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的主观性特别是在“把”子句和“被”子句方面的体现,是对外汉语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主观性在“把”子句和“被”子句方面的体现进行了大体地介绍,希望对于对外汉语教育在句式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言的主观性;主观处置句;主观得失句;主观认同句
语言的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主要用来说明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语言的主观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话语者的角度;话语者的情感以及话语者的认识。近些年来,很多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他们强调语言不仅仅是表达命题和思想的工具,还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情感和态度。而语言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的主观性,如重叠、语气词、情态动词以及词缀等,涉及语音、构词、语法等各个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能从语言的主观性入手,可以把一些比较困难的语法简单化,是学生了解而不是简单的知道汉语语句的特点和规律。本文想从三种句式表述汉语的主观性,即:主观处置句,主观得失句以及主观认同句。
一、主观处置句
一些学者将“把”字句称为“处置式”,认为“把”字句的动词须有处置的意义,其实这也有例外的。例如:
(1) 我把小明骂了一頓。(2) 我把他的书扔了。
我骂了小明一顿。我扔了她的书。
(1)的例子中动词“骂”不仅在“把”字句中有处置意味,在动宾句中也有处置意味。而在例(2)中的动词“扔”在动宾中没有处置意义,再“把”字句中也没有处置意味。
也有一些人将“把”字句的动词意义归结为“致使”,但通过下面的例子也可以发现,还是有例外的。如:
(3) 把老师气着了。(4) 你把这个字再看看。
气着了老师。你再看看这个字。
(3)中的复合词“气着了”在“把”字句中有致使义,在动宾句中也有致使义。而在(4)中的重叠动词“看看”在动宾句中没有致使义,在“把”字句中也没有致使义。
还有很多例外情况,可见“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是极其复杂的。虽然有些人想取消“处置式”这种说法,但是到现在这种说法还是一直存在的。应该说“把”字句有处置意义是符合我们思想的。关键要区别两种处置关系:“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
客观处置:施事方有意识地对受事方做某种实在的处置。
主观处置:说话人认定一方(不一定是施事)对另一方(不一定是受事)做出某种处置(不一定是有意识和事实的)。
和对应的动宾句比较,“把”字句往往有动作或出乎意料的含义,特别是“把”字宾语为无定名词的句子。例如:
(5) 你总不能把这个给卖了吧。
(6) 怎么把他带来了。
“总不能、怎么”等字眼都带有出乎意料的语义,因为从客观上,我们不可能对不存在的事务进行某种处置。但是如果动词带上附带成分,使动作成为一种“意外的行动”,客观处置变成主观处置,那就可以用“把”字句了。
二、主观得失句
“小伟五岁死了妈妈”中的“死”是不及物动词,只能带一个名词,句子怎么会出现前后两个名词呢。类似的汉语表达习惯还有很多,而在英语中这种说法是不被接受的。
有人把不及物动词分为两类,一类以“病”和“笑”为代表,叫做“病笑类”,另一类以“死”和“来”为代表,叫做“死来类”。并且认为只有“死来类”才有这样的说法。如:
(7) 我家来了个外国朋友。(8) 小伟病了妈妈(不合适)
他家死了头牛。我笑了小伟(不合适)
其实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病笑类”也可以接宾语的。如:
(9) 流感的时候,我病了一个弟弟。
(10) 听到他说的话,我们班同学笑了一半。
可见。这两类动词的差别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所以在区分这两种情况的时候,首先要区别句式和句例,其次要注意语境。如:
(11) 我们班来了个同学。(得多点)
我们班走了一个同学。(失多点)
“来”和“得”有自然的联系。“去”和“失”也有一定的联系。加上一定的语境,它们的语义相近是很正常的。所以结合语境和句子结构是最重要的。
三、主观认同句
我们在说话时,由于语法的松散,常会使表达产生歧义。如:
(12)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她是今年进的学校。
这些歧义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汉语语法的理解,其实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说话人的移情和主观认同。如:
(13)她是去年生的孩子。(14)她是昨天进的学校。
我是中国太太。 我是洛阳中学,她是罗扬中学。
由于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松散的,这两组的句法和语义类型是一致的,“去年生的”修饰“孩子”。“昨天进的”修饰“学校”,这跟“中国”修饰“太太”、“洛阳”修饰“中学”是一样的。
很多例子都表明,跟英语等语言相比,汉语的主观性较强。所以在学习中要了解其差别,并把这些差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出来,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局限在语法规则的陈述上,要更好的把规则更感性的运用到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中国语文,2002,(5)
[2]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6,(4)
[3]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关键词】语言的主观性;主观处置句;主观得失句;主观认同句
语言的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主要用来说明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语言的主观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话语者的角度;话语者的情感以及话语者的认识。近些年来,很多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他们强调语言不仅仅是表达命题和思想的工具,还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情感和态度。而语言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的主观性,如重叠、语气词、情态动词以及词缀等,涉及语音、构词、语法等各个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能从语言的主观性入手,可以把一些比较困难的语法简单化,是学生了解而不是简单的知道汉语语句的特点和规律。本文想从三种句式表述汉语的主观性,即:主观处置句,主观得失句以及主观认同句。
一、主观处置句
一些学者将“把”字句称为“处置式”,认为“把”字句的动词须有处置的意义,其实这也有例外的。例如:
(1) 我把小明骂了一頓。(2) 我把他的书扔了。
我骂了小明一顿。我扔了她的书。
(1)的例子中动词“骂”不仅在“把”字句中有处置意味,在动宾句中也有处置意味。而在例(2)中的动词“扔”在动宾中没有处置意义,再“把”字句中也没有处置意味。
也有一些人将“把”字句的动词意义归结为“致使”,但通过下面的例子也可以发现,还是有例外的。如:
(3) 把老师气着了。(4) 你把这个字再看看。
气着了老师。你再看看这个字。
(3)中的复合词“气着了”在“把”字句中有致使义,在动宾句中也有致使义。而在(4)中的重叠动词“看看”在动宾句中没有致使义,在“把”字句中也没有致使义。
还有很多例外情况,可见“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是极其复杂的。虽然有些人想取消“处置式”这种说法,但是到现在这种说法还是一直存在的。应该说“把”字句有处置意义是符合我们思想的。关键要区别两种处置关系:“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
客观处置:施事方有意识地对受事方做某种实在的处置。
主观处置:说话人认定一方(不一定是施事)对另一方(不一定是受事)做出某种处置(不一定是有意识和事实的)。
和对应的动宾句比较,“把”字句往往有动作或出乎意料的含义,特别是“把”字宾语为无定名词的句子。例如:
(5) 你总不能把这个给卖了吧。
(6) 怎么把他带来了。
“总不能、怎么”等字眼都带有出乎意料的语义,因为从客观上,我们不可能对不存在的事务进行某种处置。但是如果动词带上附带成分,使动作成为一种“意外的行动”,客观处置变成主观处置,那就可以用“把”字句了。
二、主观得失句
“小伟五岁死了妈妈”中的“死”是不及物动词,只能带一个名词,句子怎么会出现前后两个名词呢。类似的汉语表达习惯还有很多,而在英语中这种说法是不被接受的。
有人把不及物动词分为两类,一类以“病”和“笑”为代表,叫做“病笑类”,另一类以“死”和“来”为代表,叫做“死来类”。并且认为只有“死来类”才有这样的说法。如:
(7) 我家来了个外国朋友。(8) 小伟病了妈妈(不合适)
他家死了头牛。我笑了小伟(不合适)
其实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病笑类”也可以接宾语的。如:
(9) 流感的时候,我病了一个弟弟。
(10) 听到他说的话,我们班同学笑了一半。
可见。这两类动词的差别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所以在区分这两种情况的时候,首先要区别句式和句例,其次要注意语境。如:
(11) 我们班来了个同学。(得多点)
我们班走了一个同学。(失多点)
“来”和“得”有自然的联系。“去”和“失”也有一定的联系。加上一定的语境,它们的语义相近是很正常的。所以结合语境和句子结构是最重要的。
三、主观认同句
我们在说话时,由于语法的松散,常会使表达产生歧义。如:
(12)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她是今年进的学校。
这些歧义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汉语语法的理解,其实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说话人的移情和主观认同。如:
(13)她是去年生的孩子。(14)她是昨天进的学校。
我是中国太太。 我是洛阳中学,她是罗扬中学。
由于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松散的,这两组的句法和语义类型是一致的,“去年生的”修饰“孩子”。“昨天进的”修饰“学校”,这跟“中国”修饰“太太”、“洛阳”修饰“中学”是一样的。
很多例子都表明,跟英语等语言相比,汉语的主观性较强。所以在学习中要了解其差别,并把这些差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出来,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局限在语法规则的陈述上,要更好的把规则更感性的运用到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中国语文,2002,(5)
[2]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6,(4)
[3]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