古文的目的,为学生打开小古文阅读之门。
关键词:小古文;诵读;赏读;演读;猜读;延读
“小古文”的定义最早是由《小学语文教师》原主编李振村在2006年由他领先的一个国家级课题“新经典诵读”中提出的。也就是那些儿童读物,言简意赅、篇幅适中的古文。比如在《文言启蒙课》中收集的《滥竽充数》《王冕夜读》《孝感动天》《望梅止渴》《女娲造人》等。有神话,有二十四孝,还有成语故事,从内容上能够吸引学生,从形式上也并不十分艰涩。
据悉:2019年推行的统编版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所占比例大幅提升。这也是自从白话文兴起的百余年以来,语文教材当中所出现的文言文占比最高的一次。而古文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学,“读”很关键。
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體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而读法也有很多种,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举例讲讲如何通过诵读、赏读、猜读、演读、延读,让学生更容易,更愿意接受小古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读,体会语感之美
古文或对仗工整,或长短参差,语言简洁明了、节奏轻快、读起来顺口。学生在第一遍诵读可能不会有太多的看法,对内容理解也较为片面,但是学习古文不会因此停滞不前,他们会在不断求知的过程当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这时候老师在重难点给予一些点拨和示范,他们就能有初步的理解和语感。
文言文常常被人们称赞是一门具有音乐旋律的语言。虽然笔者不敢说文言文就是唯一的那一种,但可以肯定地说,文言文所蕴含的独特声韵必然会给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的帮助。我认为古文的诵读有三个层次。
第一,读对。学生第一遍通读需要借助拼音、注释将文章读正确,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我在教学生朗读《司马光》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比如“没水中”的“没”,我们不排除孩子在自读时,出现“méi”的读音。而我会将“mò”音与它对照,结合现代汉语的意思,“没有水中”显然无法畅通理解,只有“沉没于水中”才是符合上下文的情节。
第二,读顺。在将文字读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最后一句,也是重难点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需要先解释句意,“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当学生理解了之后,就不会把“家禽”两字放在一起读了,朗读也变得更流利了。
第三,读出韵。读对读顺的前提下,让学生想象画面,体悟情感,用文言的音乐性读出韵来。比如教学《伯牙绝弦》这篇跟音乐有关的小古文时,在学生们理解古文内容与情感之后,我选取了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先自己范读,再让生自读,尤其“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能让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有更直接的领悟,对俞伯牙、钟子期的知己之情有更深刻的记忆。
二、赏读,品味文字之妙
朱文君老师曾说:“如果说经典诗文是高浓度的母语营养液,那么小古文就是让小学生在最适合的时间获得最适合的营养。”这里的最合适的营养该如何理解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其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握住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语感的学习,在欣赏和感悟当中不断促进学生抓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可以促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独立解决能力。任何一门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而且字里行间的音调都会对整篇文章的节奏造成影响,同时在行文当中节奏的编排也是节奏感的体现。
就拿文章《小狼》的教学来说,里面就有一句话“一狼年幼,喜素食”,通过和题目“小狼”进行结合,学生能够将“幼小”和“小”这两个词的意思联系起来。这时学生就会引申思考: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人的年龄小该怎么形容呢?年龄较大该怎么形容?年龄较小该怎么形容?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年幼”这个词想到“年老”和“年轻”这些词上面,也正是通过这类的引申学习,体会到文言文当中含有的深切内涵。对于文言文这类文章所用到的写作技巧,有时候无法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师仅仅可以通过建设当中的一种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这种言语的奥妙所在。就比方说在文章当中的“喜素食”中的第一个字,就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生活都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运动、喜欢读哪些书等,随后在脑海里呈现出一组儿童做运动、阅读、写作的情境图,并且尝试让学生利用特定的句型进行叙述,让学生进行联想,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古文的内涵,另一方面自身还在不断进行努力运用,从而使这门古老学科中的语言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也将会在儿童的心里埋下种子,激起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三、猜读,挖掘内容之趣
人们常常说在小学期间的古文课,核心就是一个“趣”字,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古文教学当中的乐趣?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设身处地来对一些悬念进行设置,并且做出适当的铺垫,这会使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喜悦和进行表达的乐趣当中。
如《猫斗》一文中,一开始写“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平时看见过两只猫打架吗?你觉得黄猫和白猫是怎么打架的呢?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它们可能会发出“呜呜”的叫声,还会抬起前腿攻击对方。在此基础上出示下一句“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再继续往下想,最后到底是黄猫会赢,还是白猫获得胜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充满激情的进入下一个环节,验证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通过在课堂当中的猜想来不断进行验证,使得学生体会到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乐趣,小古文学习的乐趣也随之产生。
四、演读,释放表达之乐
在当代儿童无法对古人的作品进行阅读时,那么在初学古文时遇到困难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儿童也在不断用他们所喜欢的形式来 进行理解和表达,这最终会消除阅读障碍。在小古文形成之初,往往并不需要字字追究含义。因为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用最浅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其中的含义。
我听过王崧舟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重复朗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和“日初出沧沧凉凉……”两句,学生可以适当发挥,加入一些辩论的词语。王老师让学生从“辩论式”朗读创设情境让他们切身体会“两小儿辩日”的乐趣,领悟“两小儿”的天真烂漫,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有对自己观点的坚持。再如,教学《师旷论学》 时,当学生诵读全文之后,我往往会让部分学生去重现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形态或是其性格特点,学生既是导演,又是裁判。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切内涵。
五、延读,提升阅读之智
古文作为延续千年的文体形式,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古文,就要知道阅读的正确方式。也就是要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把握住古文的节奏,运用各种方法对其中的词句进行理解。同时还要举一反三,延伸到多篇同样类型的古文当中。而像这样体现儿童智慧的小古文还有很多。以此为开篇,可以带动学生阅读这一类的其他文章。如在教授《杨氏之子》一课时,可以引申到《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也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孩子,他的才智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杨氏之子是通过说话的艺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王戎则是通过生活常识判断出这路边的李子一定不甜,不然肯定早被人吃光了。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两者是互通的。并且通过这一类的文章进行比较可得知,目前学生对于这一类的文章往往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读”是前提,是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学生若需用之,便能召之即来,呼之而出,往往也就下笔成文。正可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例如在学习《学弈》时,学生朗读后续写:“而后,弈秋对其曰:‘汝可习射术矣。’其前往,习射,终成!”学生通过之前另一人学棋时总想着把天鹅射下来,推断出他对射箭比较感兴趣,才有了这样的续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课的目的做出过这样的诠释,他认为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小古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准确把握五步读书法,使读成为在小古文教学课堂上的主旋律,做到以读带悟,让学生自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古文的求知欲,并激起其学习古文的乐趣。让他们从内心发出:小古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基于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8(2):27-29.
[2]劉海泉.初探小学语文中文言文的朗读教学[J].速读创新舟,2018:76.
[3]周晓霞.如何上好小学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8(9):51-53
[4]孔维清.文言文,想说爱你也容易[J].教学与管理,2011(12):30-31
[5]佘娟.“悦”读,让小古文教学充满情趣[J].小学语文教学,2015.11:13-14
关键词:小古文;诵读;赏读;演读;猜读;延读
“小古文”的定义最早是由《小学语文教师》原主编李振村在2006年由他领先的一个国家级课题“新经典诵读”中提出的。也就是那些儿童读物,言简意赅、篇幅适中的古文。比如在《文言启蒙课》中收集的《滥竽充数》《王冕夜读》《孝感动天》《望梅止渴》《女娲造人》等。有神话,有二十四孝,还有成语故事,从内容上能够吸引学生,从形式上也并不十分艰涩。
据悉:2019年推行的统编版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所占比例大幅提升。这也是自从白话文兴起的百余年以来,语文教材当中所出现的文言文占比最高的一次。而古文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学,“读”很关键。
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體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而读法也有很多种,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举例讲讲如何通过诵读、赏读、猜读、演读、延读,让学生更容易,更愿意接受小古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读,体会语感之美
古文或对仗工整,或长短参差,语言简洁明了、节奏轻快、读起来顺口。学生在第一遍诵读可能不会有太多的看法,对内容理解也较为片面,但是学习古文不会因此停滞不前,他们会在不断求知的过程当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这时候老师在重难点给予一些点拨和示范,他们就能有初步的理解和语感。
文言文常常被人们称赞是一门具有音乐旋律的语言。虽然笔者不敢说文言文就是唯一的那一种,但可以肯定地说,文言文所蕴含的独特声韵必然会给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的帮助。我认为古文的诵读有三个层次。
第一,读对。学生第一遍通读需要借助拼音、注释将文章读正确,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我在教学生朗读《司马光》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比如“没水中”的“没”,我们不排除孩子在自读时,出现“méi”的读音。而我会将“mò”音与它对照,结合现代汉语的意思,“没有水中”显然无法畅通理解,只有“沉没于水中”才是符合上下文的情节。
第二,读顺。在将文字读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最后一句,也是重难点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需要先解释句意,“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当学生理解了之后,就不会把“家禽”两字放在一起读了,朗读也变得更流利了。
第三,读出韵。读对读顺的前提下,让学生想象画面,体悟情感,用文言的音乐性读出韵来。比如教学《伯牙绝弦》这篇跟音乐有关的小古文时,在学生们理解古文内容与情感之后,我选取了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先自己范读,再让生自读,尤其“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能让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有更直接的领悟,对俞伯牙、钟子期的知己之情有更深刻的记忆。
二、赏读,品味文字之妙
朱文君老师曾说:“如果说经典诗文是高浓度的母语营养液,那么小古文就是让小学生在最适合的时间获得最适合的营养。”这里的最合适的营养该如何理解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其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握住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语感的学习,在欣赏和感悟当中不断促进学生抓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可以促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独立解决能力。任何一门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而且字里行间的音调都会对整篇文章的节奏造成影响,同时在行文当中节奏的编排也是节奏感的体现。
就拿文章《小狼》的教学来说,里面就有一句话“一狼年幼,喜素食”,通过和题目“小狼”进行结合,学生能够将“幼小”和“小”这两个词的意思联系起来。这时学生就会引申思考: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人的年龄小该怎么形容呢?年龄较大该怎么形容?年龄较小该怎么形容?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年幼”这个词想到“年老”和“年轻”这些词上面,也正是通过这类的引申学习,体会到文言文当中含有的深切内涵。对于文言文这类文章所用到的写作技巧,有时候无法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师仅仅可以通过建设当中的一种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这种言语的奥妙所在。就比方说在文章当中的“喜素食”中的第一个字,就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生活都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运动、喜欢读哪些书等,随后在脑海里呈现出一组儿童做运动、阅读、写作的情境图,并且尝试让学生利用特定的句型进行叙述,让学生进行联想,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古文的内涵,另一方面自身还在不断进行努力运用,从而使这门古老学科中的语言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也将会在儿童的心里埋下种子,激起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三、猜读,挖掘内容之趣
人们常常说在小学期间的古文课,核心就是一个“趣”字,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古文教学当中的乐趣?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设身处地来对一些悬念进行设置,并且做出适当的铺垫,这会使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喜悦和进行表达的乐趣当中。
如《猫斗》一文中,一开始写“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平时看见过两只猫打架吗?你觉得黄猫和白猫是怎么打架的呢?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它们可能会发出“呜呜”的叫声,还会抬起前腿攻击对方。在此基础上出示下一句“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再继续往下想,最后到底是黄猫会赢,还是白猫获得胜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充满激情的进入下一个环节,验证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通过在课堂当中的猜想来不断进行验证,使得学生体会到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乐趣,小古文学习的乐趣也随之产生。
四、演读,释放表达之乐
在当代儿童无法对古人的作品进行阅读时,那么在初学古文时遇到困难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儿童也在不断用他们所喜欢的形式来 进行理解和表达,这最终会消除阅读障碍。在小古文形成之初,往往并不需要字字追究含义。因为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用最浅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其中的含义。
我听过王崧舟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重复朗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和“日初出沧沧凉凉……”两句,学生可以适当发挥,加入一些辩论的词语。王老师让学生从“辩论式”朗读创设情境让他们切身体会“两小儿辩日”的乐趣,领悟“两小儿”的天真烂漫,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有对自己观点的坚持。再如,教学《师旷论学》 时,当学生诵读全文之后,我往往会让部分学生去重现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形态或是其性格特点,学生既是导演,又是裁判。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切内涵。
五、延读,提升阅读之智
古文作为延续千年的文体形式,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古文,就要知道阅读的正确方式。也就是要运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把握住古文的节奏,运用各种方法对其中的词句进行理解。同时还要举一反三,延伸到多篇同样类型的古文当中。而像这样体现儿童智慧的小古文还有很多。以此为开篇,可以带动学生阅读这一类的其他文章。如在教授《杨氏之子》一课时,可以引申到《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也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孩子,他的才智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杨氏之子是通过说话的艺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王戎则是通过生活常识判断出这路边的李子一定不甜,不然肯定早被人吃光了。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两者是互通的。并且通过这一类的文章进行比较可得知,目前学生对于这一类的文章往往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读”是前提,是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学生若需用之,便能召之即来,呼之而出,往往也就下笔成文。正可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例如在学习《学弈》时,学生朗读后续写:“而后,弈秋对其曰:‘汝可习射术矣。’其前往,习射,终成!”学生通过之前另一人学棋时总想着把天鹅射下来,推断出他对射箭比较感兴趣,才有了这样的续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课的目的做出过这样的诠释,他认为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小古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准确把握五步读书法,使读成为在小古文教学课堂上的主旋律,做到以读带悟,让学生自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古文的求知欲,并激起其学习古文的乐趣。让他们从内心发出:小古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基于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8(2):27-29.
[2]劉海泉.初探小学语文中文言文的朗读教学[J].速读创新舟,2018:76.
[3]周晓霞.如何上好小学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8(9):51-53
[4]孔维清.文言文,想说爱你也容易[J].教学与管理,2011(12):30-31
[5]佘娟.“悦”读,让小古文教学充满情趣[J].小学语文教学,2015.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