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2-01
写作是综合思维的过程,作文的能力并非仅仅是文字的功夫,它所包含的是学生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功夫就不能仅仅限于文字的功夫,俗话说“作诗功夫在于诗外”便是这个道理。
探究学生写作的实际,可以发现存在三种困难:一是找不到什么内容来写,无话可说;二是内容平淡,想象不丰富,文字表现力差;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变成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更谈不上创意。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因此,学生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存在着写作恐惧心理,视写作为畏途。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尽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对于感到没什么可写的学生来说,似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让学生自己出题目,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又如:有一次上课铃敲响后,我走进教室,把书放在讲台桌上,一言不发,环视着全体学生。学生们先是小声议论,而后面面相觑,再正襟危坐。这样过了几分钟,我打破沉默:“你们刚才在想什么呢?”鼓励学生实话实说,等学生纷纷回答后我接着说:“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心理活动,把你们刚才所想的写下来就可以了。”学生们先是一楞,随后会心一笑,纷纷提笔,畅所欲言。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找春天、放风筝、制作小玩意儿、采集树叶书签……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感受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为他们带来写作的快乐和灵感。
二、注重体验,丰富情感,激发想象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作文本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史记”。但现实中,学生作文缺少自己的思索和体验,仿照作文选,模式化严重,甚至说假话。违背了“我手写我心”的精神。究其原因,很多时候学生仅是“听说过,看到过”,但是很少“体验过”,忽视了“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写出来的东西就缺乏感人的力量。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生活中多变的机会来启发学生,帮助儿童反馈感受,诉说体验,努力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孩子们都很喜欢童话,我就让他们多写“童话体想象作文”。如:新编《龟兔赛跑》,我在导入新课后出示课件:兔子回家后伤心欲绝,边哭边说:“呜……那天我冤枉死了,其实情况根本不是像书上写得那樣!我是……呜……”然后让全班学生都当当大侦探,探究一下兔子蒙冤的真相。学生都争着从“参赛者本身”、“当时的比赛路线”、“当天的天气状况”、“宣传报道”及其它方面作了分析。趁热打铁,让学生再写写新编《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并给这一类的作文取名叫“推陈出新”。此外,还提供材料让学生写“漫画作文”、续写等等。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三、引导写好循环日记,激发竞争意识
循环日记七人一小组,一周中每人写一篇日记。小组里擅长表达的学生先在前面几天写,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后面学习、模仿。在写日记中有些学生敷衍了事,使日记流于一种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天天评日记”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选取有意义的题材,怎样言之有物。并利用每周的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评选“最佳日记”,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并谈体会。全班同学找出其闪光点加以赏析,与小作者分享感受,提出建议,沟通见解。同时开设“进步奖”,创设被别人欣赏的机会,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让学生信心倍增,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四、丰富语言积累,以求达到自我完善
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多学生在写作时觉得心里有话却苦于无法正确表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阅读量少,词汇缺乏,导致语言贫瘠。《语文标准》提出要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因此我除了平时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训练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推荐课外读物,采用学生自学、生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们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做好资料卡,记录一些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注上心得或感悟等,定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在积累语言与模仿的过程中用心去想,用心去悟,并加以创新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多读,多悟,多想,多练!作文不再是“苦事”!
写作是综合思维的过程,作文的能力并非仅仅是文字的功夫,它所包含的是学生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功夫就不能仅仅限于文字的功夫,俗话说“作诗功夫在于诗外”便是这个道理。
探究学生写作的实际,可以发现存在三种困难:一是找不到什么内容来写,无话可说;二是内容平淡,想象不丰富,文字表现力差;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变成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更谈不上创意。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因此,学生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存在着写作恐惧心理,视写作为畏途。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尽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对于感到没什么可写的学生来说,似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让学生自己出题目,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又如:有一次上课铃敲响后,我走进教室,把书放在讲台桌上,一言不发,环视着全体学生。学生们先是小声议论,而后面面相觑,再正襟危坐。这样过了几分钟,我打破沉默:“你们刚才在想什么呢?”鼓励学生实话实说,等学生纷纷回答后我接着说:“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心理活动,把你们刚才所想的写下来就可以了。”学生们先是一楞,随后会心一笑,纷纷提笔,畅所欲言。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找春天、放风筝、制作小玩意儿、采集树叶书签……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感受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为他们带来写作的快乐和灵感。
二、注重体验,丰富情感,激发想象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作文本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史记”。但现实中,学生作文缺少自己的思索和体验,仿照作文选,模式化严重,甚至说假话。违背了“我手写我心”的精神。究其原因,很多时候学生仅是“听说过,看到过”,但是很少“体验过”,忽视了“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写出来的东西就缺乏感人的力量。在教学中我经常抓住生活中多变的机会来启发学生,帮助儿童反馈感受,诉说体验,努力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孩子们都很喜欢童话,我就让他们多写“童话体想象作文”。如:新编《龟兔赛跑》,我在导入新课后出示课件:兔子回家后伤心欲绝,边哭边说:“呜……那天我冤枉死了,其实情况根本不是像书上写得那樣!我是……呜……”然后让全班学生都当当大侦探,探究一下兔子蒙冤的真相。学生都争着从“参赛者本身”、“当时的比赛路线”、“当天的天气状况”、“宣传报道”及其它方面作了分析。趁热打铁,让学生再写写新编《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并给这一类的作文取名叫“推陈出新”。此外,还提供材料让学生写“漫画作文”、续写等等。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三、引导写好循环日记,激发竞争意识
循环日记七人一小组,一周中每人写一篇日记。小组里擅长表达的学生先在前面几天写,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后面学习、模仿。在写日记中有些学生敷衍了事,使日记流于一种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天天评日记”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选取有意义的题材,怎样言之有物。并利用每周的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评选“最佳日记”,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并谈体会。全班同学找出其闪光点加以赏析,与小作者分享感受,提出建议,沟通见解。同时开设“进步奖”,创设被别人欣赏的机会,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让学生信心倍增,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四、丰富语言积累,以求达到自我完善
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多学生在写作时觉得心里有话却苦于无法正确表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阅读量少,词汇缺乏,导致语言贫瘠。《语文标准》提出要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因此我除了平时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训练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推荐课外读物,采用学生自学、生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们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物,做好资料卡,记录一些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注上心得或感悟等,定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在积累语言与模仿的过程中用心去想,用心去悟,并加以创新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多读,多悟,多想,多练!作文不再是“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