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远的山间有一湾清清的水,我就在那山山水水间自然地长大。那里是云贵高原上最远的乡,乡里最远的村,村里最穷的寨。寨里有我,我有一个梦,而这个梦缘于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他的童年和青年都在土地上度过。童年时代,虽然食不果腹,但是我的爷爷卖了一袋大米供我父亲上学。上到三年级,我父亲就跑回家,一把抱住我爷爷的腿,哭哭啼啼,死活不愿再去学校。我的爷爷是个爽快的人,便问我父亲要上学还是要放牛,我父亲毫不犹豫选择了放牛。光阴似箭,伴随着泥土的气息,我的父亲由一个牧童变成了一个在土地上随心所欲的青年。从爷爷辈传下来的老黄牛在贫瘠的田地里绕了一圈又一圈,我的父亲也跟着牛一圈圈地走。有一天,我呱呱坠地,家里人开始变得忧心忡忡。于是,我们一家人用大米混着包谷,过着粗细自知的日子。望着那干巴巴的稻田,父亲狠心卖掉了家里唯一的老黄牛,准备了张南下广东的火车票。那一年,我的梦想是饥饿不再。
爸妈的身影渐行渐远,以至于很多时候都忘记了他们的模样。我们被远远地送到外婆家,外婆、外公成了我最亲的人。外公家也有一群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那是舅舅家的。外公是个朴实无华的农民,他的一生都奔波在土地上,从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布满老茧的手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个不简单的人。外公喂有一匹灰色马和两头黄牛,每天清晨,他就牵着马到田间去割牛草,将马拴在某个地方,等他割完两挑草后,马儿乖乖地在那里等他主人回家,十年如一日。有時,我在梦中被外公嚯嚯的磨刀声吵醒,起来爬到马背上或悠闲地跟在马后面朝田间走去。回家时,总有一群孙子将外公团团围住,外公急忙放下镰刀,顾不上擦去额上的汗珠,将我们抱住。外婆在家早早就做好了饭菜,等她喂完最后一瓢猪食,我们就挤在一张小圆桌上品尝酸甜苦辣。外婆比外公大两岁,她总是佝偻着身子,仿佛负有千金重的东西,举步维艰。我的外婆是个勤劳能干的女人,她不仅肩负着养孩子的责任,还肩负着养孩子的责任。她不仅要伺候那几块菜园,还要喂养一群嗷嗷直叫的猪仔……外公、外婆是那样地疼爱我们,为了他们的孩子任劳任怨。那一年,我的梦是外公外婆安好,我能读书。
终于,我和妹妹被送回家里,两个小孩共同守着一间空洞洞的屋子,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每天放学后,我们还要完成另一样家庭作业,那就是捡柴火,然后生火做饭。黄昏,我们有时会挨着坐在田埂上,凝望远方的路,静听寨上的舂米声、鸡叫声和呼唤声。夕阳慢慢地隐去了脸,以至于我们脸上的光由金黄变黑暗。妹妹的头耷拉在我的肩膀上,失落地问:“哥,爸妈会来吗?”我望着朦胧的远方,哽咽着对妹妹说:“爸妈明天来。”可明天之后还有明天……黑暗吞噬了两个孤独的身影。那时,我的梦是爸妈在身边。
我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远远留在身后的是我读小学的妹妹,同时留下的还有一头怀胎三月的母猪。我一身轻松,可妹妹要干着一个大人量的活。可以想象,每天放学后,一个十几岁扎着辫子打着赤脚的姑娘,拿着一弯镰向小溪谷慢慢走去。一路走走停停,时而捡溪边的几颗鹅卵石向水里抛去,时而爬到悬崖就为了摘一把猪草,一路的嬉戏就是整个童年。我还可以想象,一群急躁的小猪仔饿得嗷嗷叫个不停,灶台旁的妹妹也一定心急如焚,拼命地用竹筒吹着火,脸上不知什么时候被锅灰粘上像个小花猫,眼睛被烟呛得流下了泪水。当远处传来学校的钟响声时,我大概可以想得到妹妹一定是胡乱地梳好自己散乱的小辫子,抓着书袋飞快地向学校跑去。可我想象不出,那溪谷中娇小的身影,可有害怕,可有悲伤?我想象不出,教室里那双渴望的眼神,可有过幻想,有过希望?每当周末我回家,小猪仔急躁地叫着,妹妹不知去向。夕阳落山,一个模糊的身影如幽灵一般,由远及近,那是我妹妹。她将一袋猪菜往地下一扔,小猪仔们知道主人回来又有吃的了,便不再嚎叫。晚饭后,她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小故事,看着,我落下了伤心的泪。那时我的梦是还妹妹一个童年。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那不为人知又充满希望的童年犹如一股没有痕迹的风飘远了。可我们是幸运儿,我升了高中,妹妹上升初中。随之而来的生活负担使爸妈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至于一年一家人在一起的只有春节,甚至一年到头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分隔两方,但是时间不偏不倚地拨付给我们每一个人。在他人的叫唤中,父亲由“小王”变成了“老王”,母亲由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了布满皱纹的老女人,我们兄妹俩也由无知的孩子变成了充满理想的少年。有一年的春节相聚,我几乎不相信那就是我的爸。一个头发蓬松的小老头,眼里透着疲惫,脸颊消瘦,干瘪的手长满了老茧,穿着一件和身材极不相称的衣服,脚上踏着一双毫无光泽的皮鞋。这个形象的确实是我父亲。过年那几天,我们都非常珍惜和爸妈在一起的日子,晚上喝了点酒的父亲迷迷糊糊地在炉边打盹,嘴里不停地说些什么。显然是梦话。最后一句我听清楚了:“老乡,今天你们做了多少?”爸妈在浙江的一个小工厂替别人磨筷子,一天关心的当然是有多少收入。年过完了,初三的当天父亲赶车到市里去,坐在售票厅窗口下,焦急地等待开门。我想留住爸妈,可我留不住,最终他们还是踏上了南下的列车。那时我的梦是爸妈不再为学费而远离我们。
城市是个梦想与现实交织的地方,有的人为梦想奋斗,有的人在现实中醒来。那时城市给我最初的印象是:车站里的人背着大包小包,手里提着各色装有方便面的袋子,步履匆匆。他们拥挤着,吵闹着。在浙江一乡村闹嗡嗡的小作坊里,我看到父亲戴个满是灰尘的旧布帽,身前挂个围腰,是典型的工人造型。他拉着一车竹丝在竹丝堆和工作台之间来回移动,母亲则佝偻着身子筛选机器上的筷子,在微弱的灯光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能感受得到爸妈生活的节奏,却感受不出他们生活的艰辛。早上六点钟,他们就会起床,母亲最多吃碗面就开始工作,父亲做的工作比较耗体力,得喝半碗酒和吃碗面。通常是中午吃饭后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九点、十点才下班。可一天的生活并没有因下班而结束,还要做饭,休息时已是十一二点。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家人挤在一间狭窄的工厂里过年。外边寒风料峭,白雪皑皑,周围的人家鞭炮声阵阵,小作坊里异常冷清。父亲叫我骑车去接一位受伤的老乡来吃饭,可怜的老乡一人窝在被子里,老婆、孩子不知去向。他很艰难地坐在我身后,嘴角露出痛楚。他抓紧我的衣服,不知怎么的,我感觉特别温暖,穿过寒风,穿过爆竹声,我们一起围在火炉旁吃一个他乡的年夜饭。晚上送他回去时,他连连对我说好多谢谢,仿佛我是他的救命恩人,听着我很惭愧。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外出农民工的不容易。返程的那天,爸妈千叮万嘱要我注意看车次,别坐错车。我想,当他们望着我们远去的背影时,心里怀着当年我望着他们背影一样的心情。那时,我的梦是漂泊的人能有个安定的家。
上大学后,我发现父亲原来那结实的臂弯变得不再那么有力量,母亲原来那双光滑的手充满了褶皱,不变的是他们一复一日手头上的劳作。而我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贪婪地汲取字里行间的养分,渴望着有一天变得足够强大,让家人可以衣食无忧。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时的梦想是多么的大,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在为它奋斗。父母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也从未告诉他们。我想,他们也有自己的梦,那么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在我看来,或许已经实现了。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这些一个个零星的梦,它们伴随我一路走来,也将伴我一路走下去。有的梦也许再也实现不了,有的梦已经成真了,有的梦尽管还在努力追逐中,但我想任他世事变迁,只要我追梦的初心不变,终会满载而归。
爸妈的身影渐行渐远,以至于很多时候都忘记了他们的模样。我们被远远地送到外婆家,外婆、外公成了我最亲的人。外公家也有一群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那是舅舅家的。外公是个朴实无华的农民,他的一生都奔波在土地上,从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布满老茧的手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个不简单的人。外公喂有一匹灰色马和两头黄牛,每天清晨,他就牵着马到田间去割牛草,将马拴在某个地方,等他割完两挑草后,马儿乖乖地在那里等他主人回家,十年如一日。有時,我在梦中被外公嚯嚯的磨刀声吵醒,起来爬到马背上或悠闲地跟在马后面朝田间走去。回家时,总有一群孙子将外公团团围住,外公急忙放下镰刀,顾不上擦去额上的汗珠,将我们抱住。外婆在家早早就做好了饭菜,等她喂完最后一瓢猪食,我们就挤在一张小圆桌上品尝酸甜苦辣。外婆比外公大两岁,她总是佝偻着身子,仿佛负有千金重的东西,举步维艰。我的外婆是个勤劳能干的女人,她不仅肩负着养孩子的责任,还肩负着养孩子的责任。她不仅要伺候那几块菜园,还要喂养一群嗷嗷直叫的猪仔……外公、外婆是那样地疼爱我们,为了他们的孩子任劳任怨。那一年,我的梦是外公外婆安好,我能读书。
终于,我和妹妹被送回家里,两个小孩共同守着一间空洞洞的屋子,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每天放学后,我们还要完成另一样家庭作业,那就是捡柴火,然后生火做饭。黄昏,我们有时会挨着坐在田埂上,凝望远方的路,静听寨上的舂米声、鸡叫声和呼唤声。夕阳慢慢地隐去了脸,以至于我们脸上的光由金黄变黑暗。妹妹的头耷拉在我的肩膀上,失落地问:“哥,爸妈会来吗?”我望着朦胧的远方,哽咽着对妹妹说:“爸妈明天来。”可明天之后还有明天……黑暗吞噬了两个孤独的身影。那时,我的梦是爸妈在身边。
我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远远留在身后的是我读小学的妹妹,同时留下的还有一头怀胎三月的母猪。我一身轻松,可妹妹要干着一个大人量的活。可以想象,每天放学后,一个十几岁扎着辫子打着赤脚的姑娘,拿着一弯镰向小溪谷慢慢走去。一路走走停停,时而捡溪边的几颗鹅卵石向水里抛去,时而爬到悬崖就为了摘一把猪草,一路的嬉戏就是整个童年。我还可以想象,一群急躁的小猪仔饿得嗷嗷叫个不停,灶台旁的妹妹也一定心急如焚,拼命地用竹筒吹着火,脸上不知什么时候被锅灰粘上像个小花猫,眼睛被烟呛得流下了泪水。当远处传来学校的钟响声时,我大概可以想得到妹妹一定是胡乱地梳好自己散乱的小辫子,抓着书袋飞快地向学校跑去。可我想象不出,那溪谷中娇小的身影,可有害怕,可有悲伤?我想象不出,教室里那双渴望的眼神,可有过幻想,有过希望?每当周末我回家,小猪仔急躁地叫着,妹妹不知去向。夕阳落山,一个模糊的身影如幽灵一般,由远及近,那是我妹妹。她将一袋猪菜往地下一扔,小猪仔们知道主人回来又有吃的了,便不再嚎叫。晚饭后,她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小故事,看着,我落下了伤心的泪。那时我的梦是还妹妹一个童年。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那不为人知又充满希望的童年犹如一股没有痕迹的风飘远了。可我们是幸运儿,我升了高中,妹妹上升初中。随之而来的生活负担使爸妈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至于一年一家人在一起的只有春节,甚至一年到头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分隔两方,但是时间不偏不倚地拨付给我们每一个人。在他人的叫唤中,父亲由“小王”变成了“老王”,母亲由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了布满皱纹的老女人,我们兄妹俩也由无知的孩子变成了充满理想的少年。有一年的春节相聚,我几乎不相信那就是我的爸。一个头发蓬松的小老头,眼里透着疲惫,脸颊消瘦,干瘪的手长满了老茧,穿着一件和身材极不相称的衣服,脚上踏着一双毫无光泽的皮鞋。这个形象的确实是我父亲。过年那几天,我们都非常珍惜和爸妈在一起的日子,晚上喝了点酒的父亲迷迷糊糊地在炉边打盹,嘴里不停地说些什么。显然是梦话。最后一句我听清楚了:“老乡,今天你们做了多少?”爸妈在浙江的一个小工厂替别人磨筷子,一天关心的当然是有多少收入。年过完了,初三的当天父亲赶车到市里去,坐在售票厅窗口下,焦急地等待开门。我想留住爸妈,可我留不住,最终他们还是踏上了南下的列车。那时我的梦是爸妈不再为学费而远离我们。
城市是个梦想与现实交织的地方,有的人为梦想奋斗,有的人在现实中醒来。那时城市给我最初的印象是:车站里的人背着大包小包,手里提着各色装有方便面的袋子,步履匆匆。他们拥挤着,吵闹着。在浙江一乡村闹嗡嗡的小作坊里,我看到父亲戴个满是灰尘的旧布帽,身前挂个围腰,是典型的工人造型。他拉着一车竹丝在竹丝堆和工作台之间来回移动,母亲则佝偻着身子筛选机器上的筷子,在微弱的灯光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能感受得到爸妈生活的节奏,却感受不出他们生活的艰辛。早上六点钟,他们就会起床,母亲最多吃碗面就开始工作,父亲做的工作比较耗体力,得喝半碗酒和吃碗面。通常是中午吃饭后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九点、十点才下班。可一天的生活并没有因下班而结束,还要做饭,休息时已是十一二点。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家人挤在一间狭窄的工厂里过年。外边寒风料峭,白雪皑皑,周围的人家鞭炮声阵阵,小作坊里异常冷清。父亲叫我骑车去接一位受伤的老乡来吃饭,可怜的老乡一人窝在被子里,老婆、孩子不知去向。他很艰难地坐在我身后,嘴角露出痛楚。他抓紧我的衣服,不知怎么的,我感觉特别温暖,穿过寒风,穿过爆竹声,我们一起围在火炉旁吃一个他乡的年夜饭。晚上送他回去时,他连连对我说好多谢谢,仿佛我是他的救命恩人,听着我很惭愧。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外出农民工的不容易。返程的那天,爸妈千叮万嘱要我注意看车次,别坐错车。我想,当他们望着我们远去的背影时,心里怀着当年我望着他们背影一样的心情。那时,我的梦是漂泊的人能有个安定的家。
上大学后,我发现父亲原来那结实的臂弯变得不再那么有力量,母亲原来那双光滑的手充满了褶皱,不变的是他们一复一日手头上的劳作。而我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贪婪地汲取字里行间的养分,渴望着有一天变得足够强大,让家人可以衣食无忧。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时的梦想是多么的大,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在为它奋斗。父母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也从未告诉他们。我想,他们也有自己的梦,那么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在我看来,或许已经实现了。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这些一个个零星的梦,它们伴随我一路走来,也将伴我一路走下去。有的梦也许再也实现不了,有的梦已经成真了,有的梦尽管还在努力追逐中,但我想任他世事变迁,只要我追梦的初心不变,终会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