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寓教于美,根据教材中美的形象引导和启发学生体验美,使学生能够通过美的素材和意境来理解美,感受美,达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准确地鉴赏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时刻都离不开阅读,学生能通过阅读这位很好的教师学到很多知识。但是现代社会的阅读媒体和方式鱼龙混杂,而且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因此,教师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和规范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更加快速、有效和有趣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呢?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能够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上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塑造的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美的素材和形象无处不在,在语文课文中随处可以找到体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各种美的文章。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教师除了要重点讲解这些文章里所包含的丰富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要重点强调这里面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每堂语文教学中都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此外,语文教师还应有效地利用教材中塑造的美的想象,将其中的“美”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荷叶圆圆》《蓝色的树叶》《一株紫丁香》等文章,都体现了令人陶醉的艺术和语言魅力。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根据每篇文章对美的特点的描述,运用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美的桥梁来深刻体会和感受文章中的美,使学生在惊叹这些美的同时,产生审美兴趣。
2.营造美的意境和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美,从而更好地理解美
有很多学生对于美的理解非常肤浅,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俗话说得好,有了理想才能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所以,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正确的和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直至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崇高理想。
例如,《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课文。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对课文中描述的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并没有亲眼目睹过,因此我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将钱塘江大潮的场景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雄伟壮观的景象,并从这雄伟、美丽、惊叹的意境中感受美的存在,体验美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3.挖掘美的内在含义,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享受美
美不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美的内在魅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美。教师还应深入地剖析美的内涵,使学生了解表面现象与美的内涵的确切关系,使学生在品味内在美的同时,能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受到感染,陶醉在美的意境中,享受美带给人们的幸福感,使自己的审美情操得到更深一步的提升。
如讲述六年级《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这位不畏惧敌人,勇敢和敌人做斗争,永远热爱祖国的小英雄产生了强烈的敬畏感。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敬畏上,没有更深入地挖掘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内在“美”。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和体会内在的含义。如为什么小雨来在面临敌人的毒打时仍然高喊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正是因为小雨来在夜校的学习中,不仅仅是学到了这句话,更是将这句话的思想深深地树立在了自己的脑海中,才能在面临那么强大的敌人时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力和信念。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应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中,要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内在美,并以此来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享受美的所在。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控制,改善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由于学校的课堂教育都有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安排上往往时间都很紧凑,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显得微不足道,而学生在课下阅读的时间却是非常充足。这种反差在低年级的学生里更是明显,而他们的阅读能力却又是最差的。而且,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时可选择性非常的大,但由于他们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导致出现了随意阅读和盲目阅读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规范的阅读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更新的快速化和小学生对网络的酷爱心理,正确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和阅读资料。这样我们就会避免学生和家长、教师因为上网这件事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而且满足了学生渴望上网、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要。通过网络阅读,学生的的知识面和眼界都得到了拓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学生要想耐得住这长时间的锻炼就需要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长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游戏性质的阅读比赛来比比谁的读书速度快,谁的理解最到位、最全面。这样,学生会被刺激、激烈比赛激起阅读的积极性,很快地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阅读的内容中来。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3.通过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阅览,还能使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动脑思考问题,动手记录重点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组织各种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既要速度又要动脑、动手的阅读能力。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办读书笔记专栏、学生自编自演与所学科目有关的校园剧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阅读后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主动性,同时还使学生拥有了正确、全面和规范化的阅读能力。
总之,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更加合适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责编 张翼翔)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塑造的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美的素材和形象无处不在,在语文课文中随处可以找到体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各种美的文章。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教师除了要重点讲解这些文章里所包含的丰富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要重点强调这里面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每堂语文教学中都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此外,语文教师还应有效地利用教材中塑造的美的想象,将其中的“美”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美,领悟美,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荷叶圆圆》《蓝色的树叶》《一株紫丁香》等文章,都体现了令人陶醉的艺术和语言魅力。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根据每篇文章对美的特点的描述,运用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美的桥梁来深刻体会和感受文章中的美,使学生在惊叹这些美的同时,产生审美兴趣。
2.营造美的意境和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美,从而更好地理解美
有很多学生对于美的理解非常肤浅,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俗话说得好,有了理想才能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所以,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正确的和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直至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崇高理想。
例如,《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课文。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对课文中描述的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并没有亲眼目睹过,因此我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将钱塘江大潮的场景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雄伟壮观的景象,并从这雄伟、美丽、惊叹的意境中感受美的存在,体验美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3.挖掘美的内在含义,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享受美
美不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美的内在魅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美。教师还应深入地剖析美的内涵,使学生了解表面现象与美的内涵的确切关系,使学生在品味内在美的同时,能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受到感染,陶醉在美的意境中,享受美带给人们的幸福感,使自己的审美情操得到更深一步的提升。
如讲述六年级《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这位不畏惧敌人,勇敢和敌人做斗争,永远热爱祖国的小英雄产生了强烈的敬畏感。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敬畏上,没有更深入地挖掘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内在“美”。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挖掘和体会内在的含义。如为什么小雨来在面临敌人的毒打时仍然高喊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正是因为小雨来在夜校的学习中,不仅仅是学到了这句话,更是将这句话的思想深深地树立在了自己的脑海中,才能在面临那么强大的敌人时有如此坚强的意志力和信念。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应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中,要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内在美,并以此来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享受美的所在。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控制,改善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由于学校的课堂教育都有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安排上往往时间都很紧凑,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显得微不足道,而学生在课下阅读的时间却是非常充足。这种反差在低年级的学生里更是明显,而他们的阅读能力却又是最差的。而且,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时可选择性非常的大,但由于他们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导致出现了随意阅读和盲目阅读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规范的阅读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更新的快速化和小学生对网络的酷爱心理,正确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和阅读资料。这样我们就会避免学生和家长、教师因为上网这件事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而且满足了学生渴望上网、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要。通过网络阅读,学生的的知识面和眼界都得到了拓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学生要想耐得住这长时间的锻炼就需要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长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游戏性质的阅读比赛来比比谁的读书速度快,谁的理解最到位、最全面。这样,学生会被刺激、激烈比赛激起阅读的积极性,很快地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阅读的内容中来。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3.通过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阅览,还能使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动脑思考问题,动手记录重点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组织各种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既要速度又要动脑、动手的阅读能力。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开办读书笔记专栏、学生自编自演与所学科目有关的校园剧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阅读后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主动性,同时还使学生拥有了正确、全面和规范化的阅读能力。
总之,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更加合适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