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体制也开始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因此,有必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的有关要求,科学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和作用,并以此来调整和优化财政的投入。阐述了我国当前财政投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财政;财政投入
一、财政投入的规模分析
财政投入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投入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财政投入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投入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财政投入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曲线,但每年的财政投入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由于财政投入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投入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后又逐年回升的变化。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投入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投入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3%。此外,用于交通运输和保护环境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投入。用于民生的投入一共将占中央财政投入规模的2/3左右。可见我国现在财政的重点是放在民生方面,以促进我国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财政投入的途径正确的财政投入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的强大杠杆。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投入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其核心是解决财政投入“越位”与“缺位”的矛盾,力求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着力建立起一个投入合理增长、内部有保有压、能够有效地规范投入行为、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投入运行机制。
1 控制经费
从理论上讲,财政分配是为政府履行其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保障,其中确保政府机器的正常运转是财政分配最基本的职责。但由于政府机器隶属于上层建筑,纯属非生产领域和消费性质,因此,无论是政府机器本身还是经费供给,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当前的问题在于,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政府机器庞大,机构臃肿重叠,财政养人过多,行政管理费呈现出加速膨胀的态势,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具体建议:①在财政内部全面实行“下管一级”的管理办法,也就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行政经费总量限额、行政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政投入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辅之以一定的奖罚措施。②下决心推进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这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压缩行政经费的治本之策。③建立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这不仅包括公务人员的公开考试录用制度,而且要逐步推行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这样就把动力和压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2 加强开支
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投入,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投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投入。教育投入属于社会性开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财政投入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财政要继续把支持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中教育经费的比重。社会保障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问题,需要纳入国家财政政策规划统筹考虑。为此,必须针对当前的问题,调整财政投入分配,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养老保障、失业救济及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是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与国家财政都有密切关系。特别要看到,未来中长期随着老龄人口和失业群体的扩大,社会保障的资金需求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无疑将对财政收支运行和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财政必须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现行投入分配,尽快使财政资金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同时相应削减行政经费和一般事业经费投入,从而真正把社会保障投入作为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3 强化投资
在我国未来财政投入调整的过程中,仅仅重视社会公共性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政府财政的经济建设投资。今后的财政投资应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财力,用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最急需的方面。我认为,中长期财政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本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着力强化行业基础地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质产业,世界各国大多都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而财政是政府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增加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今后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强化科技投入力度,从而真正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 科学投入
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加大对经济建设投入的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支持方式,着力创新财政支持的方式方法,形成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合力。一是以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二是综合运用贴息、以奖代补、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这一领域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但财政资金的投入可以体现出政府的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支持重点区域的发展。在针对区域发展的财政扶持上,应该更多选择有偿使用的方式,通过资金使用的有偿约束,有利于强化使用主体的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投入合理性和有效性。
5 落实到位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原则,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省政府建立加大财政教育投入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做好动员部署,落实市县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要按照教育事权划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相关政策,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省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加强监测分析。省政府将加强对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比重、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各项政策的监测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的相关问题。省财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指标,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适时将分析结果报告省政府,并作为省财政安排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
三 结语
财政是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在促进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体制条件下,针对我区经济发展的特殊区情,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在坚持加大对经济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快壮大经济总量,全面增强我区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财政;财政投入
一、财政投入的规模分析
财政投入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投入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财政投入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投入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财政投入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曲线,但每年的财政投入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由于财政投入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投入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后又逐年回升的变化。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投入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投入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7310亿元,增长15.3%。此外,用于交通运输和保护环境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投入。用于民生的投入一共将占中央财政投入规模的2/3左右。可见我国现在财政的重点是放在民生方面,以促进我国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财政投入的途径正确的财政投入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的强大杠杆。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政投入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其核心是解决财政投入“越位”与“缺位”的矛盾,力求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着力建立起一个投入合理增长、内部有保有压、能够有效地规范投入行为、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投入运行机制。
1 控制经费
从理论上讲,财政分配是为政府履行其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保障,其中确保政府机器的正常运转是财政分配最基本的职责。但由于政府机器隶属于上层建筑,纯属非生产领域和消费性质,因此,无论是政府机器本身还是经费供给,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当前的问题在于,行政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政府机器庞大,机构臃肿重叠,财政养人过多,行政管理费呈现出加速膨胀的态势,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具体建议:①在财政内部全面实行“下管一级”的管理办法,也就是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行政经费总量限额、行政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政投入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辅之以一定的奖罚措施。②下决心推进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这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压缩行政经费的治本之策。③建立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这不仅包括公务人员的公开考试录用制度,而且要逐步推行机关干部的辞退制度,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这样就把动力和压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2 加强开支
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投入,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投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投入。教育投入属于社会性开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财政投入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财政要继续把支持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财政投入中教育经费的比重。社会保障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问题,需要纳入国家财政政策规划统筹考虑。为此,必须针对当前的问题,调整财政投入分配,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养老保障、失业救济及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是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与国家财政都有密切关系。特别要看到,未来中长期随着老龄人口和失业群体的扩大,社会保障的资金需求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无疑将对财政收支运行和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财政必须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现行投入分配,尽快使财政资金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同时相应削减行政经费和一般事业经费投入,从而真正把社会保障投入作为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3 强化投资
在我国未来财政投入调整的过程中,仅仅重视社会公共性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政府财政的经济建设投资。今后的财政投资应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财力,用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最急需的方面。我认为,中长期财政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支持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基本要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和战略地位。着力强化行业基础地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质产业,世界各国大多都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而财政是政府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社会生产力发展,增加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今后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强化科技投入力度,从而真正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4 科学投入
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加大对经济建设投入的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支持方式,着力创新财政支持的方式方法,形成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合力。一是以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二是综合运用贴息、以奖代补、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这一领域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但财政资金的投入可以体现出政府的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支持重点区域的发展。在针对区域发展的财政扶持上,应该更多选择有偿使用的方式,通过资金使用的有偿约束,有利于强化使用主体的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投入合理性和有效性。
5 落实到位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原则,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省政府建立加大财政教育投入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做好动员部署,落实市县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要按照教育事权划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相关政策,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省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加强监测分析。省政府将加强对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比重、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各项政策的监测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的相关问题。省财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指标,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适时将分析结果报告省政府,并作为省财政安排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
三 结语
财政是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在促进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体制条件下,针对我区经济发展的特殊区情,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在坚持加大对经济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快壮大经济总量,全面增强我区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