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村庄融于村

来源 :艺术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货铺诞生于小洲村,村子离广州市区有二三十公里。小洲历史悠久,还保存着好几座古建筑。青砖房是村子的特色,加上珠江的支流有一些分叉来到这里,形成了颇为优美的景色,因此吸引了不少艺术家、作家、诗人、不入流的导演、美术和音乐培训班、游客等。可贵的是这里还居住着许多原居民,他们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努力保持着以前的生活方式,不过随着外来人的增多,他们从内心到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嘉平和叶平平并不是为杂货铺而来到小洲村,就像其他的租客一样,他们是为生活而来。杂货铺是在他们的生存与兴趣的磨合中,根据小洲的可行性,亲手设计和实践出来的。因此,我喜欢用自然生长来形容他们的杂货铺。除了电焊之类的技术活,创建这个空间的所有事情他们都亲力亲为,就像当年梭罗用斧头在瓦尔登湖自己砍树建房子、自耕自种一样,他们需要到市区去淘到他们自己满意的货物,还要担心新刷的墙会不会发霉。大大小小的事情让他们过于忙碌而无法正确估算准确开铺的时间,从五月一直推迟到八月。他们并不是在为哪个老板或展览做事,所以不用看着海报上的时间发愁焦虑,他们凭感觉和体力来完善空间。开张之前,空间对面陶器店的老板过来说“右边太空了,没有形成商品压迫感,应该把货品堆满整个空间,这样顾客才有购买的欲望”。嘉平很平静地说:“试一下吧”,他并没有去解释那边要留着做展览。
  初展是张嘉平的“写生”,展出了一个视频装置,一个雕塑和一本叫《电器超市》的小说。视频播放的是一个花农把一块地上的植物都剪成球体,然后对着它们写生。视频旁边放着这个花农用到的画架和他写生的那张画,画得非常抽象。我以前和嘉平讨论过这些花农到底在为谁的审美而忙碌,以及这些造型工整的植物从何时起让我们觉得它应该保持模型一样的容貌。这些可能都是嘉平拍这个作品的原因。开张加开幕那天我们都过去帮衬,几个朋友坐在右边观看展览,同时注意着左边的买卖,希望多点顾客来消费。我知道,左边的买卖负担的是这个空间的造血功能,它能决定这个空间的存活。第一天顾客并不多,所幸的是后来生意慢慢好转,两位老板做展览的热情也没有减退。后来相继实施的项目有宋拓的“如何画牛”、我的“表演与马赛克”、杨铭的“有限‘再现’与收藏的游戏”、于伯公的“登陆”。每个艺术家都在现场参与自己作品的布置。在很多游客和村民的眼里,这是一个奇异的空间,空间右边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视频或者雕塑。有的人知道这是一个展览,有的人却不知道。有时会突然涌进几十个游客,把整个空间都塞满,他们举着像机关枪一样的相机,围着有兴趣的物品拍照,也会在作品面前留影。有时也有村民被展览的作品吸引进来看展览,老人小孩都有,有的甚至很认真;叶平平给我看过一张照片,里面是一个小孩坐在比他还高的凳子上看我的视频作品。叶平平说他进来坐下之后安静地看完了整个作品,然后独自离开。我既开心又惊讶。嘉平说也有的人是被运水泥的拖车逼着跳进来的,然后顺便买点东西,或者看看作品。逢年过节,你坐在空间里面也能看到对面的老太太在她门口烧香和银宝。这个空间是村庄的一部分,村庄也是这个空间的一部分。
  很多人把“日常生活”放在嘴里嚼,就像曼联教练弗格森嚼口香糖一样,却没有体现出太多的生活,更没有日常,而是充满了刻意,就像造型工整的植物。这个时代的生活已经把人们都紧紧地网在网兜里。可贵的是杂货铺一直在展示“日常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生成展览。嘉平在做第五个项目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想法:以后每个在这里做展览的艺术家都在后院的厨房做一道菜,拿手的或试验的都行。一边做菜一边聊天,菜好之后就一边吃菜一边聊天,他还给这个想法起了一个洋名字“Cooking taking”。于伯公当天煮了一个具有西北风情的牛肉汤,汤里放的豆角还是叶平平在楼顶上自种的。那天我们喝着牛肉汤,聊着艺术圈内做菜比较出色的艺术家,我还建议以后有条件搞一个艺术家厨艺大赛。当然我们也聊展览作品,不过聊更多的是植物、菜式和艺术界的轶事,因为在北京生活的伯公比我们更了解艺术界。
  杂货铺就是这样一个非商非艺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亦商亦艺。它有血有肉,并不是空洞的词语,也不是无所指的概念,它直接面对的是生活的基本事实。其他商店老板可能在计划着如何把生意做大,赚取更大的利润,而杂货铺的老板却在忙着设计展览海报或者布展;其他的艺术空间老板可能在担心藏家是否喜欢他们的展览,杂货铺的老板却在统计着哪些货品容易卖一点。这个空间没有可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两位老板到现在都还是处于尝试阶段,就像在黑暗里用脚看路的行者。很多人为了想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而掉了不少头发,他们却在做着有时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事。杂货铺是他们身体的延伸,生意与展览就像他们的左右手,协调一致。这里种植了很多盆栽、蔬菜瓜果,我想这些都是他们为了自己和空间能够更加健康有趣而做的。
  我们可以从杂货铺的运作形式中看到某种乌托邦的影子。它似乎绕开了系统,生长在缝隙间。它的启示在于:它不但可以作为艺术机构的独特样式考察和反观艺术系统,还可以看作是对景观社会的抵抗。艺术系统制造了巨大的漩涡,把画廊老板、画廊、美术馆、策展人、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等都卷入其中。这些角色常常无法脚踏实地,大家都循入法则,因此内心也容易蒙上某种相对紧张的薄膜。有的画廊就像挤奶工,排好日期,准时给它的艺术家挤奶;艺术家也默默地准备好奶或者像奶的东西,画廊与评论家一起分享,评论家竖着拇指,尽量自然地微笑着说:“好”!这样的漩涡让艺术杀了人,也让人厌恶了艺术。而资本是这漩涡的幽灵,是从中作怪的能量,它既是止血贴也是刀子。资本的强大让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形,而后又使人们对这种变形熟视无睹。
  杂货铺的藏家满村子都是,它没有固定的圈子,也不需理会太多的法则。作品放在这里展览,其周围是充满空气和灰尘的,而在另外一些空间,作品周围可能只是与世隔绝的真空。两位老板尽其所能做自己理想中的事,而且没有指望从这些事情里面捞回多少好处;他们与艺术家的合作是透明干净的,所有发生的事都自然而成。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自由状态,也可以说是崇高的状态,就像纯真的孩童,动作与欲望等同。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有趣的空间,它在无意间完成了部分人对一个理想空间的想象。很多人试图把它纳入一些流行的叙事逻辑,而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模式,它是自然的、健康的。希望它保持有趣,并更加有趣!
其他文献
相比聊作品之外的故事,李明更愿意谈及创作本身。记得在一次和李明聊完他的作品后,我问他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创作并是否有相对满意的作品时,他说:每一次创作过程会有很多妥协的地方,当然,这里的“妥协”只是客观地描述一个行动过程的记录词,没有贬义。它是抱着对艺术本体的实践去的,抛开评判标准,都是可以量化成经验,他们是不带任何情绪的客观事实。因此,所谓的“满意”,在信息量上会更加复杂,可能还得把观众的反应加进
期刊
费尔威亚·卡纳瓦勒:你的研究轨迹很特别,开始是19世纪的工人斗争和乌托邦的档案研究,现在又研究当代艺术、美学和电影。你认为你的哲学之路是断裂的,还是连续的?  雅克·朗西埃:我不是那种从政治到美学、从过去的解放运动到当代艺术的哲学家。我总是设法批驳那种预设历史必然性的全球化思想。在1970年代我从事19世纪早期工人档案的研究,是因为1968年五月风暴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解放的实际形式之复杂历
期刊
TOF小组(丁力,金锋)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关心为“特定”顾客需求提供服务的理念,TOF小组致力于充分利用其艺术创作经验和手段,在这个“特殊”的展示场域为“特殊”的顾客提供展示,以某种样本的扩张体验为其出发点,在其普遍日常的超真实经验中提取可能性。在这个场域中,客户的出现是超验的,这个场域面对每一个个体的到来,同时确信每一个观众,都是等待特殊客户身份的随时降临的神圣个体,这种对象被待定的感受
期刊
杂货铺·空间是一个很有趣的现实表征。我们试想一下,杂货铺与艺术空间结合在一起,它多少都会给人一种生疏感和失落,甚至还有一种失落后的喜悦。这种情感来自艺术与消费之间长期以来的尴尬关系被人自发地、轻而易举地解除了,也来自人们对“杂货铺”的简单化认知。  杂货铺作为一种形态与模式,它不仅仅是为消费活动提供空间,它还提供了闲逛、娱乐、审美行为与各种可能性活动。当人们来到这个自主选购的非压迫性社会空间——杂
期刊
展览前一个月采访过石青,谈了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空间的生产和德波的情景国际。“穿刺,打通”原有生产关系形成新的“再生产”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进底层大厅,扑面而来的好感,简洁、明快、有层次。4个像城规学院学生的建筑模型:剧场、堤坝上的临时房、纸箱加铁网盒作为草场地和机场、纸箱金字塔。其它就是加上了法语的铁丝笼、穿过的T恤,轮子和音箱之类的组合。作品都是新的,难道石青刻意模仿一个“小清新”和
期刊
石青是从艺术生产作为一种“再生产”过程这个角度来看,认为艺术生产可以作为一种潜伏的事件或者运动的生产。艾未未是从运动角度来理解,比如文艺复兴和现代主义运动。金峰与郝楠则认为事件是创作思考的起点,但不是结果,也不能让希望成为一件作品来束缚住事件。吴小军则是更多谈了社会政治商业事件与艺术事件之间的边界与关系。徐震简短地回答了一些问题,并且强调他从自身直觉开始的探索。意大利归国艺术家马涛则认为如果文本与
期刊
本文是蒋洪生就雅克·朗西埃在四川美术学院小剧场所作演讲《讲、展和做: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评论。  理解朗西埃川美演讲的关键,首先还是在于把握其独一无二的政治概念。政治(politics)对朗西埃而言,不是权力的运用,或权力的争夺,更不意味着福柯式的推论:因为处处都有权力,所以处处都有政治。对朗西埃来说,处处有权力这样的说法是毫无意义的,如果处处都有权力,那就无所谓权力了。对于什么是政治这一核心议题
期刊
杂货铺·空间是张嘉平和叶平在广州小洲村建立的一个艺术空间。与一般的美术馆和画廊等展示空间不同,该空间与村庄和村民融为一体,追求自然而然的健康模式,真正将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尽管该空间规模小,工作人员也只有两位创立者,但从已有的几次项目的实施来看,它给现有的艺术空间运作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ARTTIME:“杂货铺”作为一个空间,其建立的初衷和缘起是怎样的?  张:2012年初,叶子(叶平平,
期刊
2013年5月15日,雅克期西埃在四川美术学院小剧场发表《讲、展和做: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演讲。  下面,我要用一个图像来带出今晚的主题。这个图像总结了我所要讲的整个问题,因为,它不光展示给观众一些东西,而且还讲给观者一些东西听,而且,恰恰是通过展示一种做的方式,来讲出东西的。这个图像1848年6月被登在一张保守的英国报纸上。它是一篇写刚被军队镇压的工人起义的文章的插图,向我们展示了起义者布好的许
期刊
艺术与资本的关系隐秘而尴尬,人们往往谈资本而色变,以至于资本成为艺术本体维护者和道德论者自始至终的批判对象,这些艺术界的“道士”只要嗅到一丝资本的所谓铜臭气便为其接下来的狂轰滥炸鼓足勇气,而全然不顾具体项目与作品的质量和意义。好的艺术项目和展览的实施与资金的充足与否并无必然性关联,也并非所有资金雄厚的展览都是被资本绑架或强奸的案子。上海chi K11艺术空间的开幕展以“真实、美、自由和金钱”为主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