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EM—42009年真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结果看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专业四级(TEM-4)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学生过级的拦路虎。笔者用TEM-4 2009年真题作为学生测试试题,发现他们存在较多涉及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以期学生能纠正错误,取得进步。
  【关键词】TEM-4 阅读理解 阅读能力 解题技巧 解决措施
  一、测试题目分析与评估
  我系大二年级使用2010年TEM-4真题阅读理解部分作为阅读能力测试试题。该部分共1800词左右,由四篇难度不同、长度不同的文章组成,合计20题,要求学生在25分钟之内完成。这20题有细节判断题9题,细节推断题8题,主旨题1题,段落大意题1题和句意理解题1题构成。题目难度适中,题型分类合理,要求学生既能达到一定的词汇量,又能调整自己的考试阅读速度,同时还要求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能有所了解,最后,要完全正确地理解各个问题,还需要学生的基本推断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总之,这个材料适合用作测试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地反映出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
  二、学生阅读能力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估
  1.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多学生并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没能在25分钟之内完成这4篇文章。这次阅读理解的第1篇文章较短,难度较小,只有4题,学生完成的质量较高,多数学生的正确率为100%。但监考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做到第2篇和第3篇文章时速度明显减慢,甚至都到最后5分钟了,有的学生还在读第3篇。很显然,最后两篇文章基本靠运气来猜答案。学生在第2,3篇文章耗时很长,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两篇文章的长度偏长,很多学生都是逐字读完全文才开始做题,完全不知道如何分配好时间去阅读文章与完成题目。
  2.阅读理解能力不高。根据试卷评讲分析,老师发现多数学生在相对简单的,文章中能找到原句的细节判断题上普遍做的不错,但是细节推论题、主旨题、段落大意题和句意理解题这些需要对文章进行较深刻理解的题,就做的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上都选错了。由于英语基础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还一直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地步,往往只能读懂材料的字面意义,忽略对材料的总体把握,关于深入文章中心思想的题都不会做。而这次阅读理解试题,推断性和理解性题目偏多,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同学得低分。
  3.对新颖或较陌生的题材理解度不高。这次测试的文章中有2篇涉及新颖的题材“虚拟通话”和“假日小费”。虽然“虚拟通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见到,但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无法把Fake Foning这两个词与“虚拟通话”(即“假装打电话”)联系起来,所以直接导致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错题情况严重。
  4.解题技巧有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应试技巧或是解题技巧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甚至基本忽略了这些技巧。笔者在课堂上已经讲过各种阅读理解应试技巧足以應付大部分的阅读理解题目,但很多同学还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是一味逐字读文章,也看不出题目设计的陷阱,不知道如何准确地使用排除法排除陷阱答案,往往选出来的选项就是陷阱。以第3篇文章“电脑维修经历”做为例子。这篇文章一共有5题,其中第1题是典型的陷阱题,只有4个学生选到正确答案。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运用应试技巧,却想当然地把题干里的“shut down her computer”与文章里面的“shut the computer down”两者划上等号,殊不知出题者故意为之,用来迷惑考生。
  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知道阅读能力不能通过做题提高,只能通过不断增加阅读量和知识面提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经典的英文原著(或简写版名著)或是与英美国家有关的书籍,这样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比如补充词根、词缀、构词法,让学生能高效率的记单词,同时语法也应有相应的提高,否则不能准确理解上下文。
  3.注意阅读理解应试技巧的训练。锻炼学生学会把老师讲解的阅读技巧和平时的阅读练习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能力。
  4.在订正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要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重视长句和复合句的理解,因为这些句子通常都是阻碍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句子。
  5.应在课后多给学生补充有针对性的专项阅读的训练,比如找主旨,找细节,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阅读题。
  6.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和归纳。每次做完模拟练习都应该对自己这次做题情况作分析,找出自己常错的题型和题材,重点补习弱项。
  7.在阅读文章时应该全神贯注于文章内容,决不能思想不集中,心有旁骛。
  8.在阅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关键字眼,比如EXCEPT,CANNOT,NOT,INCORRECT 等出题者为了引起考生特别注意的大写词。
  参考文献:
  [1]何宁,董颖.从《新编英语泛读教程》使用情况谈泛读课的教改[J].外语界,2002(2).
  [2]李兰兰.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2(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上一节主语从句语法新授课来探讨语法课中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案例来说明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更能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法教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观察与分析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教育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法,现提倡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探究式学习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报道语篇、政治语篇、各类小说语篇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是这些语篇都属于文本语篇,而对于多模态语篇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现在非常火热的综艺类电影《奔跑吧兄弟》为例。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多模态 语篇分析  一、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1  首都高速七号路上行方向堵车,乱得像锅粥。  车一过锦丝收费站,长长的车流就一动不动了。道路上方的电子屏幕显示出“前方事故,至银座约需40分钟”的字样。虽然提前出门,但看来还是没法按约定时间见面了。  一个星期前,自由设计师仓崎修一接到了眼下正红得发紫的推理小说家高泽纪夫的电话。  仓崎和高泽虽然在学生时代就已成了朋友,但并不经常见面,只是偶尔互通一下电话,聊聊各自的近况以及遇到的趣事,而高泽
【摘要】本书以Smart Thinking:Critical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Skills一书书名翻译为例,简要探讨了英文标题英译的变通原则。  【关键词】标题 英译 变通  标题是书的“文眼”,不仅要望而知其义,还要知其神,更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标题翻译是对翻译能力的极大挑战。笔者在翻译Smart Thinking:Critical Understan
【摘要】学生资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节试卷讲评课中,笔者针对一道高频错题的纠正,借用了学生在试题中所画的一个圆圈开展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挖掘学生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及时性地调整、改进课堂教学,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为此,教师要非常重视利用学生的亲身经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妙用学生的错误和“意外”等。而要充分发挥出学生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运用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益求
【摘要】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与拓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灌输文化背景知识是十分关键以及必要的。文章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的角度讨论了如何把文化背景知识的更好的融入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 导入 拓展  【Abstract】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plays an importa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个性化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当今社会用人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在整个四年的大学教育阶段一直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公共必修课程。
【摘要】“学·导·用”教学模式是我县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推行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县教师正以空前的热情投入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中,但大家对于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的开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的具体操作不是很清楚。本文结合英语课堂“学·导·用”教学模式中的“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总结出了“先学、共学、导学、再学”的四“学”模式,写出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
【Abstract】In Beloved, Toni Morrison, through excav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and nature from the peculiar angle of a woman writer,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desire of black women to get rid o
【摘要】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与顺应的过程。政府工作报告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的议论文,是宣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媒介。本文从交际语境顺应角度浅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汉英翻译中的冗余信息的处理,指出迁移性冗余是交际者顺应原文,从而最终成功传达原语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之一,是与交际语境相顺应的结果。  【关键词】交际语境顺应 政府工作报告 冗余信息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