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关键词: 低年级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学生所忽视。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这些基本的计算技能多是在低年级掌握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特别是低年级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粗略。
学生在计算时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31写成13,把“—”看成“ ”,把109写成169等。
(二)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三)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二
针对学生计算时常见的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主要是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兴趣、习惯、意志、训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这对于混合运算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运算顺序搞错了,即使下面的计算再细心,结果再正确,也是做的无用功。低年级的混合运算,主要是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但在计算之前,还是要让学生想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以后计算更为复杂的混合运算时才会显得得心应手。
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三)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算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求书写清楚,方便检查。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计算题还复杂的计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
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才会有效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可让学生每天晚上坚持练5分钟。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长期坚持训练,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重视口算训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五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应起到预防作用,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低年级的教材上,也安排了专门的改错练习题,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现成的课堂教学资源。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宝剑锋自磨砺出”,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夯实基础方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学生所忽视。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这些基本的计算技能多是在低年级掌握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特别是低年级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粗略。
学生在计算时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31写成13,把“—”看成“ ”,把109写成169等。
(二)思维定势。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三)情感脆弱。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二是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二
针对学生计算时常见的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主要是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兴趣、习惯、意志、训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这对于混合运算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运算顺序搞错了,即使下面的计算再细心,结果再正确,也是做的无用功。低年级的混合运算,主要是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但在计算之前,还是要让学生想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以后计算更为复杂的混合运算时才会显得得心应手。
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三)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算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求书写清楚,方便检查。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计算题还复杂的计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
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才会有效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可让学生每天晚上坚持练5分钟。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长期坚持训练,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重视口算训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五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应起到预防作用,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低年级的教材上,也安排了专门的改错练习题,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现成的课堂教学资源。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宝剑锋自磨砺出”,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夯实基础方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