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汁中酚酸类物质气浮分离过程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来源 :甘蔗糖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swhzx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单因素动力学实验和热力学实验研究了气浮法去除甘蔗汁中酚酸类物质的过程. 结果表明:在甘蔗汁锤度为 15.3 °Bx、絮凝剂量 1 mg/kg (m 絮凝剂/m 蔗汁)、pH 值 8.0、空气流量 60 mL/min、磷酸量450 mg/kg (m 磷酸/m 蔗汁)及气浮时间 21 min 条件下,蔗汁中酚酸物质气浮去除率可达到 53.8%;蔗汁中酚酸类物质气浮分离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和表观频率因子分别为 23.03 kJ/mol 和 1.75×10^4 min^-1.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低
其他文献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以多元化快乐作文为研究抓手的我校,特别关注学生作文的评价,试图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唤起学生评改作文的热情,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因为在评价中融入了“情”,孩子们乐于去写、去评,习作和评改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预想相比,这个幅度却小得可怜。我们的作文评价还缺少什么呢?  重新审视作文评价,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过度重视了评价中“情”的因素,一直谨记“作文批改要以
以由NaY分子筛制备的不同晶胞大小的USY为研究对象,利用固体NMR结合BET和XRD研究了其在水热老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晶胞大小对铝物种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理念。生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的课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真实美。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随之而来的是,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扩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    一、潜心会文,
针对退火炉内保洁层厚度均匀不一、炉外壳温度过高以及材料的过于浪费等问题,提出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有限元分析设计方法,对退火炉热传递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和退火炉内衬进行
目的:探讨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患者发生呕吐时,两种清理呼吸道的方法,并比较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意识障碍并放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