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Ryan于1960年所作的观察研究表明与课堂有效教学相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教师必须做到:满腔热情,平易近人,而不是无情冷淡,目中无人;严密组织,系统认真,而不是毫无准备,漫不经心;启发诱导,想象丰富,而不是单调无味,例行公事。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课堂内有效教学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态度、学术水平、个人风格、性别年龄及接受教育训练等方面。这种研究被一些教育机构武断地用来评定教学,但它忽视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国立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Gorbinathan先生指出,教学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内的有效教学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当代著名的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是通过刺激和反应来从事学习的。受此观念影响,传统的英语教学法认为把语法词汇抓好,英语学习就大功告成。课堂上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辛辛苦苦把词汇语法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把单词背了一遍又一遍,试卷做了一张又一张。这些做法应付考试是有效的,但是它背离了英语学习的本质,学生“得到”英语是彻底的“外语”,当他们表达出来的时候,外国人根本不懂。英语老师面对着高考的指挥棒要在文化和语言之间寻求平衡,避免九分语言,一分文化,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双效:既适应高考,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是大脑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要真正让教学过程“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有效教学。
一、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虽然学生在课堂内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他们绝不是等待教师灌输知识的空容器。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而且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讲一些时事、明星、英文歌曲、表演、辩论、游戏、竞赛等,以活教带动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英语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听讲和作笔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
同时要注意师生、生生配合,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过程。自“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参与度”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关注的一个要素,“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营造一种愉快的欢乐的课堂气氛,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穿插了竞赛、表演等环节,并对学生正确回答问题,采用奖励、鼓掌等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孙维刚老师指出:“我们的信心,无论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都不是呐喊出来的,而是冷静地思考、深刻地思考的结果。是实在的、深沉的,而不是表面的、虚假的热烈。切不可把缜密探讨的一堂课,演成一幕闹剧。”因此,课堂上的“活”,不应是形式上的“活”,而应将“活”落实在促进学生的思维上,让学生的思维“活”。因此,教师在把握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關注学生的思维,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动静分明。
二、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认知建构的过程。面对高考要求的3500个词汇和400—500的短语,以及众多的语言点,我认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高三复习中,教师不应把单词、短语、句型和语言点抄在黑板上或是打印出来让学生去记,而应引领学生联想回忆相关知识,说出来并用动作或声音表达出来,对于音、形、意相似的单词,容易混淆的语法,则让他们自己去进行对比后再记忆。这样能帮助学生编织好一张张非常实用的知识网,也能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观察力和感知力可锻炼得更加敏锐,联想和想象力可发展得更为全面,思维能力也会在新的语言工具的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
三、让教师的思维“活”起来
有人担心如果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看法是由对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概念不理解所造成的。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并非是让教师一切围着学生转,而是教师事先设计好许多语言学习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操练或进行思考,然后从旁进行观察,必要时给予指点和评价。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讲解得少,学生练习、思考的机会多,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课堂内有效教学。处于这一层面的教师往往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把教材看作是“圣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内容及其编排组织教学活动。《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各地可根据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或降低或提高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相应的,教师在使用江苏牛津英语教材时应当关注学校、班级的差异,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英语教材,用比较理性的态度和批判者的眼光审视教材,在教学中认真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在运用教材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
教学是艺术,更是责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英语知识,习得语言能力。
当代著名的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认为人们是通过刺激和反应来从事学习的。受此观念影响,传统的英语教学法认为把语法词汇抓好,英语学习就大功告成。课堂上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辛辛苦苦把词汇语法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把单词背了一遍又一遍,试卷做了一张又一张。这些做法应付考试是有效的,但是它背离了英语学习的本质,学生“得到”英语是彻底的“外语”,当他们表达出来的时候,外国人根本不懂。英语老师面对着高考的指挥棒要在文化和语言之间寻求平衡,避免九分语言,一分文化,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双效:既适应高考,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是大脑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要真正让教学过程“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有效教学。
一、让教学过程“活”起来
虽然学生在课堂内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他们绝不是等待教师灌输知识的空容器。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而且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讲一些时事、明星、英文歌曲、表演、辩论、游戏、竞赛等,以活教带动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英语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听讲和作笔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
同时要注意师生、生生配合,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过程。自“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参与度”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关注的一个要素,“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营造一种愉快的欢乐的课堂气氛,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穿插了竞赛、表演等环节,并对学生正确回答问题,采用奖励、鼓掌等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孙维刚老师指出:“我们的信心,无论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都不是呐喊出来的,而是冷静地思考、深刻地思考的结果。是实在的、深沉的,而不是表面的、虚假的热烈。切不可把缜密探讨的一堂课,演成一幕闹剧。”因此,课堂上的“活”,不应是形式上的“活”,而应将“活”落实在促进学生的思维上,让学生的思维“活”。因此,教师在把握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關注学生的思维,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动静分明。
二、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现代认知派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认知建构的过程。面对高考要求的3500个词汇和400—500的短语,以及众多的语言点,我认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高三复习中,教师不应把单词、短语、句型和语言点抄在黑板上或是打印出来让学生去记,而应引领学生联想回忆相关知识,说出来并用动作或声音表达出来,对于音、形、意相似的单词,容易混淆的语法,则让他们自己去进行对比后再记忆。这样能帮助学生编织好一张张非常实用的知识网,也能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观察力和感知力可锻炼得更加敏锐,联想和想象力可发展得更为全面,思维能力也会在新的语言工具的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
三、让教师的思维“活”起来
有人担心如果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看法是由对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概念不理解所造成的。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并非是让教师一切围着学生转,而是教师事先设计好许多语言学习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操练或进行思考,然后从旁进行观察,必要时给予指点和评价。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讲解得少,学生练习、思考的机会多,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课堂内有效教学。处于这一层面的教师往往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把教材看作是“圣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内容及其编排组织教学活动。《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各地可根据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或降低或提高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相应的,教师在使用江苏牛津英语教材时应当关注学校、班级的差异,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英语教材,用比较理性的态度和批判者的眼光审视教材,在教学中认真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在运用教材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
教学是艺术,更是责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英语知识,习得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