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相关资料,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护理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服务后患儿家长满意度有显著提高,统计两组关于基础操作不过关、用药指导不及时、护患沟通不良、实习带教不严以及护士态度恶劣等反馈率均有显著下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后,儿科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也大幅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有了大幅进步,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医学模式逐渐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健康理念的更新,人们的日常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意识持续提升,护理质量问题也由此得到了临床的普遍关注。儿科病房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难点,患儿往往无法就自身病情和需求做出正确描述,由此导致护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导致患儿家属不满,造成护患矛盾[1-2]。本文基于此观察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3月我院儿科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4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0-9岁,平均年龄4.2岁;另取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前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0-10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儿科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脉搏、呼吸与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液体补充等。
1.2.2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计划。应以儿科护理特点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成人科室不同,儿科患者年龄较小,缺乏充足的表达能力,同时病情进展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不配合,此外患儿家属心情焦虑且具有较高期望值。对此,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士长带领下制定出与本科室实际情况相符的护理工作计划。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对各自负责的内容有所了解,并针对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制度完善与改进等不同方面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由科室领导组织工作人员展开集中讨论,相互分享和传授护理经验。②基础护理强化措施。儿科患者由于智力尚未发育完全,因而与护理人员之间往往存在沟通障碍,更缺乏配合性,本次对照组患儿的基础护理均由家长负责。实验组则由护士长公示相关基础护理项目,由责任护士积极完成。护士进入房间开始护理工作时应向患儿介绍自己;对于病情危重者,护理人员应全额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而不应由家长代替,因为家长缺乏专业知识优势,无法在基础护理时对患儿病情波动做出有效察觉和应对,因而基础护理工作不应由家长来做。新生儿科应对护士慎独精神予以强调,同时在实施护理计划时重视夜班人力配置,提高基础护理管理水平和力度,针对患儿臀部、脐部以及口腔护理工作建立交接班本;各类仪器(吸引器、蓝光箱、输液泵、暖箱、婴儿床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应交由专人负责;重视出院指导和咨询,组织患儿家长参与出院家庭护理的指导和示范,发放健康手册。③人性化管理。对病区环境予以优化,将卡通图案贴在病房走廊内或者患儿床边;同时加强病区环境的清洁管理,实行保洁员值班制,加强夜间病区环境的管理,为患儿营造安静整洁、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从而帮助患儿保持愉悦心情;对于需要接受封闭式管理谨防交叉感染的患儿病房可建立探视系统,患儿家长能够通过探视系统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以此缓解其焦灼和担忧情绪;我院儿科病房床位较为紧张,患儿家长在等候床位分配时只能在病房大厅等候,随身携带物品较多,家长很容易产生焦躁情绪,同时也会对病区环境造成干扰。通过在病区走廊设置简易长椅、饮水机以及一次性纸杯,患儿及其家长可稍事休息,其焦躁情绪也逐渐平复。
优质护理服务推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两组关于基础操作不过关、用药指导不及时、护患沟通不良、实习带教不严以及护士态度恶劣等方面的反馈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实验组关于基础操作不过关、用药指导不及时、实习带教不严、护患沟通不良以及护士态度恶劣等不良护理事件反馈率更低,前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儿科病房往往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传统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儿及其家长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儿童群体的护理由此得到临床进一步的关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也逐渐得到普及[3-4]。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家长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满意度较实施前有大幅提升,同时相关护理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交流,由此提高患儿家属信任感,增进护患关系。与此同时,之前人员匮乏的问题通过值班时间以及值班人员的合理化安排得以解决,同时也缓解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能够集中注意力,避免护理差错事件。总的来说,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开展,儿科病房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均由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升(P<0.05),取得了较好反响。
综上所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后,儿科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也大幅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微量注射泵在儿科病房中使用的风险管理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90-91.
[2] 韩金芝,王燕,毛太生,等.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病区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17(10):1824-1826.
[3] 张琳琪,王晓军,杨芹,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实施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4070-4071.
[4] 朱守容,张伟华,詹细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92-293.
【关键词】 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有了大幅进步,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医学模式逐渐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健康理念的更新,人们的日常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意识持续提升,护理质量问题也由此得到了临床的普遍关注。儿科病房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难点,患儿往往无法就自身病情和需求做出正确描述,由此导致护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导致患儿家属不满,造成护患矛盾[1-2]。本文基于此观察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3年3月我院儿科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4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0-9岁,平均年龄4.2岁;另取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前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0-10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儿科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脉搏、呼吸与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液体补充等。
1.2.2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计划。应以儿科护理特点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成人科室不同,儿科患者年龄较小,缺乏充足的表达能力,同时病情进展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不配合,此外患儿家属心情焦虑且具有较高期望值。对此,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在护士长带领下制定出与本科室实际情况相符的护理工作计划。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对各自负责的内容有所了解,并针对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制度完善与改进等不同方面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由科室领导组织工作人员展开集中讨论,相互分享和传授护理经验。②基础护理强化措施。儿科患者由于智力尚未发育完全,因而与护理人员之间往往存在沟通障碍,更缺乏配合性,本次对照组患儿的基础护理均由家长负责。实验组则由护士长公示相关基础护理项目,由责任护士积极完成。护士进入房间开始护理工作时应向患儿介绍自己;对于病情危重者,护理人员应全额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而不应由家长代替,因为家长缺乏专业知识优势,无法在基础护理时对患儿病情波动做出有效察觉和应对,因而基础护理工作不应由家长来做。新生儿科应对护士慎独精神予以强调,同时在实施护理计划时重视夜班人力配置,提高基础护理管理水平和力度,针对患儿臀部、脐部以及口腔护理工作建立交接班本;各类仪器(吸引器、蓝光箱、输液泵、暖箱、婴儿床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应交由专人负责;重视出院指导和咨询,组织患儿家长参与出院家庭护理的指导和示范,发放健康手册。③人性化管理。对病区环境予以优化,将卡通图案贴在病房走廊内或者患儿床边;同时加强病区环境的清洁管理,实行保洁员值班制,加强夜间病区环境的管理,为患儿营造安静整洁、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从而帮助患儿保持愉悦心情;对于需要接受封闭式管理谨防交叉感染的患儿病房可建立探视系统,患儿家长能够通过探视系统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以此缓解其焦灼和担忧情绪;我院儿科病房床位较为紧张,患儿家长在等候床位分配时只能在病房大厅等候,随身携带物品较多,家长很容易产生焦躁情绪,同时也会对病区环境造成干扰。通过在病区走廊设置简易长椅、饮水机以及一次性纸杯,患儿及其家长可稍事休息,其焦躁情绪也逐渐平复。
优质护理服务推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两组关于基础操作不过关、用药指导不及时、护患沟通不良、实习带教不严以及护士态度恶劣等方面的反馈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后实验组关于基础操作不过关、用药指导不及时、实习带教不严、护患沟通不良以及护士态度恶劣等不良护理事件反馈率更低,前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儿科病房往往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传统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儿及其家长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儿童群体的护理由此得到临床进一步的关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也逐渐得到普及[3-4]。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家长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满意度较实施前有大幅提升,同时相关护理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在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交流,由此提高患儿家属信任感,增进护患关系。与此同时,之前人员匮乏的问题通过值班时间以及值班人员的合理化安排得以解决,同时也缓解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能够集中注意力,避免护理差错事件。总的来说,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开展,儿科病房在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均由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升(P<0.05),取得了较好反响。
综上所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后,儿科病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也大幅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微量注射泵在儿科病房中使用的风险管理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90-91.
[2] 韩金芝,王燕,毛太生,等.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病区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17(10):1824-1826.
[3] 张琳琪,王晓军,杨芹,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实施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4070-4071.
[4] 朱守容,张伟华,詹细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