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怎样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呢?本文试作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 贯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学科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祖国和时代赋予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思想的更新
任何变革都是从思想开始的,所以,语文教育也应该从思想上进行改革。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的传统语文教育认识观应该得到改变,不能追求以往的死板教学,而是应该换个角度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个接受、感受、享受的过程。接受教育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但是它已经光华淡尽,只留下暗淡乏味,这些都是我们深有体会的,从本质上来讲,它不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因为它忽略了人的存在性与感受,只是把语文的各种知识通过一道道工序强制的灌输给学生。通过接受式的语文教育,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简单缺少活力与创新。但是,这种接受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必须的,因为在应试制度下每个学科教育都必须得这样。感受教育,表示它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感受,代表着人文精神的起步。对语文教育来说,为其增加了活力,但这并不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我们仅停留在感受的层次上,那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缺少美感与后劲。这是由于感受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的主动性、探究性,是需要以其自身的意志力为支撑的,而且也离不开外因的推动。享受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享受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把语文看作一门学科,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把语文看成是一种生活,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是一份美妙的享受。他们在语文中享受着爱,享受着自由,享受着阳光,享受着雨露,享受着生命……最終,语文会成为他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应该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应是学生本位,自主探索,发展为本,终身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自主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展现与发展。合作指的是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而不是传统的提问解答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开拓创新等。探究指的就是拓展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来解决各种困难,发现自我价值,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自信心,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乐趣,也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现真理和寻回真、善、美的过程。”
再者,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应该回归到语文的本质要求,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化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就有健全人格和有知识机能的人。所以语文教育应该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建树。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形成与道德提升,回归到”人“。《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明确指出把“学生的需求作为一次根据”,这里也强调了语文人文性的重要。
最后,教育与教学的目的是在于教人思维、思想、性情。因为思维可以让人明白思考的路数;思想可以构建体系,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情则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良好人生态度。任何教育教学行为,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这些目标。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它更应该贯彻这种理念。只有当学生同时拥有了它们,才能够真正地明白知识与熟练的运用知识,明白自身的价值。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对于语文得有较深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来,要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的方法,而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与目的。
二、教材的选择与运用
教材的全面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也就是新课改下对老师在运用教材方面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注意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能够明白作者的真实感情,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丰富。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引向生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实行,语文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改变,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而改变。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营造氛围—构建模式—改革评价—培养习惯”模式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想象,表扬学生的大胆发言,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这种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提高。其次构建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特长、认知风格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学习理解而采取的“出示目标—学生围绕目标自学—教师点拨重点与难点—形成性评价与矫正—课堂教学小结”,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目标。再者,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自我评价,根据课堂表现学生相互评价等。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评价,这样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重视学法指导与习惯的培养,教师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对其习惯的培养和掌握知识的技能方法,如制订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常规。当学生形成这些习惯,才能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除了上面的那种创新教学方法,还可以根据新的教学思想制订新的教学手法。也可以在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的优化。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首要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 贯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学科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祖国和时代赋予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思想的更新
任何变革都是从思想开始的,所以,语文教育也应该从思想上进行改革。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的传统语文教育认识观应该得到改变,不能追求以往的死板教学,而是应该换个角度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个接受、感受、享受的过程。接受教育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但是它已经光华淡尽,只留下暗淡乏味,这些都是我们深有体会的,从本质上来讲,它不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因为它忽略了人的存在性与感受,只是把语文的各种知识通过一道道工序强制的灌输给学生。通过接受式的语文教育,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简单缺少活力与创新。但是,这种接受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又是必须的,因为在应试制度下每个学科教育都必须得这样。感受教育,表示它开始关注学生的身心感受,代表着人文精神的起步。对语文教育来说,为其增加了活力,但这并不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我们仅停留在感受的层次上,那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缺少美感与后劲。这是由于感受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体现的主动性、探究性,是需要以其自身的意志力为支撑的,而且也离不开外因的推动。享受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享受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把语文看作一门学科,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把语文看成是一种生活,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是一份美妙的享受。他们在语文中享受着爱,享受着自由,享受着阳光,享受着雨露,享受着生命……最終,语文会成为他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应该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应是学生本位,自主探索,发展为本,终身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自主学习。这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展现与发展。合作指的是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而不是传统的提问解答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开拓创新等。探究指的就是拓展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来解决各种困难,发现自我价值,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自信心,又能使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索、主动参与的乐趣,也是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现真理和寻回真、善、美的过程。”
再者,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应该回归到语文的本质要求,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化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造就有健全人格和有知识机能的人。所以语文教育应该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建树。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形成与道德提升,回归到”人“。《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明确指出把“学生的需求作为一次根据”,这里也强调了语文人文性的重要。
最后,教育与教学的目的是在于教人思维、思想、性情。因为思维可以让人明白思考的路数;思想可以构建体系,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情则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良好人生态度。任何教育教学行为,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这些目标。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它更应该贯彻这种理念。只有当学生同时拥有了它们,才能够真正地明白知识与熟练的运用知识,明白自身的价值。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对于语文得有较深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来,要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的方法,而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与目的。
二、教材的选择与运用
教材的全面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也就是新课改下对老师在运用教材方面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注意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能够明白作者的真实感情,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丰富。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引向生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实行,语文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改变,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而改变。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例如:“营造氛围—构建模式—改革评价—培养习惯”模式就是其中之一。首先营造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想象,表扬学生的大胆发言,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在这种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提高。其次构建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特长、认知风格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学习理解而采取的“出示目标—学生围绕目标自学—教师点拨重点与难点—形成性评价与矫正—课堂教学小结”,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目标。再者,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自我评价,根据课堂表现学生相互评价等。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评价,这样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重视学法指导与习惯的培养,教师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对其习惯的培养和掌握知识的技能方法,如制订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常规。当学生形成这些习惯,才能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除了上面的那种创新教学方法,还可以根据新的教学思想制订新的教学手法。也可以在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的优化。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首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