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呈现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和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人们对科学体质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一般将“真理观”称为传统科学本质观,而将“建构观”称为当代科学本质观。
关键词: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情景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动力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实验活动和逻辑推理交互作用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不断有新的发现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让学生从学习科学的本质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及学科间的关联,设立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全面发展其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学好科学,并运用科学服务生产生活和目的。
一、进行中小学科学的衔接
小学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能力都不成熟,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不够全面也能理解,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科学知识的描述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往往只是了解到了皮毛,但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应当有所改善,应当更进一步,加强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初中教学在描述科学问题内容时要尽量表述的通俗易懂,弥补小学科学教育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有关内容时,可以采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课堂讲解,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小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如果表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可以利用氧气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驗学习,利用氧气助燃的原理,结合二氧化碳阻燃的原理设计实验,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却能抑制木条的复燃。通过这样简单的举例说明,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表述的更加形象生动,人类的呼吸、蜡烛的燃烧以及碳酸饮料的气泡等都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初中科学教学课程中,对于其他气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深化时,不能仅仅学习表面知识,更应当有专有符号表示、具体的化学式表示等,并且能够通过具体表达式的形式,阐述其中的性质,以及根据性质能够得到哪些具体应用。做好衔接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使各个中小学学科教师互相配合,同时要阅读小学科学教材,根据其他学科的要求对本学科的课程编排进行深度挖掘。
二、注意不同科学知识的联系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是综合各个学科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培养科学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都会保留其特有的结构特性和基本内容,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科学的精髓,初中科学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些不同学科的内容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为此,初中教师要善于互相配合,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例如,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从生理构造原因进行解释,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弯曲的幅度过大,如果用物理原因进行分析,那就是因为眼球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远处的物体所发出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看到的像是模糊的,如果想要矫正就必须用凹透镜。再如,二氧化碳是生物呼吸所产生的物质,同时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二氧化碳的作用有很多,其在生活中用到的最广泛作用就是能灭火,灭火的过程就涉及到了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够覆盖在火上阻止燃烧,但这同时又涉及到了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把二氧化碳的所有性质综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
三、创设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情境问题
作为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来说,它往往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的,因此,初中学生在进行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时不能只局限于了解记忆书本中的内容,还应该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发现结合起来,同时,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应当主动发现学生们这一学习情况,在进行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时,合理创设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情境问题。科学教师应当把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科学教学中单板枯燥讲授书本知识的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们充分调动生活常识以及学生在生活中所取得的经验去进行科学学科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问题,能够让学生们在认识问题和理解书本内容时有更好的感知力,生活情景本身就容易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因此,在进行科学学科的学习时,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制定之前就创设一种合理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们更容易联系实际,从而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进行氧气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当提问学生们生活中与氧气有关的事物以及运用氧气性质来进行了哪些科学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对氧气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加快学习和记忆的速度。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事业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高效率要求更加严格,新课标改革以来,初中教学目标也在发生这改变,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科学教学效率,教师应当积极寻找更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经验与课本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立情境,像科学家一样的去探索,从面深化学生们对于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智能城市.2016(04).
[2]杨剑婷.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J].赤子(上中旬).2015(01).
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人们对科学体质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一般将“真理观”称为传统科学本质观,而将“建构观”称为当代科学本质观。
关键词: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情景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动力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实验活动和逻辑推理交互作用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不断有新的发现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让学生从学习科学的本质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及学科间的关联,设立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全面发展其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学好科学,并运用科学服务生产生活和目的。
一、进行中小学科学的衔接
小学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能力都不成熟,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不够全面也能理解,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科学知识的描述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往往只是了解到了皮毛,但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应当有所改善,应当更进一步,加强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初中教学在描述科学问题内容时要尽量表述的通俗易懂,弥补小学科学教育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有关内容时,可以采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课堂讲解,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小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如果表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可以利用氧气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驗学习,利用氧气助燃的原理,结合二氧化碳阻燃的原理设计实验,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却能抑制木条的复燃。通过这样简单的举例说明,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表述的更加形象生动,人类的呼吸、蜡烛的燃烧以及碳酸饮料的气泡等都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初中科学教学课程中,对于其他气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深化时,不能仅仅学习表面知识,更应当有专有符号表示、具体的化学式表示等,并且能够通过具体表达式的形式,阐述其中的性质,以及根据性质能够得到哪些具体应用。做好衔接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使各个中小学学科教师互相配合,同时要阅读小学科学教材,根据其他学科的要求对本学科的课程编排进行深度挖掘。
二、注意不同科学知识的联系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是综合各个学科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培养科学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都会保留其特有的结构特性和基本内容,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科学的精髓,初中科学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些不同学科的内容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为此,初中教师要善于互相配合,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例如,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从生理构造原因进行解释,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弯曲的幅度过大,如果用物理原因进行分析,那就是因为眼球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远处的物体所发出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看到的像是模糊的,如果想要矫正就必须用凹透镜。再如,二氧化碳是生物呼吸所产生的物质,同时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二氧化碳的作用有很多,其在生活中用到的最广泛作用就是能灭火,灭火的过程就涉及到了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够覆盖在火上阻止燃烧,但这同时又涉及到了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把二氧化碳的所有性质综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
三、创设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情境问题
作为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来说,它往往是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的,因此,初中学生在进行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时不能只局限于了解记忆书本中的内容,还应该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发现结合起来,同时,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应当主动发现学生们这一学习情况,在进行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时,合理创设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情境问题。科学教师应当把握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科学教学中单板枯燥讲授书本知识的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们充分调动生活常识以及学生在生活中所取得的经验去进行科学学科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问题,能够让学生们在认识问题和理解书本内容时有更好的感知力,生活情景本身就容易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因此,在进行科学学科的学习时,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制定之前就创设一种合理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们更容易联系实际,从而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进行氧气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当提问学生们生活中与氧气有关的事物以及运用氧气性质来进行了哪些科学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对氧气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加快学习和记忆的速度。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事业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高效率要求更加严格,新课标改革以来,初中教学目标也在发生这改变,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科学教学效率,教师应当积极寻找更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经验与课本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立情境,像科学家一样的去探索,从面深化学生们对于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玲玲.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智能城市.2016(04).
[2]杨剑婷.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J].赤子(上中旬).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