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数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自信心;兴趣;情感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和时代的重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部分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概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首先,在创新认识上它不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某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决定了这个问题解决的创新性,而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最后,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在学习“元、角、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你去商店买了1支铅笔,价格是2角,你给了售货员5角,请大家思考一下,售货员应该找你多少钱啊?”很快有人算了出来是3角,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是“30分“,大多同学对此不解,我却非常高兴,尽管表达方式不是很恰当,但此生掌握了角和分的转换,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三、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兴趣是学习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培养。
1、利用“学生渴求探索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问题高低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學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趣人趣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 , 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自信心;兴趣;情感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和时代的重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部分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概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首先,在创新认识上它不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某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决定了这个问题解决的创新性,而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最后,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在学习“元、角、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你去商店买了1支铅笔,价格是2角,你给了售货员5角,请大家思考一下,售货员应该找你多少钱啊?”很快有人算了出来是3角,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是“30分“,大多同学对此不解,我却非常高兴,尽管表达方式不是很恰当,但此生掌握了角和分的转换,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三、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兴趣是学习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培养。
1、利用“学生渴求探索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问题高低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學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趣人趣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 , 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