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大误区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教学,所以有的教师就拼命在教学形式上大做文章,好像学生越兴奋、课堂越热闹就越好,把热烈的课堂气氛当成了语文课追求的主要目标,这样就不自觉地走进了新课改的误区。
  一、 把“满堂问”当做启发式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将平等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许多课堂成了简单的“问答课”:层层设问,处处设问,时时设问,教师反反复复地提问,学生忙忙碌碌地回答,一堂课下来,留给学生思考活动的空间能有多少?这类课堂的误点为:一是随意问,口语式、判断式的设问,引来异口同声的回答,造成一种轰轰烈烈的课堂“效应”;二是笼统问,过深、过宽、过泛地设问,学生难于回答,只好教师“主导”了;三是低效问,不乏技巧和难度的设问,学生竟能在第一时间圆满答出,无阅读之耗时,反应之迅速,语言之娴熟,神态之从容,答案之标准,令人叹为观止。自然引来一番夸奖,你好、我好、全都好了。问题是,让学生做不假思索的表面文章,教师不给予阅读上的引导、方法上的指点、思维上的点拨,而乐于舞弊式的暗示,即使能蒙出来,这样的设问又有何益?至于精彩的答问,某些公开课上并不少见。其实,在这种“问答式”教学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始终处于“被追问”的状态之中。教师垄断了课堂上的教学沟通,阻断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究其实质,还是割舍不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用启发式的新瓶,灌装注入式的旧酒,这就是“满堂问”——“满堂灌”的翻版。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不仅使学生脱离“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进一步释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发展他们的思维成果。
  二、 把放任自流当做“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成了复印纸似的机器。因此,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读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学习方式由自己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选,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学生自主地胡思乱想,自主地信口开河,自主地在分组讨论中嘻嘻哈哈,童言无忌。在这里,老师的循循善诱的启发指导不见了,声情并茂的感染调动也无影踪。学生们是众鸟乱飞,天马行空。课堂活是活了,但也乱了。一节课上完后学生还没有弄明白这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课堂教学成为典型的“放羊式”的放任自流。这种做法,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感觉走。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起来。当学生充满兴趣地争辩、探究时,教师应适时引导,避免活动的盲目和课堂秩序的混乱,避免自主性学习失控。
  三、 把小组讨论当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但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常常流于形式。讨论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无论什么样的课,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不善于独立思考,有的不善于互相配合。讨论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活动便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采用了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不够恰当,讨论时间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不深不透。而讨论的主要内容与特性即讨论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心里没有底;讨论要突破什么重难点,学生心里没数;需不需要讨论,教师、学生不清楚。讨论的实效自然也就难以体现了。这种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实质。因此,要使课堂讨论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收到实效,教师要心中有数,能把设计好的讨论环节在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授课过程中随机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无意的心境下展开自由发问和辩论,思辨的火花才能真正闪烁。
  四、 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活力。但是,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课堂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提高;用得不好,便会弄巧成拙,狗尾续貂,比不用还要糟糕。从表面上看,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但仔细研究,多媒体主宰课堂是和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不相吻合的。语文课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颗师心带领几十颗童心对那些人类优秀的精神产品进行共鸣的过程,这个交流过程应该是个“读、感、悟”的过程。这个交流的手段是语言和文字,教师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诱导学生加以联想,指导学生诵读品味,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滥用多媒体,则使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随之萎缩,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另外,大部分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是围绕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而课件一旦被制作完成,它的内容和程序就被死死地固定下来,课堂上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演示,教师在课堂中大多扮演“放映员”或“解说员”的角色。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成了“观众”,上课时只能按课件流程和教师的思路学习,失去了灵活性和机动性。这显然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缺少了双边的情感交流,侵占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运用应依据教学内容、师生情况而定。我们语文教师要克服多媒体只辅教不辅学的缺点,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量、衡”,立足文本、基于文本,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实实在在去培养学生会读、会说、会写、会听的能力,让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清丰县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要让长辈先行。做到礼让长辈,晚辈随后。情景小故事:小池特别爱吃奶奶包的饺子。一
准备:拧干的湿抹布。准备擦桌子时,要先看看抹布的大小,决定是不是将抹布对折一次或几次。常用的擦桌子的方法:1.双手按住抹布,从桌子的左上角开始往下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解决是数学学科能力培养教学,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将问题解答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玩具始终陪伴着他们,既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又是最好的教材。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一堆玩具,就可以让他不来纠缠自己,就可以专心从
中职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滞后于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这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产教结合模式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众多职校推进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从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现状,立足现实,寻找契合点,为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深入持续推进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一、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模式的内涵  一般认为中职服装专业产教结合的教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激烈。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更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离不开创新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锐意进取,富于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拓展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建氛围,保护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
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能够带动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如何创设好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 自读提示,把握重点  自读提示是课前指导学生阅读的纲领性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自读提示来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行文的目的和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抓住文章总纲,进而开展有效阅读。教师在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